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及运用策略 - 赵冬玲 杨琳 朱调保山学院教育学院研究
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儿歌是幼儿打开文学世界的第一扇门。它们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融合了我国优秀文化。儿歌贯穿幼儿园一整天的生活。孩子的生活离不开儿歌。它不仅是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儿歌不仅能运用在幼儿园语言、艺术教育中,而且要渗透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儿歌;幼儿园一日生活;应用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儿童歌曲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引导3-4岁儿童喜欢跟着押韵歌曲读书。儿歌和童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引导孩子接触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美丽。其中,儿歌也是我国从古至今优秀的儿童文学,由此可以体现出儿歌的重要性。儿歌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以保山市A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儿歌的运用为主题。它采用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来分析所使用的儿歌类型、日常活动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对教学方法、应用中使用的教具等进行调查,从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儿歌的使用情况,发现幼儿园儿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最终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高保山市A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儿歌的运用水平,更好地促进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
一、儿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分析
笔者对保山市幼儿园A六班进行一个月的观察,共观察到使用儿歌的事件92起。采访保山市A幼儿园六班的3名老师发现,保山市A幼儿园使用儿歌。教学是一个特色。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是教育,儿歌充分运用在幼儿园的各个方面。儿歌存在于日常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
(一)儿歌类型分布
日常活动中使用的儿歌类型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生活形式型、自然形式型、社会形式型。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从上表1的观察数据可以看出,从儿歌类型来看,40%的人使用自然形式类型的儿歌,41%的人使用生活形式类型的儿歌,19%的人使用社交形式类型的儿歌。儿歌的形式。儿歌。可以看出,幼儿园最常用的儿歌是生活型儿歌和自然型儿歌,使用最少的是社交型儿歌,所占比例较小。有关生命形态、自然形态的儿歌也因其形象直观、生活化的特点而被教师广泛运用。
(二)儿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儿歌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类型活动中的运用
如表2所示,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日常生活活动中使用儿歌最多的为43次,占47%,其次是小组教学活动28次,游戏活动仅21次。 ,这说明儿歌在生活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贯穿于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入园、吃饭、洗漱、上厕所、午睡、出园等。儿歌在日常活动中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维护秩序。游戏活动中运用儿歌主要是玩需要完成儿歌中相应规则的音乐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游戏等。
二、儿歌在五大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从表3可以看出,集体教学活动中艺术领域的儿歌占比最大,占36%。语言领域排名第二,占21%,其次是健康,占18%,比例最小的是科学和社会。比例分别为14%和11%。由此可见,儿歌作为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艺术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其次,它在语言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教师将幼儿语言学习与儿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儿歌进行教学的方法
根据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使用儿歌时,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法和练习法,即教师先教示范,然后幼儿模仿练习。表演法和对话法也用得较多。表演和对话的方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它们生动有趣,也能促进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但由于直观法和游戏法难度较大,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材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设计和准备,所以游戏法和直观法较少采用。
(四)运用儿歌进行教学的方法
儿歌不仅是念、唱,而且往往伴奏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多样、丰富,可以体现在节奏、表演、打击伴奏、绘画、游戏等方面。因此,教师在运用儿歌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使用儿歌时,念诵、唱歌和表演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这符合儿歌本身的特点。老师先教孩子们唱歌,然后孩子们表演。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表现能力和勇气。节奏和欣赏也很常用。节奏和欣赏也是幼儿喜欢的方式。这是有趣且值得欣赏的。它可以放松身体,振奋心情。还可以安静地欣赏儿歌,培养审美能力。但游戏、即兴创作、打击乐伴奏和绘画等本身就比较困难,需要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和创造,因此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设计、准备和指导,所以使用得较少。
(五)运用儿歌时教具的使用
使用儿歌时最常用的教具是电子媒体和口语。电子媒体教具因其直观、省时、高效、有趣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口乐节奏响亮、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符合儿歌的特点。而且方便实用,所以也被广泛使用。打击乐器、实物展示等实物教具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因此较少使用。钢琴零使用的原因是保山市A幼儿园刚刚搬进新校舍,设备尚未齐全。钢琴还没有安装,所以还没有使用。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运用儿歌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目前保山市A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儿歌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保山市A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儿歌。通过对该幼儿园六班的观察,笔者发现,儿歌的使用次数达到了90多次。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们了解到幼儿园对儿歌的重视,积极整理和运用有关儿歌的相关教学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一些相关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原因分析如下:
(1)使用儿歌时多采用游戏方法,较少采用直观方法。
从数据观察可以看出,儿歌应用中多采用游戏法,较少采用直观教学法,而集中于演示模仿法、练习法和表演法。老师示范,孩子们模仿、练习、表演。这是最简单的学习方式,也是老师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但直观法、游戏法等更为具体、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却很少被采用。直观法可以用直观、更具体的方法来教儿歌,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游戏方式有趣,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但从观察期间得到的数据来看,使用的并不多。 。
针对这个问题的原因,笔者还对六班的三位老师进行了采访。在三位老师在使用儿歌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的采访资料中,他们谈到的共同点是,他们经常用儿歌的时候就用儿歌。其中最重要的是演示模仿法、练习法和表演法,因为这些方法比较简单常用,便于教师讲授,花费的时间也少。对于游戏方法和直观方法来说,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所选的儿歌是否适合游戏方式,适合游戏方式的儿歌不多;直观法对教辅资源要求较高,但有些儿歌内容的意境深远,现有资源根本无法直观地表达儿歌的意境。因此,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设计比较困难和麻烦,需要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较少使用。
(2)在使用儿歌时,我们倾向于采用念、唱、表演的教学方式。
从上述观察数据和教师访谈可以看出,幼儿园在运用儿歌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丰富多样,但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儿歌倾向于采用诵经、歌唱、表演等教学方法。唱诵、歌唱、表演等教学方法已教授30余次,节奏、欣赏等其他教学方法已教授10余次,游戏、即兴创作、绘画、打击乐器等教学方法不足10次。由此可见,以唱诵、歌唱、表演等方式的运用较多,而节奏、欣赏、游戏、即兴、绘画、打击乐器等的运用较少见。
对于这个问题的发生,笔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原因分析。通过采访六班的三位老师,我了解到具体原因如下:一是念诵、唱歌、表演是老师最常用的,孩子们比较喜欢。教学方法易于教师操作,也符合儿歌朗朗上口、适合念诵、演唱的特点。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勇气。其次,打击乐器、即兴创作、绘画等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相对较新、难度较大,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对于年长的教师来说,接触较少、能力不足。 ,比较困难;同时,对幼儿的要求也很高。这些教学方法主要以幼儿为主,要求幼儿积极参与。还需要孩子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创造力,独立创造。第三,在运用儿歌时,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儿歌本身教学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适合特定的儿歌。例如《扔手帕》等游戏型儿歌就适合作为儿歌。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但对于很多不具备游戏特色的儿歌来说,游戏的运用可能是多余的。
(3)使用儿歌时优先选用电子媒体和口语教具。
经过观察发现,使用儿歌时教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偏向于使用电子媒体和口语教具。观察数据显示,电子媒体和口头教具的观察次数均超过40次,实体展示和纸质媒体的观察次数均超过40次。 ,打击乐器和钢琴用的很少,只有不到10次,而钢琴连一次都没有用过,偏差太大了。
通过对保山市幼儿园A班6班的三位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该班在使用儿歌时更喜欢使用电子媒体和口语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电子媒体和口语相对直观、高效。 、省时、方便的教具、借助现代技术的电子媒体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体变得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更加现代,使得儿歌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刺激多重感官例如视觉和听觉,激发孩子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电子媒体。儿歌内容简单,歌词简洁,节奏清晰,朗朗上口。不需要太多准备就可以玩。由于比较简单方便,所以口服使用较多。其次,保山市A幼儿园的相应配套设施虽然涉及到纸媒和打击乐器,如儿歌绘本、沙锤、铃鼓等,但配备齐全。但由于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所以使用相对较少,只是偶尔使用。第三,儿歌中经常使用钢琴。然而,在笔者观察期间,保山市A幼儿园恰巧更换校舍,刚刚搬迁。包括钢琴在内的教学资源配备并不齐全,因此笔者的观察结果带来误差,属于偶然。因此,在观察期间,笔者观察到的使用钢琴的数据为零。
5. 教育建议
儿歌是幼儿园的重要教学内容。使用时,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丰富孩子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感知,为孩子更好地学习创造条件。有多种教育策略。无论是教育方式、教育方法还是教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幼儿的观念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也越来越新颖、超前。要跟上教学潮流的进步和发展。 ,不断采用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灵活的教学工具来学习儿歌。
(1)在使用儿歌时,常采用游戏和直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幼儿园儿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连接教师、幼儿和儿歌教学内容的中介和桥梁。游戏法和直观法是幼儿喜欢的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园在使用儿歌时,可以多采用游戏化、直观的教学方式。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用游戏教儿歌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孩子们可以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儿歌,并将儿歌融入到儿童游戏中,让他们快乐起来。受到启发和感染。比如,学习儿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词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决不“不忘初心、坚定决心、斗志旺盛”,你可以通过跳绳游戏来学习,不仅可以从儿歌中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还可以带领孩子们玩游戏,实现多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直观法可以利用教具作为幼儿感官的传递器,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直观地向幼儿演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可以用真实的标本、模型、图片等作为载体来传达儿歌的教学内容,使表达儿歌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加生动。
(二)儿歌教学方法多样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儿歌无处不在,而且极其重要。同时,运用儿歌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绘画、打击乐、即兴表演、游戏等方式相对于唱诵、表演等来说是较新的。虽然它们的难度更大,准备时间也更长,但它们的使用也必须得到加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应对不同类型的儿歌,还能满足孩子的主动参与、好奇心、创造力和无限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儿歌《兔子舞》时,可以用绘画的方式画出与儿歌相关的图片进行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最后,当练习更加熟悉后,可以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教学,幼儿可以尝试发挥创造力,画图表,选择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法。
(三)运用儿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具
教具是幼儿园儿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教具多样、形式丰富、直观、具体、生动。它们不仅能满足幼儿园儿歌的教学需要,还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增加兴趣、易于吸收儿歌内容,对增强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使用儿歌时,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具,如灵活选择纸媒、打击乐器、实物展示、钢琴等。例如:在教儿歌时,对于内容深刻、抽象的儿歌、难于理解的,可以利用儿歌绘本、图片等纸质媒体来帮助孩子学习和理解儿歌。在教授一些带有科学内容的儿歌时,还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来了解儿歌中的科学知识。比如儿歌《我是一块小磁铁》中,“我是一颗小针,跑跑跑,我是一块小磁铁,给它一个拥抱。我是一支小铅笔,刷它,我我是一块小磁铁,我抓不住它。”可以直接从儿歌中取出磁铁和东西,带领孩子做科学实验,让孩子自己操作,一看就知道磁铁的特性。
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大纲(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山.手指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 鞍山师范大学, 2018.
[4] 李英,肖玉林.学前儿童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李毅.论幼儿园儿歌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6] 韩艳蓉.幼儿园各领域的儿歌与教学活动[J].世纪桥,2013(5):79+92。
[7] 王司空.儿歌与幼儿集体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9(7):177。
[8] 倪珊珊.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歌唱活动的实施[J].黑河教育,2016(11):69-70。
[9] 皮孟军.儿歌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第一期),2016(2):74-75+90。
[10] 丁力.幼儿园儿歌教学研究[D].烟台: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