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至年味浓:春节临近,年货市集热闹非凡,传统与新潮交织展现年末消费强劲脉动
逛市场:让烟花更精彩
周末,位于上海长宁区的上海农业展览馆里挤满了人。挂满红灯笼、中国结的当地特产摊位上挤满了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 “这里的东西真齐全,快过年了,我得准备一些年货。”上海市民冯女士提着刚买的一大袋黑猪肉告诉记者。 “我逛了一段时间了,我的小建议就是车子放不下了!”
1月3日至6日,由上海市供销社主办的上海新年联展供销活动在上海农业展览馆举行。本届年货展共展出产品1000余种,其中“两品一标”产品322种。展会上不仅有“烧万生”枣嘴食品、鼎丰腐乳、“培力”酱菜等老字号食品,还邀请了来自外省市的“名优女演员”。来自福建三明、安徽六安的24家企业带来了永安笋干、怀土山茶油、三明降乐红糖、霍山石斛、霍丘麻黄鸡等百余种特色农产品。还有六安的皖西白鹅。等待当地特色美食陆续出现。上海支持的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等地现场也设有31个展位,带来了野生菌酱、火腿、牦牛肉、干海参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当地消费者。
去市场,享受美味的食物,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年关将至,“年货集市”在各地开幕,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线上线下销售蓬勃发展,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装满了农民的“钱袋”,点亮了点燃了这座城市的“烟花”气。
春节临近,在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城南街道,各个社区热闹非凡的年货市场开业,方便居民在家门口购买年货。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里桥酱鸭、新城特色传统糕点、海棠糕等产品吸引居民驻足品尝、购买。今年的功夫市场上,城南街道还携手黑龙江省绥化市碑林区,在绥化碑林设立了特色农产品展示区。 “碑林香米”、种类繁多的杂粮和各种特色鲜明的碑林特产一摆上摊就受到居民的欢迎。
“年货共丰富市场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贴心的消费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新的消费活力。”城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货合集集市将持续到除夕夜,并逐步走进街道内10个社区,“让居民消费方便、放心”。
全国各地年货市场上的产品琳琅满目。来自世界各地的当地特产不仅承载着舌尖上的记忆,更凝聚着浓浓的“乡愁”。总有一种能让你想起家乡的味道。某社交平台热搜数据显示,“土特产助推年货经济”近期登上热搜榜,吸引粉丝超1075.6万。业内专家认为,人们购买年货时不再局限于糖果、坚果、饮料等传统食品,而更倾向于选择家乡的土特产。这反映出消费者对地方特色食品日益增长的热情和需求。气温的升高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家乡口味的情感依赖。
促销销售:让文化气息更浓
“就像在这里庆祝新年一样!”寒假带着孩子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李女士,一进门就被眼前的灯笼和剪纸吸引了。 “今天我们体验了很多民俗游戏,比如蹭年画、捏花面团等。宝宝玩得很开心,我也跟着玩,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过年的感觉。”一个孩子。”临走时,我看到孩子们正在看年货集。李女士对点翠饰品很感兴趣,也挑选了一件送给孩子们作为新年礼物。
在中华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新年·春节主题展”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参观展厅预约一票难求。展厅中央,别出心裁的浙江乐清珠宝龙灯吸引了无数目光。灯笼廊、年画廊、舞狮展区也很受欢迎。 “传统手工艺实现了‘年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年画文化气息。”北京大学生何锐说。
2024年12月,我国春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年将迎来第一个“非遗”春节,“非遗”成为春节消费市场的关键词。
生动活泼的河阳提线木偶戏、变幻莫测的华山魔术、淳朴深情的陕北评书……在陕西省文化中心,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正在轮流上演。舞台周围,非遗年货市场聚集了各具特色的摊位。市民和游客穿梭其中,哭声、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1月7日晚,“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新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购物月”主活动在西安大唐芙蓉园拉开帷幕,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潮再焕发”商品——“四季非遗购物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今年春节期间,陕西将推出“观赏——非遗活动”“行——非遗线路”“赏——非遗表演”“非遗表演”四大系列共千余场活动。购物-非遗商品”,打造新场景、新玩法。还将发放5000万元文化旅游消费券惠及百姓,推出75项非遗促消费措施释放消费潜力,同时营造浓厚年味。
近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供销合作社举办第七届“冬至过年”农产品展览会。展览以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醒狮表演拉开帷幕。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非常热闹。现场还设有当地美食、8项非遗体验、冬至主题活动等特色摊位,让市民和游客在享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各类非遗文化活动与年货市场的结合,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例如,在古街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节时,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糖画、面人等传统美食,还可以现场观看制作过程,参与互动体验。这种集购物、娱乐、文化学习为一体的消费场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激发了他们购买非遗年货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拓宽了年货消费市场。
云直播:让互动更具互动性
2024年12月31日,在宁夏银川新华百货中厅,为期两个月的2025年新年消费促销暨宁夏网上年货促销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林立着数百个小吃、土特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等摊位的“年货街”,顾客盈门。线上线下商业企业、电商企业、平台等齐聚一堂,推出独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年货礼品,为大众带来一场新年盛宴。
活动期间,中国邮政等各大平台推出网上预订年夜饭、年货特惠、24小时快递等一系列服务;各大商贸企业针对百货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旅游、年货等热门消费领域举办了一批活动。举办年货促销专场直播,推出满额消费折扣、折扣分红、平台补贴、银商合作分红等优惠活动,满足广大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居民。
“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努力,本届年货节将有利于激发区域市场的消费活力,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为商家提高效率,增添消费动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消费氛围。”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1月7日,“2025全国网上年货购物节”正式启动。这是商务部今年首个线上重点活动,也是春节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后的首个全国性线上消费促进活动。它将持续到2月5日。
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与往年相比,本届元旦节首次采用“3+N”形式,即以“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和中国(广西)-东盟网上年货节三大重点活动为主旋律,联动各地、各平台围绕春节餐饮、购物、娱乐旅游等消费热点,组织更多特色消费活动,共同迎蛇年。
各地各平台一系列支持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围绕品质更新,福建、河南等地推出“福建乐购”、“河南货通世界”等专题活动;聚焦数字服务,电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VR技术推出“冬季游记”、“过年味之旅”等活动;聚焦全球好物,北京、青岛等地开展活动如“跨境精品”、“上合云产品山东”……
“线上线下零售深度融合,带动了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指出,各大电商平台要积极关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创新电子商务商业。以商业直播的形式,持续优化物流体验,提供送货上门、送货安装一体化等个性化年货服务。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红表示,近年来,商务部利用电子商务连接生产与消费、线上与线下、城乡、国内与国外,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全国网上年货节等消费促进活动,为激发消费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重要贡献。 2025年,将从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联动、商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三个方面发力,为全面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作出贡献。 (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