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莉亚餐厅美食推荐:25元披萨、22元烤鸡腿、18元凤尾虾饭,性价比超高的西餐选择
正是在萨利亚,很多人解锁了很多高端且“唬人”的西餐。
第一次来吃Saria的顾客点餐时总会在心里嘀咕:
“这个价格真的能好吃吗?”
当菜上来的时候,这个疑惑很快就被打消了:“太好吃了。”
它被称为幸福天堂不仅仅是因为它便宜。
所以即便是想涨价,很多网友也只会想“涨吧,涨吧”。
对于大多数食客来说,Salia的菜品绝对物有所值。
“每次我从 Salia 点外卖,都是为了烤蜗牛。我将来想住在萨利亚。”
“隔离了一天,我吃了几片面包。我只点了一些Salia吃。吃完培根披萨,我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在 Salia 吃完海鲜 Soli 餐后,当我在购物时看到 Salia 时,我就走不动了。”
烤蜗牛是 Saliya 广受好评的招牌菜
什么?你是说这么便宜的意大利菜一定不正宗吗?
事实上,一位意大利博主曾点评过三家意大利餐厅:必胜客、Domino's 和 Salia。最便宜的Salia被认为是最正宗的意大利菜。
即使大家不同意,Salia 的价格也让人很难挑剔。
毕竟,来萨利亚吃饭的客人并不指望能吃到人均几十道优质菜肴中的几百道。
“这个价格让我都不好意思挑剔”
“不仅便宜,而且好吃”的性价比吸引了无数缺钱的年轻人。
“凡是比它好吃的东西,肯定不如它便宜;凡是比它便宜的东西,味道肯定不如它。”
这个价格,你想要一辆什么类型的自行车?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在萨利亚30块钱就可以吃饱了。长大后才发现,这个价格,只能在一线城市点一份无味的外卖。
明明是一家味道不错的西餐厅,为什么Saliya的价格这么便宜呢?
事实上,Salia的低价与创始人的品牌理念有很大关系。
这家颇受欢迎的意大利餐厅的创始人实际上是日本人。
1967年,Masagaki Yasuhiko 在日本千叶县创立了 Saria。它最初是一家只有36个座位的小型西餐厅。
当时,餐厅的客流十分惨淡。经过一番分析,正垣泰彦将问题归咎于价格过高。
果然,菜品降价70%后,店里的顾客开始排队,“便宜”成了莎莉亚的一大美誉。
正垣康彦意识到实惠的价格才是顾客的真爱,从此“性价比”三个字就牢牢地刻在了Salia的DNA里。
萨莉亚的“大方”甚至让不少铁杆粉丝隐隐担忧:
“莎莉亚真的很赚钱吗?我不会吃到破产吧?”
事实上,Salia不仅没有濒临破产,近年来其利润在西餐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2019年,Saria的企业营收为15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
根据2021年10月公布的数据,Saria的净利润预计到2022年8月将增长四倍,达到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未来可期。
这两年不但增长趋势持续,而且门店也在不断开张/来源:南方都市报
菜品便宜又赚钱,莎莉娅是怎么做到的?
对Salia低廉价格最有力的支撑无疑是其强大的中央厨房模式。
中央厨房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配送至各连锁店。
Salia一直采用直营店模式/来源:Salia微信公众号
店员简单加热或组装菜肴后,菜肴就可以直接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有了中央厨房的保证,在全球任何一家店吃到的萨利亚味道都会是一样的。
除了中央厨房,Salia在选址和店面装修上也非常小气。
为了避开高昂的租金,莎莉娅的门店往往开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非核心区域,即高端商场的角落里。
卡其色的摊位和狭窄的过道甚至没有任何装饰的迹象,印证了“意大利沙县”的名字。
Salia的装修风格很简约/来源:Salia的微信公众号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Salia还非常注重提高效率。
在拖把上安装自动饮水机,这样服务员就不用再去拿一桶水来拖地了。 “每块砖只能拖一次”;
自制番茄切块机,西红柿放到机器上就可以切,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
服务员不会帮客人拉开座位,而是用手上菜,不使用托盘。
总之,所有拖延用餐的仪式都被这家西餐厅无情地抛弃了。
日本某综艺节目进行了测试。一位顾客在Salia点了15道菜,只用了10分钟就全部上齐了。
供应链的建立、独特的选址策略以及对效率的重视,造就了Salia经久不衰的“实惠”。
Saliya与其说是西餐厅,倒不如说是家庭餐厅。
物超所值,食物美味,而且您不会因为点什么而感到紧张。
“别担心你有什么没有。你来Saria只是为了炫耀你的食物。”
为什么这些“返璞归真”的年轻人不喜欢高端西餐呢?
这一代的年轻人似乎总是对Salia有一种偏爱和过滤。
除了Salia之外,BIG、HOLUNGO、Le Caesar等平价西餐厅也在我们的视线之内。
另一方面,曾经繁荣的高档西餐厅却陷入了频繁关店、破产的困境。
早在2021年底,拥有20年历史的轻食西餐厅新元素就因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新元素曾经是西餐界当之无愧的头号。
自2002年开业以来,新元素每年都多次获得杂志读者评选的顶级美食和服务奖项,并曾被评为上海“最佳美式餐厅”。
图片来源新元素官网
作为上海“大众点评必吃榜”前20名中唯一一家西餐厅,新元素并没有等到2022年的春天。
新元素宣布破产后,社交平台上的好评如下:
“松了口气,西餐界的教科书。”
无独有偶,成立于1999年、见证上海高端西餐发展的米氏西餐厅也将于2022年落下帷幕。
2月14日情人节,米氏西餐厅迎来了营业小高峰。
这是米氏西餐厅开业的第8338天,不幸的是,这也是最后一天。
新元素和米氏并不是唯一陷入困境的西餐厅。它们反映了西餐行业的现状。
窄门食品数据显示,西餐行业品牌数量一度降至仅505个,远低于火锅行业的2631个和茶饮料行业的2256个。
显然,随着市场上的选择越来越多,对“洋气”的追求已经退去,西餐的光环也逐渐褪去。
随着西餐玩家不断涌现,赛百味、Saria、汉堡王等品牌强势出口,人们对西餐的理解更倾向于“快餐”,愿意为“高价”买单的人越来越少。结尾”。
只需16元就能吃一份加牛奶的海鲜饭。 “烩饭”一词的含义已不再重要。
本土快餐品牌的崛起也在瓜分食品,挤压西餐的市场份额。
那几年,中式快餐进入了快车道。老乡记、老娘酒、乡村基金纷纷争相上市,争夺中式快餐第一股。其中,老乡鸡、村鸡各拥有1000多家门店。
中式快餐通过专业化、多元化、品质化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冲击着餐饮业。经过几次大洗牌,主打平价西餐的Salia虽然算不上爆款,但始终保住了一席之地。
没有华丽的摆盘,装修简单粗暴,味道也不算惊艳,但却是轻轻一抬手就能触摸到的东西。
Salia虽然便宜,但并不寒酸,能够给人足够的新鲜感。
它丰富了很多年轻人有些局促的青春时光,也让很多缺钱的父母看到菜单后多了几分底气。
就像曾经在 Salia 呆过的顾客留下的评论一样:
“我在萨利亚不止一次看到父母慷慨地告诉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一家让工薪阶层家庭的父母告诉孩子“想吃什么就点什么”的西餐厅。也许这就是它最大的特点。
[1] 无关研究所:日本人开设的意大利沙县小吃如何征服中国
[2]餐厅老板内部参考:9元喝红酒、5元吃饭……一线城市这些“实惠”的餐厅是差异化方向吗?
[3]餐饮深度观察:5元咖啡、8元奶茶:平价餐饮背后的商业体验
[4]红餐网:不再“洋气”的西式快餐还能俘获国人的心吗?
[5]红色食品网:人均消费仅30多元,年收入却达100亿元。为什么是 Salia 意大利餐厅?
[6]锦鲤财经:披萨“失败”,西餐失宠
[7]钛媒体:新元素破产落户,资本不再爱吃草?
[8]上海WOW:红极一时的新元素破产关门,再也没有等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