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非遗相声大会在深圳召开:探讨相声评价标准与技巧的片面性
不出意外,在各种讨论中难免会出现“为什么不唱太平歌词?”之类的陈词滥调。却忽略了相声内涵的观点。
本文要讲的是目前相声领域的评价标准问题。
一、三个片面标准
在评价一个相声或者相声演员方面,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三种相对片面的标准。
一、片面强调相声技巧
侯宝林曾总结相声表演的十二大技巧:开诗、开门柳、逗弄、恭维、单口相声、群戏、口技、双簧、舒来宝、白沙词、太平词杵、但这些相声演员并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技巧。相声演员原则上只能做其中一种来搞笑或者夸奖。
相声演员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说”。相声表演最重要的内容不是死板的技巧展示,而是说好相声,让相声深入人心。
比如,姜昆曾在相声《快点》中表演小贩讨价还价的顺口溜,在《电梯奇遇》中用不同的口音和小动作诠释了四个性格各异的科长。这种将相声技巧融入到作品中的表演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
没有多少观众听相声只是为了听一段关口或者一段太平歌词。当然,传统的相声表演可以也必须纳入当今的相声行业,但这不应该成为评价相声的重要且唯一的标准。
2、片面强调喜剧。
相声是一门能让人开怀大笑的语言艺术,但相声并不是单纯为了好玩的娱乐项目。
近年来,“相声不好笑就太搞笑了”、“相声就是好玩”给相声行业造成了不少误解。也是目前对相声行业影响最大的片面观点,导致很多相声演员为了搞笑而搞笑。三粗俗相声频繁出现,甚至爬满舞台,严重拉低了相声艺术的格调。
例如,电影是一门艺术,包括喜剧、动作片、枪战等娱乐电影。但如果过分强调电影的娱乐属性,电影的艺术就会走进死胡同,《封神》也不会诞生。 》和《长安三万里》这样的优秀电影。
马季唐杰中的《多层酒店》好笑吗?一个演员出差的故事,体现了人们多余的坏作风。不仅不是刻意搞笑,还让你觉得很讽刺,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相声成为经典。
姜昆和唐杰中的《害怕》好笑吗?它用一个小人物的日子和生活来反映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没有刻意搞笑的包袱,只是有点伤感,但三十年后再听还是很深刻。
郭德纲、张文顺的《论相声五十年现状》好笑吗?这段被称为“脏话相声”的段子,不仅不好笑,还包含大量情感语言,但至今仍被郭德纲粉丝奉为经典。
相声需要搞笑,但相声绝不是纯粹的搞笑。片面强调相声的搞笑属性,会导致相声走入庸俗、肤浅的死胡同。
3、片面强调票房
我们以电影为例。有很多优秀的文艺片不一定是大片,但也有很多营养丰富、赚大钱的爆米花电影。电影界早已达成共识,票房并不代表电影的艺术水平,但在相声界,票房为王的观点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票房背后的因素不仅仅是作品的质量。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炒作、网络营销、粉丝经济等因素对票房的影响比作品质量更大。
相声演员当然要注重票房,但不能片面追求票房。他们必须用艺术来征服市场,而不是让艺术成为市场的奴隶。票房可以是衡量相声演员的重要标准,但绝不能成为唯一标准。
2.内容为王
评价相声作品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相声前辈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除了早年相声笑话的娱乐属性外,很多作品都通过故事和人物向观众讲述一些东西。有的反映生活,有的科普知识,有的讽刺丑陋,有的劝人行善。总之就是八个字:惩恶扬善,弘扬正气。
相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达到顶峰。当时,没有多少观众关心相声中有没有太平歌词,也没有多少人要求相声只能是为了好玩。相反,观众更关心相声里说了什么。 。
姜昆、李文华的《爷爷的烦恼》《走错一步》和杨振华、金秉昌的《计划生育就好》宣传计划生育。
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姜昆、唐杰中的《电梯奇遇》是对官僚主义的讽刺,牛群、李立山的《巧名》是对公款吃喝的讽刺。
马季的《推销员》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有奖销售的混乱状况,李金斗、陈永泉的《武松打虎》则讽刺了不好的促销“联姻”。
刘伟和冯巩的《巧对恋》结合了很多热门电影的名字,而刘伟和赵魏洲的《三上草堂》则结合了很多当时热门的电视广告。
姜昆、唐杰中的《美丽三月》反映了三十年后仍未过时的“整容热”,而魏文亮、孟祥光的《要求》则讽刺了至今依然存在的“高价女孩” 。
总之,如果你听了80、90年代的经典相声,几乎就等于了解了当年的社会变迁。这些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相声就像时代奏鸣曲,既娱乐大众,又引起观众共鸣。 。
除了相声之外,近年来一度威胁相声行业的脱口秀节目也是靠内容取胜。那些出身大学生、白领的脱口秀演员,从小没有练过关口、太平歌词,唱不了《探清水河》,可能连翻身的基本功都不知道。
然而,这些脱口秀演员却通过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表演内容,获得了观众的共情。除了搞笑之外,它们在反映社会痛点和弊端方面也不亚于相声行业。如果不是个别演员和团体本身寻死的话,说不定脱口秀行业就会给相声行业带来全面的危机。
相声的历史经验和脱口秀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语言类节目真正吸引观众的是内容。只有优秀、生动的内容才能真正带动和打动观众。内容为王。
3.槽点、痛点和笑点
内容为王,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个方向,但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真正吸引观众呢?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缺点和痛点,然后将欢笑融入其中。
举个小品的例子,每年的喜剧比赛中有一个“网络体检”。值得关注的槽点和痛点是互联网长视频平台上的影视剧“又俗又丑”的问题。不仅让观众爆笑,还讽刺了一些平台营销策略。
相声行业也有类似的例子。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大会上,贾旭明、郑健带来了一段《现代英雄》。有两个问题和痛点值得关注。一是电视机顶盒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便和痛点。广告的另一个问题是“键盘战士”在互联网上猖獗的现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摩登英雄》能够将两种槽融合为一个故事结构,同时,也不全线否定机顶盒,真正实现了槽、痛的有机结合。点和笑声。
还有2024年央视春晚的相声《导演的关心》,原名《想太多》。故事背景是,你收到了老板发来的消息“你在吗?”而你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段相声表现出现代人的心理内耗是非常深刻的,槽点和痛点相当扣人心弦,笑点也非常突出。
提示:金飞、陈曦将在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大会上再现原版《想太多》。
结论是我说的是废话。我们可以连接智能手机并进行串扰。智能手机对现代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基本的通话功能(灌口太平歌词等技能),也不仅仅体现在游戏功能(娱乐喜剧),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这是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