赣州高职院校培养两位世界冠军,职业教育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曾鲁峰老师荣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冠军。李德新老师在瑞士大赛中获得家具制作项目金奖。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取得的突出成绩是赣州市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金名片”的缩影。
赣州重点服务省市重点制造业产业链,推动职业院校拓展资源、提高水平、优化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社会发展水平显着提高。
为职业教育发展铺就“快车道”
2024年9月,赣州陇南职业中学迁入新校区。陇南市投资4.2亿元,学校教学、生活条件得到“升级”。
赣州市河君教育小镇坐落在万亩林竹海中,规划建设用地3000亩,总投资50亿元,开启“山村办大学”新篇章。
在赣州,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正在一一落实。
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职业教育“扩能力、提质量、服务、强基础”等政策措施,打造职业教育高地。赣南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赣州市教育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14个部门出台“金融+金融+土地+信贷”产教融合激励措施,实施9支持措施,包括增加信贷支持和增加税收优惠。
赣州将职业教育工程纳入市年度改善民生质量行动,为职业教育发展开辟“快车道”。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48.8亿元,新建(扩建)职业学校31所,新建(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已向社会划拨职业教育用地1862亩,通过流转方式提供职业教育用地835亩。从2018年起,设立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改善职业教育条件、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学校到企业“零距离”
如今,在赣州各职业院校,毕业生已经实现了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卡拉多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烘焙生产实习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实现“六位一体”,即车间与课堂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大师为一,理论与实践为一,作品与产品为一,育人与创收为一。
陇南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开放。具有实操、实训、培训、验证、创业等功能。成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弥补了学校的不足。培训设备更新不及时,与企业生产脱节。
大余县职业中学增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计算机应用两个热门专业,并与江西东腾锂业有限公司、江西翔鹭钨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024年,学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3.48%。
五年来,赣州农校学生毕业后投身“三农”的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已培养“三农”人才2万名,实现县、乡、村、龙头企业全覆盖; 91.5%以上的毕业生服务于陇南农业农村,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7.5%。
成为助力经济腾飞的“新动力”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家完成社会登记的市级产教联合体,赣州稀有金属市级产教联合体被评为全国28家市级产教联合体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市级产教联合体。江西省成功引进中国稀土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优质资源。
联盟成员有21所成员院校和90家企业。自2023年成立以来,共有2835名学生完成了注册和实习培训要求。 “我们致力于发挥各单位的资源优势,如各成员院校的优秀学生、各企业的关键核心实习岗位、各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服务等。到2024年底,16所学校——已在联合体中实现企业合作项目,匹配技术需求9次。”联盟秘书长李静介绍。
职业教育正在成为赣州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鼓励重点企业与职业学校加强合作,赣州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已将崇义章源钨业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纳入省级产教融合企业项目图书馆。同时,赣州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围绕家具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兴办职业学校。养老、健康,反哺当地经济。发展。 2023年,共有7家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投资建设,总投资16.3亿元。
赣州以服务七大产业链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孵化培育三年行动为带动,支持学校做大做强特色专业。现代家居是赣州市的主导产业。赣州市教育局支持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成国家“双高”专业群专业、国家骨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南康区建设家居产业学院与格力工业学院确立了“政校产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家具行业精英”的办学特色。
(本报记者 许光明 通讯员 曾宪英 廖兆印)
《中国教育报》2025年1月15日第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