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实训课 成都市政府推动电竞+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意见》 《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国办发[2019]41号),推动我市文化、体育、旅游、商贸融合发展,科技、信息等产业,构建“电子竞技+”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成都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和成都市工作部署省政府在构建四川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结合“三个三都”建设等方面确定了目标任务,着力集聚电子竞技产业核心资源,完善电子竞技产业生态布局。电子竞技产业,推动“电竞+”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电竞文化,深度挖掘电竞市场价值,推动“电竞+”产业品牌化、国际化、标准化、融合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依托我市电子信息、软件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经济、创意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领域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电子竞技研发和发行水平、构建多层次电子竞技赛事体系,引入电子竞技。聚焦电竞职业俱乐部和产业链配套企业,强化线上线下消费体验,塑造电竞特色文化,开发一批具有优秀文化内涵的电竞产品,打造电竞产业。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施完善的电竞场馆,布局一批集文化、商业、旅游、体育于一体的电竞特色街区,形成电竞融合发展的创新发展格局。体育与文化创意、科技、旅游、娱乐等产业融合,将成都打造成电竞内容生产者的创意之地、专业电竞俱乐部和运动员的竞技之地、交流之地在电竞文化爱好者中打造“电竞文化资本”,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三、发展措施
(一)完善电竞产业生态建设
1、巩固电子竞技产业上游优势。支持网络游戏研发企业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持续改进和加强游戏研发,瞄准行业发展趋势,重点开发移动电竞游戏产品,打造电竞研发高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完善电子竞技IP版权综合服务。支持企业研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传播文明理念的原创力作。对上线一年以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游戏产品,根据下载量、用户活跃度、衍生活动规模等条件,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经济奖励。支持国内外电子竞技研发、运营机构落户成都,提升整体研发实力,推动精品游戏高效产出。对在成都注册后两年内为成都贡献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电子竞技软件企业,可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竞技软件企业按照我市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规定申请支持。
2、提升电子竞技产业中游水平。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第一方和第三方电子竞技赛事运营公司,构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子竞技赛事运营模式,完善运营和商业化大型电子竞技赛事的发展能力。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外优势企业有效对接,提高本地赛事执行、场馆运营等配套服务水平。新迁入的上市电竞企业将给予一次性奖励350万元。支持电子竞技企业按照《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的意见》,申请降低运营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创造,做强做大《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8]32号)创优扶持资金。支持高水平电子竞技职业俱乐部落户成都,各区(市)县提供场地、人才落户等相关保障。加大俱乐部培育力度,建设一批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全国一流电子竞技俱乐部。支持电子竞技俱乐部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促进电子竞技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申请相应职业俱乐部财政支持《体育产业管理办法》(城办发[2019]32号)。
3.补齐电竞产业下游短板。鼓励市场主体搭建电竞直播平台,拓展电竞赛事内容传播渠道,带动电竞资讯、电竞直播、电竞经纪、电竞装备等周边产业发展,延长电子竞技产业消费链,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档次。鼓励电竞影视、动漫、文学、人物等电竞衍生产品发展。对于获得国内外重大奖项的作品,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成都弘扬西部文化创意中心》 《关于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成委办发〔2018〕10号)规定,对创意机构或个人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二)打造多层次品牌竞争体系
4、支持品牌活动的推出。与国际电子竞技行业协会、全球知名游戏电竞公司对接,大力引进多项世界顶级电子竞技赛事。支持知名电竞赛事重点赛事和活动在成都举办,形成电竞城市品牌效应,提高国际知名度。对落户成都的国际知名电子竞技赛事,每场可给予不超过800万元的补贴。支持竞赛的单位应当按照成办发[2019]32号的相关条件申请相应的资金支持。
5.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竞赛。支持举办主题化、品牌化的电子竞技系列赛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天府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文化元素和休闲娱乐等流行时尚元素,培育稳定的电竞赛事队伍。观众群体和独特的项目文化,打造独立的IP品牌赛事体系,扩大本土赛事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成都市自主培育、市场价值大、发展前景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可给予每场不超过500万元的补贴。支持竞赛的单位应当按照成办发[2019]32号的相关条件申请相应的资金支持。
6、大力营造电子竞技氛围。鼓励电子竞技协会等社会组织、区(市)县政府及相关企业以邀请赛、公开赛、竞赛等形式广泛举办电子竞技赛事。支持专业赛事运营机构与成都高校合作,结合校园歌手、动漫、电子音乐等年轻群体的兴趣,打造大学生电子竞技校际联赛品牌。鼓励高校建立电子竞技俱乐部,举办绿色电子竞技赛事,促进电子竞技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交流融合。
(三)打造电子竞技产业强大发展载体
7.建设专业电子竞技场馆。在本市规划建设2-3个可举办国际顶级赛事的大型专业电子竞技比赛场馆,支持实施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场馆功能需求有机结合赛事与赛后综合利用。鼓励电子竞技俱乐部投资、建设、运营中型专业电子竞技场地,用于定期训练和主场比赛。鼓励各区(市)县利用网吧、KTV、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等城市闲置空间建设一批满足民间电子竞技赛事需求的小型电子竞技场地,培育电子竞技运动气氛。鼓励设立电子竞技场地专业运营机构,开展连锁经营。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专业电子竞技场馆项目,当地地(市)、县政府将制定场馆建设补贴政策。
8、规划建设电子竞技产业园。支持各区(市)县规划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电竞研发、版权销售、赛事运营、场馆运营、电竞教育、衍生品开发等产业园区,促进电子竞技相关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支持区(市)县规划布局电竞企业孵化基地,打造电竞产品研发、俱乐部、经纪公司、战队等孵化空间,为电竞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电子竞技产业。对入驻园区的电竞企业租赁办公场地,区(市)、县政府将制定政策给予租金补贴。
9、打造电子竞技特色街区。以营造电竞文化氛围为核心,聚集线下实景场景、动漫发行、周边产品零售、特色美食、主题酒吧等时尚业态,集竞技表演、娱乐购物、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结合电竞相关元素,发展电竞、文创、休闲、旅游消费新场景,打造高品质、体验型、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标性电竞区,彰显成都生活审美魅力。
鼓励电子竞技场馆、产业园区、特色街区按照城办发[2019]32号相关条件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申请成功的,颁发许可证,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财政支持。 。
(四)积极推动“电子竞技+”融合发展
10.支持“电子竞技+文化创意”发展。依托成都电子竞技游戏软件研发优势,支持企业将成都地标、特色场景、历史人物等融入电子竞技内容创作中,开发融入天府文化特色、与天府文化高度契合的游戏产品。城市形象,加强电竞城市氛围营造和城市文化塑造。对以电子竞技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原创动漫、影视、网络作品,根据播放时长、票房、发行量、观看次数等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体育企业按照成都市委办[2018]10号的规定申请相应政策支持。
11.支持“电子竞技+科技”发展。鼓励电竞研发企业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研发制造电竞智能装备、游戏外设等硬件设施,鼓励采用前沿技术在赛事呈现、直播、场馆建设等方面,利用它来提高电子竞技赛事的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支持市场主体建设游戏开发共性技术平台、开源开放创新平台、游戏引擎研发平台等。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不超过2%的补贴。按照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经费管理相关规定,给予100万元人民币资助。
12.支持“电子竞技+旅游/会展/音乐/美食”融合发展。支持将电竞元素融入天府绿道、广场、公园、街区等公共空间,推动电竞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在旅游景点植入一批典型电竞IP场景,积极举办电竞周、电竞展览、电音节、动漫展、电竞峰会、电竞嘉年华等活动,推动电竞产业发展。 ——体育、旅游、会展、音乐、美食等产业融合发展。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文、商、旅、体一体化电竞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经主管部门确认。元奖励。支持企业按照《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文商贸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委发[2018]27号)。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会展业新经济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9]40号)相关政策,举办线上、线下展会的企业成都线下大型电竞展会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补贴。
(五)加强电子竞技人才队伍建设
13、大力引进电子竞技人才。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通知》(成办办[2017]23号)的相关规定,积极引进电竞软件研发、赛事执行和活动运营人才,电竞企业新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将按规定享受落户、安家补贴等人才政策。鼓励区(市)、县政府制定针对电子竞技人才和专业电子竞技俱乐部的专项政策,并提供场地租赁等优惠。完善人才住房、交通等配套设施,提供教育培训、企业孵化、上市指导、版权交易、技术交流等服务。
1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大学、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电子竞技相关专业,建立电子竞技训练室,建立专业师资队伍,编写电子竞技相关教材,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培养电子竞技人才。 -体育编导、电子竞技表演者和主持人、电子竞技 为赛事策划执行等不同专业方向和学历层次提供技术技能的创新人才,拓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渠道,增加人才输出。支持企业、行业协会或专业机构对赛事解说、组织运营、转播制作、电竞裁判、经纪管理等各类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和行业标准培训。
(六)优化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环境
15.推动成渝两地电子竞技产业协同发展。以成都为中心,联动德阳、眉山、资阳三地电竞产业融合发展。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竞技产业联盟,加强产业联动、项目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成渝电竞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形成较强的集聚和辐射,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电竞产业高地、突出竞争力,共同打造世界级电子竞技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
16.优化电子竞技产业布局。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电竞软件产品开发、游戏产品分销、硬件设备研发制造、专业赛事平台、电竞产业孵化园区等;以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为中心,重点发展电竞文化创意、品牌赛事、直播、职业俱乐部和团队、电竞文化特色等。色彩街道、电竞展览、电竞旅游等;在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等区(市)县支持下,重点发展电竞教育培训、电竞场馆连锁运营、电竞装备研发制造、社交赛事、电竞周边产品开发等,形成“一核、一中心、多点”多层次、特色发展格局。
17.建立强大的行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成立电子竞技社会团体,强化电子竞技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整合产业资源、引导产业布局、并不断拓展产业领域。加快培育电子竞技中介服务组织,推动赛事推广、赛事策划、广告赞助、赛事咨询、运动员经纪、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专业化发展,规范和活跃中介服务市场。
18.推动行业标准化。支持电竞行业协会与国内电竞标杆城市对接,协作在现有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发布通用、规范的电竞赛事、教育培训、场馆等,并在建设、运动员管理等方面领先的标准体系,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9.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围绕电子竞技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关键环节,联合优势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服务齐全、资源聚集、信息丰富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提供版权服务、知识产权转化、产业研究、科技装备、股权融资、上市辅导、法律援助(维权)等功能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入驻,提高资源效率优化服务供给配置。
20.加强宣传营销。鼓励高校开设电子竞技课程,普及正能量电子竞技内容。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培育电子竞技文化,弘扬电子竞技精神。统筹媒体资源,利用线上线下、国内外媒体平台,将电子竞技纳入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进行统一宣传,整合多元社会资源,动员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电子竞技”建设。 -体育+”,打造“电竞文化城”城市IP。
21。优化电子竞技产业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电子竞技产业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在电子竞技产业体系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实施网络思想安全管理,加强对电子竞技内容的审查和监管,消除不良信息,营造健康有序的电子竞技网络环境。
4. 工作保障
22。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编制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新经济委、市博览局、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广播电视台等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区(市)县政府和相关单位配合工作协调机制,聚焦重点任务,明确具体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实施和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23。提高资金安全。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专项资金,根据电竞产业发展情况逐步扩大专项资金规模,聚焦电竞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国际、国内重点领域的投入。电竞品牌赛事和高水平电竞职业俱乐部、内容制作与发行、重大“电竞+”项目支持。立足实际,科学统筹,培育壮大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主体。
24。完善政策保障。鼓励各区(市)、县政府结合区域资源条件和电子竞技发展基础,出台适应本地需求、突出本地优势、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政策措施,构建特色发展格局为城市的电子竞技产业。
本意见自2020年6月7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 年 5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