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重要性与儿童美育发展:从陈鹰到丰子恺的审美教育探索
陈颖在《儿童美育概论》中认为,儿童美育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培养儿童感受美、鉴赏美、美的能力。创造美。能力。
幼儿美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增强儿童对事物的审美认识,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艺术家、美学家,被誉为“中国漫画之祖”。画风简洁有趣,既体现现实又体现哲理。它激发了当时艺术界的创作和创新。
早年接受中国传统私塾教育,后留学日本,受到东方画派的影响。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他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风格。
《乡村学校的音乐课》
除了艺术创作和研究之外,丰子恺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积极从事艺术实践,是美育事业的努力者和开拓者。他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丰子恺艺术教育观即美育思想的研究逐渐升温。许多研究者试图系统解读丰子恺的美学思想,试图全面、细致地构建丰子恺美学世界的理论体系。
【童心】丰子恺美育思想的核心
童心是一颗纯真的心,它是从外界带来的,不是这个世界人为创造的。那是一颗赤子之心,天真无邪,赤子之心。其思想内涵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01
审美与非功利的兴趣:“隔离心灵”
丰子恺认为,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心灵不受世俗杂念的污染,他们的绘画纯粹是基于他们的想法和喜好。这是艺术中的一种“绝缘心”,是非功利之心的体现。
“研究”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被世界的诱惑所感染,逐渐开始像成年人一样思考问题。由于世界潮流的影响,成年人很难以“孤立”和非功利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上的一切。
父母或许会为此感到欣慰,觉得“孩子们长大了”,但丰子恺先生却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孩子观察到的世界是成年人观察不到的,是一种自由和纯真。 。领域。
02
自然浪漫的本质:“慈悲”
在丰子恺眼里,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同情心”的浪漫世界。这种慈悲心不仅限于人类。他们喜欢花、植物、猫和狗,甚至会说话、玩玩具。
认知发展学院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具有“万物有灵论”。在他们的思想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可爱的生物,他们充满同情心。
《蚂蚁搬家》
艺术充满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也有利于孩子艺术审美心理的发展。他们常常能像神来之笔一样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例如,漫画《阿波的两条腿和四条腿的凳子》中,阿波把鞋子放在凳子的四条腿上,这是一种将凳子拟人化的独特的儿童心理逻辑:你怎么能让你的凳子朋友光着脚呢?
03
人生的创造潜能:“艺术心”
丰子恺先生认为,创作漫画时,应该用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积累艺术素材。他还强调灵感的重要性,要求漫画创作者立即用画笔记录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爸爸回来了》
因此,美育工作要求孩子懂得欣赏和发现、观察和探索生活中事物美好的一面;还需要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培养孩子纯粹的艺术灵魂。
教育启示
(一)走进孩子的世界,保护孩子宝贵的童真
在丰子恺看来,儿童美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保持儿童的“童心”。他认为“教育孩子的人——父母和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孩子的白痴,永远不要指望孩子像大人一样做事,更不要把孩子变成大人。他们宁愿保留和培养自己的一点白痴,直到他们成为后。”一个成年人。”
想想看,我们是不是经常用成人的眼光和要求来教育孩子如何画画,让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很相似?我们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做,这不是正确的绘画方式”。的”?
在丰子恺眼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创作。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们自由想象、创造。我们不应该以好坏、相似或不同来评判孩子的作品,而应该多鼓励、表扬。
(二)培养孩子个性,尊重个体差异
丰子恺认为,孩子的个性不能被压制,也不能被忽视。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面对同一主题时所创作的画作也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
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开放,思维大胆,想象力无拘无束。可以鼓励孩子在绘画中表达他们独特的想法。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思维比较僵化。教育工作应该更加温和、沟通和引导,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三)体验生活乐趣,增强教育融合
丰子恺评价儿童画的好坏有这样一个标准,那就是艺术必须与生活相关。在提供儿童艺术教育时,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实际上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亲近大自然等,让孩子在各种作品和生活细节中感受到艺术之美。研究表明,拥有大量实际生活经验和见解的孩子思维更活跃,更容易进行艺术创作。
当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尽量不出门,所以小新也给大家推荐一个线上观展的好方式:国内外40+博物馆,让我们一起在云端参观国内外博物馆吧!
参考:
杜金芳. (2011)。丰子恺美育思想与美育实践研究(博士论文,西南大学)。
刘彦亭. (2015)。丰子恺漫画中的儿童美育理念教育实践与研究(34),8-11。
赵谦. (2018)。丰子恺“童心论”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研究(博士论文,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