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朝阳区发展规划:打造世界级滨水经济区与国际消费体验区
保障民生服务方面,2025年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基础教育集团,开办北京中学东八北校区、朝阳外国语学校北苑校区等5所学校。加快数字医疗特色园区规划建设。新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个,新增居家养老床位不少于300张,普惠养老床位不少于2300个。全面改造20个老旧小区,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2万套……1在9月7日召开的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朝阳区人民政府区长吴晓杰向大会作区政府工作报告,勾画朝阳区2025年发展蓝图。
回顾2024年过去的一年,朝阳区全面落实市委“四步领先”要求,推出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市第一、行业第一的典型案例,形成了多个第一和第一。 2024年,朝阳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市第一,引进首店位居全市第一; CBD消费竞争力将继续位居中国中央商务区第一;全区数字人核心业务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朝阳将组建新一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居全市第一; CBD在“两区”重点园区(群)评价中首次位列全市第一;中关村朝阳园区创新发展六项指标位列示范区第一; “门前三保”管理成绩位居全市第一。
朝阳区核心数字商务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2025年,北京朝阳将规划建设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基地。
业务与技术两轮驱动发展战略释放强劲动力。 2024年,朝阳区第一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6.6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其中,信息服务业和技术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9%,达到45%。
朝阳科技在本市的知名度、支持度和实力不断增强。深化“3+X”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全市优势区域引领作用。互联网3.0在全市率先落地,产业生态建设模式在全国推广。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深入拓展,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并投入运行。人工智能生态闭环初步形成,发布大型人工智能模型产品35个,占全市总量的15%。数字安全产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大模型安全联盟正式成立。数字医疗发展驶入快车道,区数字医疗概念验证中心成立,南北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支持和联动连锁主体企业、央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规划建设13个特色产业园区、56个功能服务平台,形成创新集聚人才并汇聚了远近的人才。形成强磁场。全市首个互联网3.0产业园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园区年收入超30亿元。北京市首个数字人基地开业,全区数字人核心业务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市首个数字医疗特色园落成并投入运营。北京理工大学朝阳科技园建成并投入使用。 72家人工智能企业、43个科研团队落户北工大山河万谷创新区先导区。电子城IC/PIC创新中心入选市首批未来产业教育基地。
2024年,朝阳区将出台人工智能、数字健康、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和扶持措施,推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措施,发布“迅捷行动”全链条扶持企业出海,“数据元×”行动和“数据元生态”合伙人计划”产生9项创新案例成果,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算力规模达1000P,入选国家数字经济中心算力规模1000P十大案例全国企业数字化应用创新。
2025年,朝阳区将服务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全力支持重大科学问题协同研究。深化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推动实施大模型应用,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力。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中关村新一轮改革试点措施落地,加快国际创业投资集群和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群联动发展,规划建设国际创业投资合作基地。数字经济。
重点分析主导产业科技地图和产业地图,持续增强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巩固扩大互联网3.0产业园区和数字人基地集群优势,以场景为引领,推动上下游企业衍生集聚。深化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战略合作,支持多领域、行业级、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选择数字安全细分轨道来支持工业应用演示。加快数字医疗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完善“AI医汇”创新生态服务体系。提高数据产业基地发展水平,打造国际化数据要素产业集群。
同时,还将与链主、科研机构合作,打造一批概念验证、共性技术、小试和中试等专业服务平台,提升孵化器创新质量和效率。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北理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先行区、北理工朝阳科技园运营服务水平。用好北方科技创新带创新资源,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生活融合创新中心。此外,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6G、光子和量子等领域,夯实未来产业培育基础。
朝阳集团新设立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居全市第一。
2025年,建设CBD国际金融集群,打造国际主权财富基金港。
“两区”建设方面,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发布服务业扩大开放2.0方案,在跨境数据、特医食品、人力资源服务出口等以及全国首个实体贸易全链路数字化试点等四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市推广。朝阳集团新设立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第一。 CBD在“两区”重点公园(群)评价中首次位列全市第一。核心区Z3、Z4、Z6项目封顶,公共绿地广场揭牌,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实体平台、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挂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加速布局,穆巴达拉咨询公司成立发展。 CBD当选全球商务区创新联盟新任主席。中关村朝阳园区六项创新发展指标位列示范区第一。新美、君正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朝阳公园北区市政设施和环境质量显着改善。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园区正式投入使用。
同时,朝阳还从规划、空间、生态、政策、资金等方面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在德国、英国增设CBD投资联络站,组团赴境外招商引资,举办新加坡企业圆桌会议等近百场商贸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数据库新增项目1,287个,落地项目802个。新设立外资企业420家,占全市的23.6%。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家,总数达到167家。
此外,在营商环境方面,2024年,朝阳区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营商环境发展壮大的意见。民营经济,打造全市首个金融服务矩阵,推出互动税务云大厅等便利化改革举措,“高效办一件事”服务场景增至112个,“无事打扰”白名单覆盖17,000家公司。重点关注消费、商贸、通讯、医疗、居住等方面的便利,积极为外国人来华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朝阳区深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24年,全力支持“新两翼”建设,拓展与津冀地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全市首个颠覆性科技产业平台引导一批优质企业落地城市副中心,拓展社会保险等跨省区服务范围。
2025年,朝阳区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谋划服务业扩大开放3.0计划,深化自贸试验区推进,重点围绕国际金融、数字健康等领域开展原创性、融合性探索。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新一轮试点任务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协调规范,深化国家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打造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核心托管区。
同时建设CBD国际金融集聚区,打造国际主权财富基金港。提高商务服务业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法律服务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中央商务区典范,完善全球投资服务体系,开展CBD东区规划研究,推动核心区Z4项目投入使用,封顶Z5项目结构,并启动Z8、Z9项目建设,实施区域环境整体改善,促进金融河东路项目实施,国际金融中心与银泰中心地下连通将被探索,并且探索建设全球首个“零碳CBD”。
增强中关村朝阳园区创新发展引领作用,推动新一轮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规划建设集中连片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规模和区域平均产值水平。
2024年朝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市第一
2025年将成为首都“入境消费第一站”
2024年,北京朝阳消费潜力将持续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大力优化消费结构,引进奔驰、宝马合资增压网络公司、广汽好品等一批知名汽车品牌,推出6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和扶持资金,新能源零售额机动车保有量增长50.4%,比全市高24.9个百分点。培育拓展消费场景,THE BOX B等8个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全市首条全景天窗美食流动巴士等3条文化旅游观光线路开通运营。引进首店315家,位居全市第一。以演艺、竞赛、展览、水上、夜间、数字等活动为重点,推出了一系列文商旅体融合活动。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二届茶香文化节、金盏速度节、北京千灯之夜等活动持续掀起消费热潮,第二届国际灯光节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得到显着改善。 CBD消费竞争力继续位居中国中央商务区第一。
2025年,朝阳区将实施扩大内需、稳增长综合政策。深入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深化“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建设。持续优化消费结构,加大力度扩大“两新”政策实施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壮大绿色消费,做强互联网零售。推动商务区更新升级,深化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打造,加快北京太古坊片区规划建设,支持CBD和亚奥商务区更新,实现大屯里、京东超级体验店等项目开业。大力发展出境跨境消费新模式,打造首都“入境消费第一站”。加快文化、商贸、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激发第一经济、滨水经济、夜间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活力,精心组织第三届国际灯光节等主题活动。
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将于2025年对外开放
2025年,推进“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建设。
朝阳区描绘出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生态画卷。 2024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名列全市前茅。 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和PM10年均浓度达到近三年来最好水平。 8个国市断面水质优良。 Ⅲ类比例达到100%,地下水位连续五年上升。深化以河道振兴带动城市更新,举办首届亮马河论坛,全国首个水上超高清裸眼3D艺术体验空间在博公船闸上线,再现靓丽风光通惠运河水乡建设、灞河太河段滨水空间改造开放。 、北小河东湖段开工建设。首届北京朝阳园林节举办,打造“一园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叶”特色景观,推出首个园林式示范街区,加快朝阳建设公园,完成公园绿道朝阳段一期工程和一批城市美术馆、社区公园、老年友好公园、朝阳绿道示范段、朝来森林公园等项目荣获风景园林国际大奖。同时,2024年,朝阳区将全面提升奥运中心区功能品质,拆除万米围栏,取消入境安检,开放8条封闭道路,推出“彩虹”骑行路线。
2025年,朝阳区将启动全面推进美丽朝阳建设规划,深化国家减污减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强化工业绿色转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ESG特色标杆区。规划推进“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和谐的滨水空间,实施青年路沟、大柳树支沟治理,将北小河东湖片区建设成为国际化滨水商务区。启动亮马河(四环至灞河段)、灞河(阆园东至兴坝段)治理,启动琉璃湾项目建设。着力建设花园城市示范区,推进公园绿道东接南通,实现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向公众开放,打造两个公园绿道。花园式街区和三个适合老年人的公园。
此外,2025年,我们将继续提升奥林匹克中心区功能品质,启动奥林匹克塔和国家网球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确保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竣工,启动北中轴文化打造第四个市级旅游服务咨询站,打造无国界、全时开放的首都中央公园。
在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2024年,朝阳区将在全市率先发布区级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规划,并率先建立首席数据官机制。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亮马河北路等70个道路项目,完成地铁22号线平房停车场等14个轨道交通征拆任务,确保3号线、12号线一期工程通车。启动国贸桥下空间改造,完成公交站点搬迁和线路调整。精心管理首都机场、学校、医药、景点、商业等交通枢纽周边环境,完善三环路核心地段夜景照明,完成266条后街环境精细化管理,胡同,“门前三保”治理成果位居全市第一。
到2025年,加强城市家具、户外广告等标准化管理,实现一刻钟内便民生活区全覆盖。加快城市更新扩大覆盖、提高质量,深化朝外、三里屯等地区更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拓展城市智慧大脑应用,提升智慧治理、协同共享整体水平。深化交通综合治理,抓好宜丰连接线、17号线等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加快推进姚家园路东延一期、新国展连接线等70个道路项目做好拥堵缓解改造和慢行系统优化工作,多措并举增加停车位。开展燕莎大桥等桥下空间改造,完成国贸桥下公共空间整治。持续优化市容环境,完成中关村社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朝阳公园路环境整治,启动东四环、二道沟河(青年路至金台路段)整治,实现后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圆满结束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美丽的美丽乡村。
2025年,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朝阳外国语学校北苑校区等5所学校将开学。
2025年建成新浪微博电竞中心,打造数字广告产业园
2024年,朝阳区将根据需求优化公共服务。着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出台重点行业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系统性零工市场,发放就业政策资金10.9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推动特色教育强区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召开教育发展大会,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行动,建成全市首个区级青少年创新学院、全市第一所理科高中开工建设,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开业,公办中学、小学优质资源全面覆盖,朝阳区被认定为首批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实验区之一国内的中学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区。公交线路和载客量均居全市第一。加强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比例占58%,位居全市前列。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中心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科室数量占全市15%,儿科诊疗、中医中心覆盖率达到15%。我区100%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上车即住院”急救模式,响应时间缩短至9分钟,位居全市前列。加强对“老人”和“幼儿”的保护,新增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7个、居家养老床位1500张,建设全市首个综合托幼服务中心。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完成5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老旧建筑加装电梯212部,完成152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现街道村全覆盖。打造“永远有网络、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的治理共同体,在全国推广新就业群体创建友好城市经验。
2025年,朝阳区将持续提升群众民生获得感。为重点群体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秉承开放教育理念,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基础教育集团,开设北京中学东八北校区、朝阳外国语学校北苑校区等5所学校,更好满足学龄儿童招生需求每个学校级别的人口。深化健康朝阳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做强延伸基层医疗能力,加快推进安贞医院朝阳院区病房改造、医科大学朝阳院区病房改造等项目北京中医医院、和睦家国际医院。深化老人、儿童服务,新增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个,居家养老床位不少于300张,普惠性照料床位不少于2300个,积极创建全国示范老年友好社区。 。完成2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2万套。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打造“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基层治理品牌。
此外,在人才服务方面,2024年,朝阳区将完善人才引进和留住服务体系,全市首个大型国际人才公寓建成开业,ITEC创新创业园投入运营、ITEC全球创业大赛吸引创业者、项目数分别增长27%。 ,59%,“凤凰计划”新认定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占比超过70%。
2025年,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集聚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培养卓越工程师、伟大工匠、高技能人才,积极推动与国外高水平理工、农、医科大学合作。加快实施国际医院项目,实现北京国际人才园开工,让海内外人才创业、安居、顺利发展。
朝阳区持续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全国首个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经过十年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世界一流影视制作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百亿级文化产业园区增至5个,文化科技融合园区超过50个。 2024年,建成15分钟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相继开放。
2025年,Chaoyang区将加深一个博物馆城市,读书之城,艺术之城,一个双重奥运会和时尚之城,增强“文化旅游 +数百个行业”,并完成100个博物馆的项目。专注于北京作为“表演城市”的建设,加快城市第一个AIGC音频行业创新中心和其他项目的建设,并创建Sanlitun-Liangma河国际文化和表演艺术区。加强文化文物的恢复,振兴和利用,并继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大力收集品牌活动,并创建国家体育和健身模型领域。同时,我们将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深公园质量改进计划,并培养许多文化和技术融合公园以及文化消费特征公园的领先领域。实施“文化 +”策略,大力发展新的在线音频视听,数字文化旅游,游戏电子竞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建立一个SINA WEIBO电子竞技中心,并创建一个数字广告工业园区。 (杜胡安,中国每日北京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