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朱有勇院士助力澜沧县脱贫:直播销售土豆与传授林下三七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2024-12-17 00:19:33 点击量:

2020年4月7日,朱友勇特意邀请某购物网站的人员直播了拉祜族挖土豆的场景。当天挖的25吨土豆全部售完。云南农业大学/供图

朱友勇将其院士团队研发的“三七种植技术”向澜沧县贫困群众无偿传授,增加了山区群众的产业收入

特写

朱友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挖土豆活动_挖土豆生活技能_土豆挖掘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这里山峰连绵,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0多座。 98.8%的土地为山地或半山地。当地居民多为拉祜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里。

谁也没想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友勇,竟然与这个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5年起,朱友勇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县澜沧县,用科技的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他一步一步教拉祜兄弟如何种植土豆、三七,用科技的光辉照亮了西南边陲的热土。

院士为何要进山?

五年前,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展开。朱友勇所在的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西南边境深度贫困县澜沧县。澜沧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是云南决战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5年,澜沧县仍有贫困人口13.93万人。

今年冬天,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上,刚刚年满60岁的朱友勇院士自告奋勇站出来:“我年轻,让我来做吧!”他接着说:“院士们大多数都是70多岁、80多岁的同志,去这么偏远、偏僻的地方扶贫,必须由年轻人来做。如果年轻人不去,老了就去”人家,这会突破我做人的底线,云南是我的家乡,就让我去澜沧扶贫吧。”

土豆挖掘_挖土豆生活技能_挖土豆活动

2015年12月,朱友勇和同事来到距离昆明600多公里的澜沧县,首先来到朱塘乡郝芝坝村调研。 “到处漏气的土坯房或者茅草屋,几袋玉米,几件炊具,一张床,一两只猪,一只鸡,这些都是一家人的家当。”

“这个地方不应该这么穷。”朱友勇发现,澜沧县地处亚热带雨林区,气温高、日照长、水资源丰富、人均可用土地充足、种植条件良好。他认为,由于缺乏技术和工业,当地群众固有贫困问题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种植冬季土豆

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农民应该种植什么?

一家公司找到我并建议种植花椒。朱友勇想了想,劝说该公司退出,“中国这么多辣椒产区,在这里种植有什么特殊优势呢?”

“我们不仅要利用好我们的科技成果,还要将它们与这里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朱友勇院士等院士专家对澜沧县科技扶贫定位:具有发展冬薯、冬菜产业的优势。健康)状况。

冬马铃薯于11月和12月播种,次年3月和4月收获。 “这个时候能生产鲜薯的地方很少,澜沧县能成为全国最早的鲜薯产区之一,收购价格也比较高。”扶贫队云南农业大学教师黄惠川为村民算账,“一日一亩地,一百天一万元”。

村民们犹豫不决,答应种冬薯,但第二天就去田里播种油菜了。

2016年11月是冬季马铃薯播种季节。为了说服村民,朱友勇在郝芝坝村找了100亩地,开始示范种植。 60多岁时,他挖沟、割种薯、浇水、施肥。

朱友勇说:“我一个老人扛着锄头到地里干活,他们也跟着。我们要用行动去影响他们,而不是用言语来影响他们。”

转眼间三个多月过去了。 2017年早春,正是土豆挖的时候,好芝坝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反季节丰收。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过土豆长得这么多、这么大!

朱友勇让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平均亩产3.1吨,这个季节的土豆价格最好。一公斤可以卖到3元以上,每吨可以卖到3000元的好价钱。一亩可增加收入9000多元。 “通过种植冬季马铃薯,可以将边境村庄村民冬季闲置的田地变成高产田、扶贫田。”

挖土豆活动_挖土豆生活技能_土豆挖掘

现在,村民们看到了冬薯的价值。不等朱有勇和村干部催促,他们就开始种植土豆,并主动到朱有勇的院子里学技术。

接收农民学生1500名

冬薯只是当地人脱贫致富的敲门砖。除了冬季马铃薯外,朱友勇和他的团队还大力推进林三七、冬季蔬菜等种植项目,帮助澜沧发展优质、高价的绿色农产品和中药材。

2016年9月,为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在朱友勇院士团队的具体运作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在郝芝坝村正式开班,招收学员为来自各个村庄的农民。

“院士专家循序渐进教学,学生面对面学习。课堂在田间,收获由考试评判。”朱友勇说,为了弥补技能上的短板,他邀请院士、教授、专家学者直接给农民讲课,讲授通俗易懂的理论。原则,并指导现场实际操作,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如此高标准的培训班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学历要求。参赛者只需满足两个条件:无语言沟通障碍和摆脱贫困的愿望。培训班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澜沧县立足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和财富领袖。朱友勇说:“少数民族地区要特别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当地的专门技能人才,只有这样,产业才能长远发展,这些贫困地区才能走上致富之路。”

五年来,朱友勇和他的团队培训了1500多名农民。从冬季土豆、三七,到冬季早菜、茶叶种植、猪牛养殖,朱友勇带领团队共开设了24个技能班。朱友勇列出了一组数据。学员中,90%已脱贫,50%的学员帮助亲友脱贫,10%的学员帮助全村脱贫致富。

打开新世界之门

随着澜沧土豆、临夏三七等澜沧品牌产品的推广,澜沧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45.85%下降到2019年底的1.61%,不仅达到了贫困标准脱贫攻坚的同时,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它从深度贫困的“少数民族直渡区”转变为如今的“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澜沧县即将提前实现全县脱贫目标,好至坝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看到澜沧县农村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茅草房变成了砖房,原本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干净美丽的山村,朱友勇由衷地高兴。更让他欣喜的是,村民们对“等待和希望”的依赖,已经转化为主动学技术、想致富、想发展的积极理念,精神面貌呈现出新的面貌。全新的面貌。

如今,进村五年的朱友勇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澜沧这片土地,也早已走进了农民的心里。满怀对土地、乡村的热爱,在《带土豆》直播中不断幽默出名:“澜沧冬天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土豆皮很好。”和良好的体质。” ‘大了,一个人就可以了’炒一大盘。”澜沧老乡们也发自内心地表示:“自从朱院士教我们种土豆后,我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果我们种两亩土豆,就可以直接进入小康社会。这一切都是朱院士的功劳!”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