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德市复制德国汉诺威风情街,耗资5亿欧元打造欧洲风情旅游胜地
德国汉诺威市的一条街道已成为中国常德市的旅游景点。该市在该项目上花费了 5 亿欧元,但一家销售香肠和自酿啤酒的德国餐厅的经营者很快放弃了。德国《世界报》注意到这条2016年建成的“汉诺威风情街”,并撰文报道。全文编译如下:
许多欧洲著名建筑已经在中国有了“复制品”,比如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在其新的企业园区建造了来自 12 个欧洲城市的复制建筑,其中包括海德堡城堡。常德市选择了汉诺威。从吸引游客的角度来看,汉诺威实际上并不是像巴黎、伦敦那样的“欧洲十大城市”之一。
三年前,常德市川子河沿岸开辟了一条长约450米的商业街。街上有北德风格的砖房、莱布尼茨纪念碑、咖啡馆和德国啤酒屋。汉诺威常德中心中方总经理夏博兰强调,这条街就像一份礼物,是两座城市长期友谊的象征。 “我们爱汉诺威,”她说。
常德市已对该项目投资约5亿欧元,其中建设成本约3亿欧元。街道上有一座俯瞰水面的瞭望塔,其设计灵感来自于汉诺威世博会上的荷兰馆。
按照中国标准,常德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城市,市区人口约70万,整个常德地区人口约600万。常德希望借助“汉诺威风情街”,增加对国内外游客和欧洲企业的吸引力。距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仅一小时航程,距上海仅两小时车程。
按照原计划,这个“小汉诺威”应该引进尽可能多的德国商人。但由于店面空置,原本想要打造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一位在伦敦留学的中国人很快就会在这里开一家披萨店。据夏伯兰介绍,这家餐厅原本是卖德国香肠和自酿啤酒的,但德国老板很快就放弃了,即将签约新的经营者。她说,许多新项目需要时间来实施。目前,这条迷人的街道吸引了众多步行者和旅行团,也是婚纱照的热门背景。
对于汉诺威咖啡工坊来说,位于常德的烘焙工坊和附属咖啡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户。咖啡馆正常营业,但工坊的主要业务是向酒店、餐馆和企业客户销售烘焙咖啡。店主 Fabian Berndt 和他的女朋友住在这条街上。他兴奋地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在旅行中了解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这种迷人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Fabian的家族企业还在中国其他城市开设了咖啡店,并希望将重点放在深圳和上海。他表示,中国不仅提供经济支持,还在解决商业和文化差异方面提供帮助。
汉诺威发言人安雅·门格强调,汉诺威市对“汉诺威风情街”在中国的商业成功没有做出贡献,营销工作主要由常德市负责。
两市的合作始于2005年,汉诺威工程师通过“海绵城市”系列项目,为常德打造绿色环保的城市水环境。两市企业代表团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学生们还举行了龙舟比赛。
“汉诺威风情街”乘飞机距离真正的汉诺威8000多公里,飞行时间需要20多个小时。这条购物街使汉诺威更加出名。这会影响汉诺威的旅游业吗?
自“风情街”开通以来,汉诺威的中国游客数量并未出现激增。自2015年以来,汉诺威每年接待约2万名过夜中国游客。然而,2018 年游客数量创下了 20,999 人次的纪录,与上一年相比,过夜住宿量增加了约 8%。
相比之下,海德堡城堡每年吸引超过 100 万游客。曾经以美国游客为主的日本、中国和印度游客数量近年来大幅增加。巴登-符腾堡王宫花园发言人弗兰克·托马斯·朗表示:“这座城堡现在激发了中国高科技园区主要建设者的灵感,这并不奇怪。”他认为,如果海德堡城堡能够激发深圳人(注:华为的“欧洲小镇”实际上位于东莞)的想象力,也是非常好的。 (欧洲时报德文版关孟觉编译)
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的潮水正在退潮,德国的潮水正在上涨吗?
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长期以来一直在攀升,但最近一个季度的需求似乎陷入停滞。与此同时,德国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德国媒体《焦点》周刊就此撰文,全文编译如下: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热潮首次消退。尽管如此,中国本季度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仍达到24.3万辆,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该数据来自德国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大学汽车管理中心最新的《电动汽车报告》。报告称,德国仍然是电动汽车的最大生产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增长,今年7-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较去年同期萎缩21%。销量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相关补贴的削减,另一方面是因与美国的贸易争端而导致的经济低迷。不过,从今年前9个月整体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依然蓬勃发展:新增注册量87.1万辆,同比增长21%。与此同时,整个汽车市场的销量下降了10%以上。
今年,德国实现了强劲增长。今年前9个月,德国新注册电动汽车数量达到7.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4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纯电动汽车,公众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并未明显增加。总体而言,电动汽车目前占德国汽车市场的2.7%。
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市场的电动汽车前景好坏参半。 1月至9月,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仅小幅增长1%,至23.6万辆;在英国,有 48,000 辆新车上路,增长了 7%。同期,其他几个国家的电动汽车销量也大幅增长:挪威增长18%,达到6.2万辆;法国增加36%至42,000辆;荷兰甚至增加了126%,达到34,000辆。此外,挪威销售的新车中有一半以上是电动汽车。因此,尽管挪威很高兴成为电动汽车支持者的典范,但它并不能代表处于起步阶段的典型世界市场。
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萎缩在政治上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政府希望限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疯狂增长。中国汽车行业关注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根据政府的总体规划,中国将在电动汽车和数字化方面超越西方汽车行业。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应该有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而中国的空气污染实际上比德国城市要严重得多。此外,除了充电电池外,我国还在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的长城汽车首席执行官杰克·魏(Weijianjun)在接受《焦点》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国家层面将传达预先指示:“未来无论是电动、氢能还是混合动力技术,根据我的估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成为主要市场,至少在中国,可能在欧洲也是如此,但当然街上也会有内燃机汽车,因为这项技术将成为主要市场。也变得更加高效、经济、环保。” (欧洲。关孟觉编译,泰晤士报德文版)
英国媒体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为孩子选择“在家上学”
“在家教育”是指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通常由家长或导师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家长自学、小型民办学校、微型学校等形式。本期《经济学人》重点关注中国的“在家上学”现象。
《经济学人》称,曾经在西方被认为古怪的“在家上学”近几十年来变得越来越流行。在中国,“在家上学”仍然存在争议。 2017年,中国教育部首次公开表达了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称其“有害于儿童发展”,并“制止”未经授权的“在家上学”。
然而,一些家长不为所动。 2017年,北京智库估计约有56,000名儿童正在“在家接受教育”。自 2013 年以来,这个数字几乎增加了两倍。许多在家教育孩子的家长表示,实际数字更高。由于这些家长在微信群里分享“在家上学”的经验,这样的聊天群在微信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在家上学的许可,有些人无意申请。江苏大学王佳佳表示,尽管政府立场明确,但家庭教育在过去两年仍持续缓慢增长。
家长选择“在家上学”有几个原因。在王佳佳的调查中,最常见的原因是“不喜欢公立学校的教学方式”。另一个原因是不认同“学校文化”。
大多数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父母。他们通常在90年代中后期成长。还有一些受到美国“在家上学”的启发。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家上学”在美国30个州都是非法的。如今,大约 3% 的美国学龄儿童接受这种教育。中国的“在家上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父母之一(通常是父亲)辞职或兼职教书。第二种是“私立学校”,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老师一般根据学生收取学费。
据《经济学人》报道,教育部门对“在家上学”持否定态度,但并未明确任何法律手段。原因可能是政府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还没有广泛普及到值得干预的程度。一些政府官员也同情在家上学的学生。在2017年教育部文件发布之前,官方媒体报道了在家上学的兴起,并含蓄地认可在家上学可能有助于孩子缓解压力。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政府部门更加重视遏制“在家上学”,以“在家上学”的名义强迫孩子辍学打工。上海的一位家长让未成年的女儿“在家上学”。她告诉《经济学人》,几个月前,她接到当地教育部门的电话,询问她的孩子在哪里注册。她如实回答后,当地教育部门就没有再打来电话。她还表示,上海其他几个“在家上学”的家庭也有同样的经历。这表明政府对“在家上学”的态度依然宽松。昆明从事教育诉讼的律师王东也表示,目前还没有听说有家长因“在家上学”而被起诉。 (欧洲时报实习记者牛涵编译报道)
意大利媒体
尽管达成了部分协议
但中美贸易冲突将成为常态
分析师普遍认为,中美贸易协定能够显着提振股市。不过,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近日发表文章称,从目前来看,这一预期可能无法实现,因为这种贸易冲突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太阳24小时》指出,近日有消息称,中美双方已达成初步协议,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推迟。这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许多证券交易所指数都因此受到提振。并上升。贸易争端已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已经被反复证明。
12日签署的协议避免了美国对价值2500亿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从25%升至30%,受到投资者欢迎。但正如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说,双方仍处于第一阶段谈判。贸易战仍然是悬在全球经济和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财长姆努钦日前警告称,如果未能达成更广泛的协议,美国仍将从12月15日开始对价值15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太阳24小时》相信,这场“竞赛”仍在继续。中美领导人计划于11月在智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这对谈判走向至关重要。投资者希望中美能够达成最终协议,消除长期以来困扰世界经济的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
美银美林对基金经理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贸易战被认为是当今市场的第一大风险因素。因此,超过70%的基金经理认为,如果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能够结束,对于提振金融市场将是个好消息。
但这种希望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何时结束?基金经理的看法似乎并不十分乐观。 43%的受访者认为,贸易摩擦永远不会停止,当前持续对抗的状态将成为新常态。但并非所有人都持悲观态度。 30%的受访者认为两国有可能在2020年美国大选前达成协议。约5%的受访者认为贸易争端可以在今年内结束。超过10%的受访者认为,这场争端可能会在明年美国大选后结束。
总之,虽然最近情况有所好转,但《24小时太阳》表示,结束争端可能并不容易。证据之一就是美国12月份一直威胁要加征关税。此外,中国迄今尚未将近期谈判的结果称为“协议”。更重要的是,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竞争、华为市场角色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展望未来,并非所有因素都乐观。关税争端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受到威胁,欧洲的制造业,尤其是德国的制造业面临压力,信心指数下降就证明了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下调了对全球GDP的预测,大型基金经理也有类似判断:3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12个月全球经济将出现衰退。
《24小时太阳》最后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在贸易摩擦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投资者将不可避免地转向债市(这是危机时期的避难所),即使债市已经处于低迷状态。优质的。这在欧洲尤为明显,46%的受访者表示欧洲国家的国债已经达到溢价。在缺乏可行替代方案的情况下,随着世界经济前景恶化,投资者仍会青睐股票市场,但仅限于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或科技等保守行业。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戴胜编译报道)
西班牙媒体
国庆期间购物的好去处
西班牙成为中国游客第三大最爱
2019年国庆黄金周中国游客“手购数据”出炉。支付宝平台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通过支付宝的消费较2018年同期增长15%。西方媒体注意到西班牙在中国游客全球消费排名中上升至第三位,并认为中国消费者极大地推动了西班牙旅游业的发展。
西班牙旅游媒体hosteltur网站报道,支付宝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中国消费者人均消费12000元人民币(约合1533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8%。那么,中国游客在西班牙的“记录”如何呢?数据显示,全年中国游客赴西班牙总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0%。西班牙是中国游客消费增长最快的欧洲国家,已成为中国游客全球第三大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逛、吃”是很多中国游客旅游的标准“节奏”。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在西班牙大型百货商场购物消费支出最高,消费增幅达200%。其次,他们对西班牙旅游景点和奢侈品感兴趣,奢侈品消费增长了660%。化妆品是重中之重。全年380%。除购物外,中国游客在餐厅的消费增长了945%。
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最青睐的购物城市是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交易额分别增长330%和175%。
“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现在与伦敦和巴黎并驾齐驱,成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西班牙购物城市。此外,巴塞罗那巴特罗之家等旅游景点的交易量也出现激增。 ”阿里巴巴集团南欧区总经理、支付宝西班牙和意大利总监罗德里戈·西普里亚尼(Rodrigo Cipriani)表示。
报告还介绍,黄金周是中国的节日,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出国旅游、购物,为全球零售业提供了绝佳的销售机会。今年,来自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万商户挂起了支付宝蓝色二维码,参与了“支付宝黄金周”活动。支付宝平台是亚洲国家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跨国公司阿里巴巴的一部分,已在西班牙运营一年多,允许通过手机支付交易。 (奕奕)
-结束-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斯瓦尔巴德编辑,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时请注明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