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角下的饮酒指南:如何做到易醒不易醉,春节饮酒小贴士
从科学的角度看饮酒,
怎样才能轻松醒,不轻易醉?
据称,春节期间酒类销量可占全年销量的30%-40%。
也就是说,春节期间,很多人的饮酒量可能还不到全年配额的一半。
假期悄然溜走,体内却残留着大量酒精。上班时间到了,你还喝醉了,怎样才能快速、科学地醒酒呢?
01
别人能喝八两,你就不能喝两钱吗?
口不干、不醉、醉得慢、醒得快——凡是符合这几点的,基本上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好酒”。
“顶”其实就是酒精在人体内吸收、移动、扩散的过程。
酒精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轻度饮酒可使大脑愉悦,但醉酒会使思维迟缓,俗称醉酒。
喝一杯酒后,有10%-20%首先被胃粘膜吸收,其余大部分被胃液稀释后进入小肠吸收。
紧接着,乙醇分子被输送到肝脏,然后到达心脏,进入肺部,然后返回心脏。最后,它们被泵入整个身体循环并积聚在血液和各种组织中。脑组织中的酒精浓度约为血液中的10倍。
在这个过程中,极小部分酒精可以被肝外组织代谢或通过尿液、呼吸道、皮肤汗腺等排出体外,但90%以上需要通过肝脏代谢。
好酒地理局制图/视觉中心
肝脏代谢酒精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酒精在乙醇脱氢酶、微粒体酒精氧化系统和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酒精脱氢酶是肝脏中催化酒精氧化代谢的主要酶系统。大约80%的乙醇通过该途径转化为乙醛。
接下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醛被氧化成乙酸。
最后,乙酸被活化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对肝脏造成负担的主要有害物质是乙醛。
因此,饮酒是否过量、能否快速醒酒,取决于乙醛能否快速氧化成乙酸。
然而事实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天生就缺乏乙醛脱氢酶,无法补充或增加。
基因决定了你喝多少酒,很难被外力改变。
02
如何快速醒来?
但经验告诉我们,根据饮酒状态的不同,醒酒的速度确实略有不同。
酒精从摄入到代谢的过程足够漫长、足够复杂。如果想加快醒酒速度,还有一些“漏洞”可以利用。
喝酒的状态自然是在喝酒这个动作之前。因此,一切加速醒酒的方法都需要在饮酒前完成。
如果等到乙醇在体内转化为乙醛,任何帮助你醒酒的方法可能都为时已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吃再喝。
我们的胃肠粘膜中也存在多种乙醇脱氢酶。 10%-20%的酒精在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之前,会在胃中被氧化代谢。这种现象称为乙醇的首过消除。 。
增加首过消除可以减少肝脏代谢的酒精量,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研究发现,在饱足状态下,分隔胃和小肠的幽门括约肌会关闭,酒精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增加,酒精在胃中的吸收速度明显慢于小肠。
因此,与空腹饮酒相比,饱腹时只有约1/4的酒精会进入肝脏。
所以“先吃两口再喝”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但这种方法实际上降低了血液中乙醇的浓度,这意味着你会更慢地喝醉。严格来说,它并没有缩短清醒时间。
同样量的酒,如果饭后喝酒,醉得会少一些,所以看起来会醒得更快。
03
最好的醒酒方法
毕竟首过消除效果有限,乙醛脱氢酶又无法升高,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醒酒呢?
解酒汤和解酒药有用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导致腰脚沉重,膀胱冷痛,出现痰湿、水肿口渴等情况。”
咖啡和浓茶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利尿作用,并且可能会加重饮酒后的脱水症状。
喝酒后吃醒酒食物对乙醛没有作用,所以醒酒汤不能达到醒酒的效果。
市面上的解酒药大多只是保健品,并没有醒酒的功效。真正具有解酒作用的药物很少。
葛根是研究最多的解酒保肝药材,含有葛根素和大豆黄酮。这两种物质可以抑制消化道对酒精的吸收,延缓胃排空。原理也是增强胃肠道的首过消除效果。
|中药葛根
此外,研究表明,玉米肽可以从三个方面加速酒精代谢,预防酒精性肝损伤。
它们是激活与酒精代谢相关的酶系统,为酒精代谢提供充足的脱氢酶辅酶,减少乙醛与细胞蛋白质的结合。
但类似的研究尚未明确揭示这些活性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明含有某些成分的解酒药确实可以治愈宿醉。
一些处方药,例如美他多辛和纳洛酮,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前者仅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而后者可以解除酒精的中枢抑制,使人更快清醒,但不能加快乙醛的转化。
事实上,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一般在48小时内完成,醒酒只是时间问题。更需要担心的是过度饮酒带来的隐形伤害。
例如,乙醛会损害肝细胞内的线粒体,降低分解脂肪酸的功能。饮酒时消耗过多的脂质物质,会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引起肝脂肪变性。严重时可发生脂肪肝。此外,还可能引起胃粘膜损伤、胰腺炎、肝细胞病变和脑损伤。
因此,最好的醒酒方法就是适量饮酒。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