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母亲自学视频剪辑,为留守儿童女儿录制生活技能视频弥补母爱缺失
为了生计,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当留守儿童。结果,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整个成长时期。如何补救?
48岁的河南人荀海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了提高独自读书的女儿的生活技能,她自学了视频剪辑,为女儿录制了很多生活技能短视频,并发布在一个名为“写给女儿的信”的视频账号上,以提醒她什么她的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失踪了。母爱的补偿。
比如购物时如何选择调味品、生活用品……
烹饪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各种蔬菜、水果如何切?肉类各部位的吃法...
做饭时具体教程:如何做蛋炒饭、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老式红烧肉、玉米排骨汤……
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小窍门:白色的衣服怎么洗?各种类型的鞋子如何清洗?如何缝衣服、给被子套上被套、正确挂衣服、快速叠衣服……
以及许多人生经历的总结:如何寻找伴侣、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找工作、如何阅读合同、如何领取就业补贴……
拍摄剪辑过程中,小儿子主动帮忙,母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这些发布的视频不仅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们感受到了母爱,也无形中帮助了网络上很多缺乏母爱的孩子,让荀海驹明白了母爱的意义。
01
从离开到回来,父母的选择只是根据孩子的需要
荀海举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家人以务农为生。成年后,她嫁给了来自同一家庭的丈夫。
生下一儿一女后,没多久她就享受到了拥有两个孩子的幸福,她和丈夫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年幼的孩子,前往南方打工。
我离家时,女儿4岁,儿子3岁。
父母都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同时照顾两个孩子。
于是,姐弟俩就被安排和两边的老人住在一起。女儿跟着奶奶,儿子跟着祖父母。
荀海菊还记得她离开家时,两个孩子躺在窗台上,含着泪水与他们告别的样子。
回忆起这一幕,荀海驹不禁感叹道:“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抛弃他们。”
为了赚更多的钱,荀海驹和妻子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即使是春节假期,我也只在家里呆了四五天就赶回工作岗位了。
年幼的孩子很不解,为什么父母对家人、对自己没有留恋之情呢?
尤其是我的女儿,当她住在奶奶家时,经常被其他孩子问:“你为什么不回自己家去?”这让她深感不安。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儿终于忍无可忍。当父母准备再次出门工作时,她哭着问道:“叔叔为什么不出去工作,可以陪孩子呢?为什么一定要出去工作呢?”
这些哭声让荀海驹的心都碎了,本来就很担心孩子的。她回忆,9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还欠着外债,是母亲独自抚养家里的五个孩子。
尽管生活艰难,但她乐观。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让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爱,让她从小就有了面对生活的信心。
荀海菊不相信,她母亲一个人能做到的事,她和丈夫做不到。
与丈夫谈心后,她决定辞掉南方的工作,带着孩子到稍微近一点的郑州打工。
这是一家四口在分离四年后真正的团聚。
02
《写给女儿的信》
在郑州,荀海驹找到了一份报社出版员的工作,月薪600元。换工作后,我丈夫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这样的收入确实比两人之前在南方五六千元的月薪少了很多。
但荀海菊却很满足,因为她终于可以一边工作一边陪伴孩子了。
为了弥补之前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遗憾,荀海菊尽最大努力去包容孩子,仔细聆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分析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定制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基于这些给他们。
女儿喜欢学习,她全力支持她,尽力为她寻找学习资源。
儿子比较贪玩,她就尽力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知道儿子想去网吧,她就约儿子一起上网。等他写完作业后,主动陪他去网吧。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很多人都说她“太宠坏了”。但她依然坚持自己,不打也不骂孩子,温柔却坚定地站在孩子们一边,与他们同进同退。
在母亲如此开放和坚定的对待下,孩子们逐渐向她敞开了心扉。荀海菊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快乐的亲子时光给生活增添了不少甜蜜。有了这些糖果,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仿佛突然间,孩子们都长大了。
当得知女儿要独自去西安读研究生时,荀海菊震惊地发现自己并没有教给女儿很多生活技能。
现在教书已经太晚了。荀海菊灵光一闪,决定用现代科技来祝福母爱——用手机为女儿录制各种生活技能的短视频。
起初,她把视频录制后直接发给女儿。后来,为了方便女儿查看和保存,她索性开通了一个短视频账号,将这些视频发布到网上,以便随时查看。
她把这个承载着她对女儿的爱的视频账号命名为“给女儿的信”。
03
儿子的帮助让妈妈的视频多了一份爱。
这些视频都是荀海菊在下班时间拍摄和剪辑的。她每天18:30下班,有时加班到20:00。下班后,她还需要骑30分钟的电动自行车才能回家。
回到家后,她连吃饭都顾不上,还要为拍摄做准备。每次我都会提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熟记之后才开始拍摄。
当这一切完成时,通常是晚上 9 点以后。
但即使背了单词,有时候她也无法进入心情。她会不断删除视频并重新拍摄。
儿子心疼妈妈,会主动帮忙,充当小助手。
在母子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儿子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不易;荀海菊也更加具体地看到了儿子对自己的责任和爱。
荀海驹的视频没有什么技巧,都是情感。因为她觉得“如果想要表达爱,就必须以最真诚的状态”。
女儿看到妈妈的良苦用心,深受感动。那些因为父母的缺席而羡慕其他幸福家庭而遗憾的人,在妈妈这些年做出的补偿和这些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暖心视频中慢慢释怀。
她会主动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多注意身体,不要再熬夜拍视频了。
收到女儿的反馈后,荀海菊被女儿的体贴所感动,想通过视频的方式教给她所有的技能。因此,尽管辛苦,她还是继续快乐地拍摄。
因为这份纯粹,这些视频意外地在网络上走红,温暖了网络上缺乏母爱的孩子们。
许多粉丝将她的账号视为“树洞”,分享自己从未向外人透露的感受和秘密。
荀海驹心中充满了心痛和怜悯。除了在留言区尽力安慰外,她还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来应对同样困惑的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总结提炼出方法。
例如:“如何寻找伴侣”、“如何找工作”、“如何避免职场陷阱”、“如何与原生家庭相处”……
7个月时间,荀海驹上传了200多个视频。随着粉丝的增多,她也将最初的服务对象从女儿扩大到了更多想要学习生活技能的网络孩子。
04
被“看见”是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
不少人留言表示,从荀海驹“好孩子”温柔深情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荀海菊看完自己的视频后表示,被夸赞的语气和神态其实和她妈妈很像。
在她的记忆中,虽然童年的生活很艰难,但父亲去世后,母亲总是用她柔弱的肩膀给她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她才有勇气回到孩子身边,不计较物质得失。就像以前的母亲一样,她站在孩子们的面前,为他们遮风挡雨。
这些不断更新的视频给荀海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该账号更新7个月,已收获数百万粉丝。
最让荀海菊高兴的是,她坚持为女儿拍摄的视频就像强力胶,增强了家庭之间的纽带。
不久前,她因尿路结石住院四天。她的丈夫因为她太累而心疼她,想劝她不要再拍视频了。
但看她兴奋的样子,我还是主动帮她做了一些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当她头痛时,体贴地给她按摩。
孩子只能成长一次。他们对父母爱的需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
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养育孩子的经历,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能够“看到”孩子,满足孩子内心对“爱”的渴望,才是父母最应该关注的。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能够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抽出时间放下手中的事务,每天至少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即使只有半个小时,这也一定是您和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事情。一个物超所值的时刻!
参考:
快手账号:给女儿的一封信(快手账号:3611663866)
一家名为“我们”的工作室:成为“电子妈妈”:她窥探女儿的秘密需求
看《婚姻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更幸福。
上半月
从爱情心理学到婚姻课堂
从婆媳相处到两性关系
从家庭文化到女性幸福
下半月
从孕产妇健康到三个孩子的家庭
从孩子的成长到父母的学习
从家校合作到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