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热潮揭示中国各地特产:从黑龙江蔓越莓到云南咖啡豆的农业大摸底
黑龙江的蔓越莓、崇明岛的藏红花、甘肃的“南美白虾”、山西的大闸蟹……如果不是哈尔滨旅游业的繁荣和特产互送的风潮,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看似高端、洋气甚至带有洋名的名优农产品,其实在自己的家乡也能找到,甚至已经悄然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农产品。甚至全球生产地区。
比如,提起“咖啡之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上海——一提到咖啡,似乎总是与现代商业文明联系在一起。中国最大的咖啡豆产地在距上海西南2900公里的云南。
宝山机场咖啡店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省,生产全国95%以上的咖啡。一个冬天的下午,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来到中缅边境的云南保山。怒江流域边缘、高黎贡山脚下,这座边陲小镇历来被贴上“适宜居住”、“养老胜地”的标签。尽管已是深冬,怒江的水汽和高原的阳光却笼罩着山谷里的小镇。让这里的气候像温暖的春天一样,阳光充足但不干燥炎热,水分充足但不潮湿。
“洋气”的咖啡和西南民族风情浓郁的小镇总感觉有点“格格不入”。但在保山,路过三四线城市“标准”的吾悦广场,这里有星巴克、瑞幸等大牌连锁咖啡店,也有当地的咖啡、茶饮店。
很少有人知道,在云南,保山虽然产量排名第二,却是最好的咖啡产地:云南10个精品咖啡庄园,就有5个在保山。为什么这个隐藏在西南山区的小镇有如此美味的咖啡呢?
山间果园,寻找咖啡
离开保山市后,开车进山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刺猬公社来到的咖啡园位于保山芦江坝新寨村。被誉为“中国咖啡第一村”,是云南保山咖啡小产区的核心产区。咖啡树、鸡蛋果树和榕树生长覆盖了目光所及的所有山坡,在清澈的蓝天下几乎只有蓝色和绿色两种颜色。
种植咖啡豆的山坡
这里最早的咖啡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潞江坝的咖啡产业几经坎坷,一度“归零”,但近十年来,咖啡已成为这个村子的支柱产业。
在咖啡花园里,时不时就能看到各种与咖啡相关的公司的标志,比如瑞幸咖啡、新路咖啡、京东超市……表明这里是他们的咖啡产地;村子靠近山脚下的公路。随处可见“咖啡主题民宿”的招牌。这种能喝能住的“跨界”,只有在潞江坝才能看到。
这里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气温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周边腾冲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土壤,钾含量丰富,“浓而不苦,香而不浓,略带果酸”是这款阿拉比卡咖啡的最大特点。
池塘边长着的一棵榕树下,这个咖啡园的主人张鹤云说,他在这里种植咖啡已经有近半个世纪了。咖啡树品种有 Gesha、Typica 和 Katim 等。前者是近几年才种植的比较高端品种。高仅半米,尚未大规模采收;后者比较常见。有的已经种了很多年了,咖啡树长得有一个人那么高。虽然这里不缺水,但这几年,为了让咖啡更好地生长,他花了7万元为整个咖啡园的每一棵咖啡树铺设了水管。
新鲜采摘的咖啡豆
冬天恰好是咖啡收获的季节。没有亲眼见过咖啡果,只见过咖啡豆的人,总会认为咖啡是一种坚果。收获季节,咖啡树上会长出鲜红色的小“浆果”,大约有枸杞大小。当你剥掉成熟的红咖啡果的皮时,你不能直接看到咖啡豆本身,而是一层薄薄的果肉。 ,味道有点甜,最里面的是咖啡豆。
咖啡的采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由于果园位于山坡上,大型机械化设备无法进入。此外,咖啡果非常小。目前只能用背包人工将它们一颗一颗采摘,然后人工剥去果皮和果肉,放在院子里晾干。正午的阳光透过怒江流域上空的薄云,照在这座西南风格的庭院里。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
当他们忙的时候,张鹤云一家照顾不了他们,常常请附近的村民帮忙。经过初步加工和干燥后,咖啡豆被送往工厂进行烘焙和进一步加工。最后变成包装袋里的咖啡豆、挂式咖啡、浓缩咖啡液、咖啡粉,成为都市上班族的餐桌茶点。清爽的饮料。
宝山咖啡,从配角到主角
最近的数据显示,虽然云南咖啡占国内产量的绝大多数,但与其他精品咖啡产区相比,云南当地种植者赚的钱并不多。比如,泸江坝已经是核心产区中的核心产区,但它的面貌与西南大部分乡镇并没有太大区别,更不用说不远处的丽江、大理、和顺等著名古镇了。 。
以一杯30元的咖啡为例。一般农民只能从中拿走1元以上。处于产业链底层,带来的不仅是花大功夫赚小钱的痛苦,还有处于行业价值链底层的“卑微”。
过去,云南咖啡是中国各大咖啡巨头的原料来源地。过去十年,仅星巴克一家就在云南采购了5万多吨咖啡。随着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瑞幸、曼纳、永璞甚至蜜雪冰城都加大了在云南的收购力度。但对于一直为其他品牌提供原料的云南咖啡产业来说,显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要想在咖啡市场获得更多的主导权,宝山咖啡需要从幕后走向舞台中央,成为新的主角。
在刺猬公社的保山中咖咖啡里,看到了一座巨大的自动化咖啡工厂。中国咖啡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电商公司。它在保山市设立了一家工厂,使用自动化烘焙线生产咖啡。数百公斤咖啡豆按照预设参数同时烘焙。随后,下线的烘焙咖啡豆被装进印有新鹿等标志的袋子里,装进纸箱,直到流水线末端的卡车将它们一一运走。
新鹭咖啡电商直播间
距离装配线不远,有一个设备齐全的电商直播间,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和补光灯,不断在各个平台推广中卡的产品。对于保山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份可以在当地持续收获职业成长、薪资丰厚的工作。在刺猬公社期间,他们不断地冲泡和介绍咖啡。
中卡旗下拥有“中卡”、“新路”、“黑钻”等品牌。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卡的主打产品蓝山风味拼配咖啡每磅售价39元。这其中就包括京东直接从源头进货的好处,而且价格也不贵。与三餐半等知名“竞品”相比,中卡新路更注重性价比和亲民性。
在小红书和抖音上,对中草出品的咖啡的抱怨不少,比如酸苦不均匀、味道没有想象中的好等等,很少有人抱怨产品本身的质量。显然,与国际巨头雀巢以及瑞幸、三顿半等国内优秀同行相比,中咖仍属于新玩家。但对于宝山咖啡产业来说,希望的太阳终于升起。
云南会出现“中国雀巢”吗?
中咖咖啡工厂里有一家咖啡店,可以喝到刚下线的“全新”咖啡。在这里,刺猬公社结识了中咖咖啡创始人杨朱。他是保山人。大学毕业后,他在保山开始了咖啡生意。一转眼,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除了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咖啡外,新路还在昆明、云南等地开设了实体咖啡店,同样注重性价比。在外卖平台上,超大杯冰美式的价格只有个位数,八九块钱就能买到。这样的极致性价比甚至超过了国内巨头瑞幸咖啡。
杨朱告诉我们,目前咖啡深度加工的痛点之一是原料标准不够统一。例如,有些种植者采集的咖啡已经干燥了十几天,而另一些则只干燥了几天,这会导致咖啡的品质不稳定。未来,工厂将在果园周围建立一些咖啡初级加工设施,提高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咖啡的品质。
另外,有的地方购买咖啡豆时,不等咖啡完全变成“红色果实”,就趁果实还青的时候采摘。这种方法也会影响咖啡的品质和口味。
为了保证品质,中卡在采购新鲜咖啡果时,要求“红色果”的比例达到99%,并为此不惜付出高价。 “我们在云南批量采购的咖啡可能是云南价格最高的,比市场价高出15%左右。”杨朱说道。决定咖啡品质的另一个指标是“缺陷率”。中咖等宝山咖啡对其要求也非常严格,要求不良率远低于8%。
咖啡豆生长在树上
在云南咖啡企业的努力下,当地咖啡在电商等销售渠道逐渐突破。以京东超市为例,过去一年,咖啡品类中“云南”的搜索量增长超过32%,销售额增长超过50%。 %,用户数量增长超过60%。
2022年,云南省相关部门制定了咖啡产业精品化路线图。目标是到2024年实现全省优质咖啡豆率达到30%,咖啡深加工率达到80%,“打造全球重要的优质咖啡产业”。咖啡产区。”云南咖啡的“星海”不仅想成为中国咖啡行业的第一,更想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带之一。
散落在保山各地的“咖啡符号”,已经成为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当你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进保山云瑞机场,映入眼帘的是温暖的阳光和遍布航站楼的咖啡广告。
在中国的四线城市,咖啡厅和咖啡店往往很少见,但在保山,这两件事却随处可见。有人总结了宝山的“精品咖啡地图”,发现在一个小城区里,咖啡店的数量达到了三位数,而且数量众多,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时尚咖啡店没有什么区别。 、广州和深圳。
夜幕降临,宝山很快平静下来,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山谷小镇,与任何南方城市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醇厚的咖啡香似乎在冬日里依然温暖的夜风中不断地流淌。
第四届“新内容探索者大会”来了,将于2024年1月19日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开幕。
会议报名详情请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