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深圳改革十字路口:任正非、郭台铭、马明哲与刘磅的创业故事
改革的十字路口
1988年,他们来到深圳的十字路口。
那一年,44岁的任正非进入了创办华为的第二年。他借助深圳的地理优势,进口国外通讯设备并销往内地,赚到了第一桶金,并逐步转型为通讯设备自主研发。
△任正非率人民大学教授参观华为
那一年,38岁的郭台铭从美国回到山西老家探亲。他听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热土。他来到深圳考察,在宝安西乡租了一间工厂,开始加工电脑连接器。
△1988年首次来深圳的郭台铭(左二)
当年,33岁的马明哲作为最早发起人和主要创始人,在蛇口催生了平安保险。作为一号员工,他向董事会汇报了自己闯入中南海获得商业保险审批的经历。
那一年,25岁的中南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生刘邦跟随南下热潮,乘坐绿色列车踏上了深圳的土地。他站在尘土飞扬的深南大道路口,很兴奋,也很开心。使困惑。
2020年夏天,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陪伴深圳32年的刘庞回忆,刚到深圳时,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进口的汽车来来往往,面包飘浮在空中。飘香的西餐厅,桌上的罐头,他感慨道,“当时我还是个穷学生,看到深圳就是天堂,这一切对我影响很大。穷让我想要改变,而它给了我创业的欲望。”
这位“穷也要改变”的大学生,如今已是世界500强物联网公司达实智能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开发智能物联网平台和终端产品,涉及智慧医疗、智慧楼宇、智慧交通等领域。提供城市物联网建设和服务,为国家建设5G新型基础设施。
这位怀着百万里胸怀站在深南大道的新深圳人,如今在广东街道办事处和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了中国首座“双标准、三重认证”绿色智慧超高层建筑,在财富和传奇中。站在大厦43层顶层,中国硅谷和深圳湾超级企业总部尽收眼底。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迈入40周年,刘邦创办的物联网领军企业达实智能也迈入25周年,迎来上市10岁生日。已经满头秀发的刘邦,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再次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
△大石智能刘邦
【二】
大石的故事
“为什么公司叫大石?”
“这是当年学校领导起的名字。”
刘邦、达实智能、深圳特区的故事,从达实两个字开始。
时间回到刘邦的学生时代。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他积极参与创建研究生会公司。学校领导希望这些一心赚钱的年轻人更加诚实、诚实、务实。 ,所以我给他们起了“大士”这个词。
当时的老领导绝对不会想到,无意间起的这个名字,几年后会成为一家走在时代前沿的领先高科技企业的精神内核。
“当我在深圳创业时,秉承务实发展的理念,我将公司命名为达石。2000年,当公司初步站稳脚跟时,我对达石的解读是——达石为世界造福,但在现实中坚持”。我和刘庞从“大石”二字开始,开启了他与深圳、这个时代32年的风风雨雨。
2020年4月21日,刘庞坐在我面前。他一头白发,睿智而冷静,仿佛每一根银丝都被岁月的风霜染色,显得格外有力。他说话的声音温和温和,思路清晰,条理清晰。随着他的讲述,这个时代的画布和与时俱进的大师智慧被一步步打开。
刘庞出生于安徽省煤矿资源丰富的重工业城市淮北。他的童年和青年经历了这个国家最具历史性和划时代性的时刻。 20世纪80年代初,据说当时的氛围最理想化的时候,他进入了一所颇有名气的理工学院。在合肥工业大学读书期间,他埋下了创业的种子,萌生了实业报国的想法。 198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硕士学位。在深圳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刘邦跟随全国大学生热潮南下,拥抱着自己的青春和梦想。落地深圳。
1988年在深圳,深圳发展银行股票首次在特区证券公司挂牌上市,深圳股票交易开始。
1988年,深圳公布了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住房商品化理念传播到全国。
1988年,深圳举行全国首次出租车牌照公开拍卖,每张出租车牌照售价19.4万元。
充满荷尔蒙的深圳,遇见了同样充满荷尔蒙的刘邦。接下来的故事注定是丰富多彩的。
【三】
和当时大多数南下的大学生一样,刘邦的第一份工作也来自于系统分配。曾在有色金属联合公司所属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两年。这两年给了他创业的潜力。这个想法又被激发了。
1990年,再也抑制不住创业热情的刘邦开始试水。靠着深圳进出口的政策红利,他加入中国航天进出口公司旗下的一家公司做承包业务,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发展最初主要依靠国家进出口政策。当时我国几乎所有的机电产品和计算机产品都是从深圳海关进出口的。刘邦和他的团队从事计算机控制产品的进口代理业务。从香港进口国外先进工业控制器到深圳,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没错,刘邦在深圳的故事的开始与任正非如出一辙。正当刘庞和朋友们在深圳海关忙着进口电脑控制产品时,任正非创办的华为代理了一家生产程控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也活跃于深圳海关。
1992年春天,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席卷深圳大地,新的历史机遇来到了29岁的刘邦身上。
刘邦听说,深圳中航技术进出口公司旗下子公司亏损严重,急需注入新团队、新业务。当时一位老领导送给刘邦八个字:发展自己,报效祖国。受此启发,刘邦带领十几人的团队入驻一家亏损严重的公司,努力工作三年,扭亏为盈。
“从我第一次来深圳做技术、做承包业务、进入国资管理学院的七年,对我来说是革命性探索的七年。”经过这七年的探索,三十岁的刘邦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并根据过去的大学领导给公司取了名字——大石。
△达实自动化,达实智能的前身,成立于1995年
△达实智能创业团队(左二为刘邦)
【三】
25年深圳的缩影
“善待世界,始终如一”。 4月21日凌晨,当我第一次来到达实大厦所在的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一路时,工作人员正在门外擦拭公司铭牌。
眼前的达实建造的200米超高层办公楼,就是传说中的绿色智能建筑样板楼。是具有绿色、智慧、节能标签的广东街道新地标。是国内第一座获得“双标三重认证”的超高层绿色智能建筑,也是深圳迄今为止仅有的两座获得美国LEED最高级别白金认证的建筑之一。它是由大石利用自己的核心物联网技术打造的。
无需到前台办理访客手续或出示身份证件。您只需站在大门入口处,面对摄像头即可。一秒后门会自动释放你。由于您提前在APP上向工作人员进行了访客预约,系统会自动识别您。还实现了人脸识别和瞳孔识别。我什至不需要摘下口罩就进入了这座处处隐藏着黑科技机构的智能建筑。
刘庞的办公室位于这座智能大厦的12层。从他的办公室望出去,不远处就是腾讯总部滨海大厦。再远一点,就是汉京金融中心。这座建筑的口号是“全年我爱深圳”。 ,提醒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你来了,你来自深圳。
刘庞的思绪再次将他带回到25年前,大石起步的时候。
位于深南大道的上海宾馆楼高11层,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坐标原点,也是达实智能公司的坐标原点。
△上海宾馆
“当时我和几个硕士同学一起创业,在上海宾馆旁边的一家酒店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公司的运营和发展,那是孕育达石的原始土壤。”刘邦回忆说,“当时公司刚刚成立,大家加班到很晚,睡在地毯上,24小时呆在那个小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
揭开大石25年的发展史,就是打开深圳25年的经济史。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大石也发展了25年,大石是深圳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和刘邦清晰地描述了大石二十五年的三个阶段。
如今已是物联网领军企业的达实智能,1995年以电脑控制产品进口代理起家,当时还没有物联网概念。当时靠的是深圳改革开放之初的进出口政策红利。
“我的第一批产品被卖回母校中南大学,当时购买并使用我们系统的讲师现在已经成为自动化领域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些青春澎湃、激情澎湃的日子,让命运之年刘庞至今想起,眼里仍泛着温柔的光芒。
做进口代理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改革开放进入第二阶段。不仅深圳可以进口电脑,北京、上海也可以进口电脑。在这股浪潮下,深圳进入了来料加工、进口加工、转售阶段。也从进口代理业务发展到系统集成业务。购买的设备进行了应用程序编程,应用于工厂的自动生产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的设计院、科研院所也可以从事系统集成设备业务,深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借助1999年的高交会,深圳从原材料加工转向自主创新,大实也从系统集成转向自主创新。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创新。
随着全国各地改革开放的推进,北京、上海等地也在生产自主创新产品。总是先人一步的深圳,凭借自主创新产品进入高端服务业。大石随后迭代升级,进入基于自主创新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节目服务。
纵观达实25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代理进口到系统集成再到自主创新研发再到自主研发产品服务,从1995年成立的达实自动化到2000年转型为达实智能, 2010年达实自动化发展为2010年达实智能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4年入选福布斯中国百强之一潜在的上市公司。从2017年设立雄安总部,到2019年深入开拓粤港澳市场,达实的每一步都紧扣深圳经济发展的脉搏,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节拍。
东风送来春天你的眼前,时代的方向总是与你现实的梦想携手并进。
回顾公司25年的发展,刘庞的总结很简单——“做生意,其实就是做好人,做人做好了,就会赢得用户的信任;做事做好了,你们将赢得用户衷心的感谢,这将激励我们的心。”活力。”
【四】
家国情怀
25年前,达世智能创立之初,刘邦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接到订单。
25年后的今天,在达实智能推出10周年之际,刘庞表示,他最高兴的是,希望通过物联网给每个人带来心与心的联系,提高生活质量。人民的灵魂,幸福的生活。
在浓厚的民族理想主义氛围中长大的刘庞,每句话都充满家国情怀,贴切自然,让听者肃然起敬。
刘庞的办公室很简单,一排黑色的沙发和一张办公桌,后面有公司的标志。 “成功者都是善于世事,但实际上都是坚持不懈的人。”书桌上有一尊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雕塑。刘邦从600年前的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开始,从他的思想中吸收了现代企业管理哲学。他甚至从王阳明的话中找到了物联网的正确答案——宇宙万物一体。
“物联网不是改造世界,也不是控制世界,物联网的本质是唤醒世界。” 6月3日,刘邦在公司上市10周年纪念演讲中表达了他对物联网的理解,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术语。 ,不仅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更是人与心之间的联系。
采访当天,在走进大石大厦之前,我看到楼外天空的大屏幕上闪现出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仲尼,都会听到、看到隐藏自己内心的痛苦。迷茫,但现在他们面对真人,却是毫无疑问的良心。这句话出自王阳明的《良心颂》。当我走进大楼,发现这句话也来自现在的大堂屏风、楼层屏风、通道屏风……工作人员说,大石楼每天都这样播放不同时代哲学家的名言,传达着圣人的思想和智慧,“我们总是希望有一天,你会无意间看到某句话,点亮你心中的光明,找到人生的方向。”
走进这座智慧建筑的人们可能会被“全国唯一获得中国深圳乃至国际最高级别绿色节能认证的建筑,比同类建筑能耗降低30%”的标语所吸引。建筑物。”但在刘邦看来,他更关心的是监控屏幕是否显示当天餐厅的运营信息,以及智能物联网平台是否通知6楼、7楼的店长,以及他们两家餐饮的后台老板。公司,今天早餐、午餐、晚餐有多少人?当人们去餐馆时,他们吃什么食物,花多少钱。
“我们大楼的员工都说大石的食物很好吃,我们的智能物联网系统为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建筑和一个温暖的家。”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邦就不再是一个雇员了,在他眼里,庞德先生是一个2300口人的大家庭的哥哥。
企业要在市场浪潮中生存和发展,精神和方向同样重要。准确地说,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遇到对的人,找到对的路。
刘邦欣慰的是,今年的疫情不经意间重新审视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这次达世公司是自下而上抗击疫情。许多员工主动支援各地医院建设。我们是第一批去那里的。去武汉的同事连口罩都没有,后来借了;我们咸宁的同事千里迢迢找到县里,镇里发了证明,我们才能去武汉支援雷神山; “我们的一些同事从宝鸡开车,在西安接了另一位同事,连夜开车1000公里到达武汉……”讲述着疫情期间的这些片段,刘庞的语速自然放慢了,他自言自语道,真为大石人的精神所感动。
回顾过去25年,刘庞表示,他最大的成就是确立了公司的使命——万物智联、人心相通,结合“达惠天下、实实在在”的核心价值观持之以恒”,明确了让事情值得信赖的目标。网络解决方案建设服务提供商的企业战略贯彻了为客户寻找下一个及时机会的企业策略。 “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我们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能打造出一家伟大的公司。”
眼前饱经风霜的刘邦,就像一位历尽沧桑、运筹帷幄的老船长,带领大石号航母避开险礁,驶向星辰大海。
△2010年6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
△2010年6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
【五】
化危机为机遇
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成为疫情期间中国的新鸡汤。这句鸡汤完美地概括了大石25年的发展历程。
“25年来,达实智能经历了多次重大环境动荡,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达实都能够化危为机。”刘邦记忆的画布再次打开,这次进一步缩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家投资拉动了经济。当时市场有两大机会,一是高速公路建设,二是粮食仓储系统建设。
大实抓住我国粮食仓储建设机遇,自主研发粮食监管系统、粮食熏蒸系统、粮食仓储测控系统等产品,成为行业主力军。
△第一个项目:云南曲靖协联电力公司
△首个海上平台项目——中海油W11-4采油平台
△首个粮库项目——花都粮库
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发生,国家投资轨道交通业务。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达实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新产品——创新研发的轨道交通综合管控系统。大石也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困境。
△第一个地铁项目:香港地铁柴湾车厂
△第一个数据中心项目; 21世纪互联佛山数据中心
2019年我们遭遇了中美贸易战,今年又遭遇了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社会危机。国家提出用“新基建”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困境。在5G物联网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大实也通过5G物联网产品的研发参与物联网行业。蓬勃的“新基建”浪潮开启了自己作为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建设服务商的新赛道,横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5大领域。
△首个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项目:淮南市健康医疗大数据PPP项目
“上市十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物质和精神基础,迎来了物联网5G技术革命,遇到了新基建的大市场,赶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每一次危机都化为机遇。在幕后,达世善于调整策略,紧跟市场变化。
“以前我们把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勤奋和努力,现在发现个人的勤奋和努力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要感谢的是时代和国家带来的机遇。”站在大石大厦的办公室里,看着不远处的窗外,刘邦对汉京金融中心大厦上悬挂的“我爱深圳”标语若有所思。
采访结束后,我步行到最近的深圳大学地铁站,再次回头看了不远处的广东街道办事处新地标——大石大厦。刘庞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大石今年才25岁,才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我希望把大石打造成百年老店,所以大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得走下去。”
时间仿佛回到32年前。 1988年深圳炎热的夏天,一位名叫刘庞的大学生走出绿色列车,踏上了这片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土地。他像万千南下的人一样叹息着。 ——深圳,我来了。
△雨雾中的深圳南山企业总部基地
【结尾】
时代的机遇真的来了。
8月17日,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宣布,深圳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网络全覆盖的城市。
“什么是5G?5G可以在20毫秒内实现通信。如果你按下深圳的开关,上海的灯就会在20毫秒内亮起。”刘邦的话让我用20毫秒看到了5G时代。以光速到来。
城市上空,一架直升机飞过达世大厦所在的深圳湾企业总部基地上空,呼啸而行。
祝福刘邦,祝福大石,祝福这片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土地。
最后,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预感》献给深圳特区四十年来像刘庞一样在这片土地上追寻梦想的人们——
我就像一面被空虚包围的旗帜,
我感觉风在吹,我必须承受,
下面万籁俱寂,
门轻闭,烟囱寂静,
窗户没有动,灰尘依然很重。
我认出了风暴,并且像大海一样兴奋。
我伸展身体然后卷起身体
我挣脱了自我,独自一人在这场大风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