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电竞 西安旅游攻略:回民街泡馍、兵马俑历史、城墙风采,古都长安的千年魅力与新时代发展
回族人在街上吃碗馒头、在兵马俑里回望历史、在城墙上欣赏优雅……这些经典路线早已成为西安的标配旅游景点。长安,这座历经十三朝的古都,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它曾经让绵延万里、绵延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熠熠生辉。到了21世纪,这座引领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正在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不断前行。今天的西安,有着千年历史,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
近日,人民网“看中国”综合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西安,通过探访西安美丽的城市名片,感受古都长安的深厚底蕴。
包容开放,连接中外文明,历史悠久
兵马俑一号坑。袁萌 摄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独特、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的雄伟规模震惊了世界。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曾说过:“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没有看到金字塔,就等于没有来过。”到了埃及,如果没有看到秦始皇兵马俑,就不算来过中国。”
走进兵马俑,你不禁惊叹于这支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军队。将军雕像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面,充当指挥员的角色。武士俑眼神明亮,表情严肃,力量强大。骑兵俑坚守岗位,坚决驾驶战车,保护车夫。这些“泥娃娃”乍一看都一样,但仔细一看,却神态各异,表情独特,有喜怒哀乐、有愤怒、有悲伤、有遐想、有沉思。由8000多具兵马俑组成的宏伟的地下军事阵型,再现了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伟大事业所展现的战功和军事威力。
“兵马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延续。秦朝的政策、措施、政治制度、风俗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优秀文明值得学习,比如秦朝宽容、开放、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理念,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据秦始皇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讲解员金凯介绍,兵马俑开馆以来,已有200多位外国总统参观过兵马俑,兵马俑已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也是无数外国游客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之地。
公元806年,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陕西周至县仙游寺创作了千古绝唱《长恨歌》,使华清池名扬天下。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忠贞爱情的象征和典范。
华清宫芙蓉湖风景区。袁萌 摄
2006年,陕西旅游集团在西安华清宫风景区推出了我国首部大型情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再次演绎了玄宗与妃子十一年的缠绵爱情,尤其杨贵妃一生的所有亮点。 。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词旁白、高科技灯光音响……丰富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瑰丽气息和永恒的爱情传奇,让观众穿越时空隧道,体验骊山的“星空”。华清宫里,明帝与妃子仰望银河,抒发衷心的凄美爱情,感受盛唐浓郁的文化气息。
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访华期间,专程来到西安,特意订了剧院观看《长恨歌》。演出结束后,土耳其总统写下了这样的感想:“我非常陶醉于这场灯光、音乐、舞蹈完美的演出,并向创造这一杰出艺术作品的工人们表示祝贺。观看这场演出给了我难忘的经历。谢谢非常!”
从兵马俑到华清宫,西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西安成为许多外国政要访华的首选和必游城市。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向世界传播的不仅有绚丽的丝绸、精美的瓷器,还有一段关于“中国”的感人故事。
文旅融合发展古都夜间经济释放“夜间活力”
晚上的唐代不夜城。大唐不夜城管理处供图
长安灯火如昼,古都仍是一片漆黑。西安繁华的街道上,琳琅满目的物产、独具特色的小吃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叫喊声、嬉戏声此起彼伏……7月15日晚,大唐不夜城城市风景区流光溢彩。 。 “达摩妹妹”裙摆飘扬,以优雅的唐朝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当我见到西安市民吴女士时,她穿着华丽的汉服,手握丝绸扇,正高兴地用手机拍照。她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穿上自己喜欢的汉服来这里“逛街、吃饭”。 “汉服是中国古典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人,我们希望通过穿着汉服,让更多人了解、走近中国传统文化。”吴女士说。
作为西安的文化旅游名片,大唐不夜城不仅以其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成为众多汉服爱好者的聚集地,还将大唐历史文化元素渗透到西安的每一个角落。堵塞。自2018年改造升级以来,大唐不夜城街区陆续推出多场街区演艺表演,并先后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
游客统计也印证了大唐不夜城的受欢迎程度。 2019年春节期间,大唐不夜城共接待市民游客约412.34万人次。元宵节当天,大唐不夜城总客流突破84.7万人次,创下单日新高。
近年来,西安充分挖掘夜间旅游资源,重点培育夜间观光休闲、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五大夜间旅游经济产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夜间旅游产品,不仅延伸了城市经济消费的时间和空间,也展现了人们新的生活状态,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从小吃街、夜摊,到日益普及的社交休闲、文化地标打卡、运动健身等,越来越多的夜间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
“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创新,在‘夜间经济’中引入‘智慧’元素。”陕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曲晓东认为,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夜间经济发展中,实现夜间经济的消费联动,增强夜间经济合理的产业规划。餐饮、购物、观景、娱乐、休闲等领域。对于消费者而言,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夜间消费的确定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夜间经济的消费质量。
为促进夜间经济,西安曲江新区制定了多项规划,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电竞游戏产业,支持总部企业、实体书店发展、公共文化场馆等,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和功能,吸引更多游客。此外,西安还陆续推出了《梦长安大唐迎宾大典》、《长恨歌》、《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等众多旅游演出。 ,形成“文化+演艺+夜景”的旅游消费新模式,改变“白天逛寺庙、晚上睡觉”的旧传统,丰富了夜间旅游新业态。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期间,大唐不夜城日均游客量约14万人次,三天假期期间游客量超过40万人次。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的阴霾正在逐渐退去,文旅消费信心正在恢复。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庆华介绍,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复苏,西安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惠民举措,并发布了《西安文化福利卡”。 8月1日起,大唐芙蓉园、楼观台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国家5A级景区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全市80%以上的各级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免费向公众开放,引导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建筑钟鼓楼逐步延长开放时间。同时,西安还将积极推进以“精彩西安等你”为主题的夏秋旅游,设计推出历史考察游、丝路寻踪游、红色记忆游等产品线路。 、景观民俗游、网红打卡游等。为省内外游客休闲度假提供多种选择。
发展“三个经济”打造向西开放新名片
在西安港集装箱中心站,龙门吊正在吊装中欧班列(长安号)货物。邹星 摄
中欧班列“长安号”往返于中国、中亚和欧洲之间,正在缩短中国许多城市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距离。
“长安号”开行7年来,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上演:线路数量从1条增加到15条,列车班次从每周1趟增加到每天12趟,线路已覆盖14个国家的44个城市。从机械设备到柴米油盐,日益繁忙的中欧班列(长安)有效促进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1667列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运输货物总重量130.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去年同期的数量。班列开行数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连续8个月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中欧班列长安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的主力军之一。 。
2019年3月,《一带一路(西安)陆海联运走廊倡议》发布,提出发挥西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集疏运四通八达,辐射全国,采取“路转铁”“水转铁”等联运中转或合作运营方式,将促进西安货源集中一个 港口。
为充分发挥西安区位优势,西安港与天津、青岛、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开通了陆海联运班列。湘西欧、徐溪欧、蚌溪欧、鸡西欧、夏西欧等联运班列相继开行。西安港已与山西、福建、湖南等地达成合作意向,开通西欧、晋西欧、福建西欧、湘西欧班列。等待集合列车。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正逐步形成网络。
“目前,我们已整合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资源,全面融入全球港航体系,在西安港集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中欧班列长安真正成为中国产品走出国门的“丝路使者”,丝路沿线国家的特色产品进入中国,成为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幸福列车”造福沿线人民。”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务局局长助理刘伟说。解释。
在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方面,西安港深化与大型央企合作,充分发挥央企供应等资源优势并合作运营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列车。每天运营4趟,2至2趟,每趟列车可节省综合运费约20万元,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西安港加强与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合作,吸引日韩中转货物利用中欧班列长安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无缝对接到全球航运系统。
“近年来,中欧班列‘长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显着增强。依托‘长安’,跨境电商和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成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刘伟告诉记者,目前,中欧班列(西安-荷兰)隆基绿色能源光伏产品专列、中欧班列(西安-俄罗斯克雷斯特)浓缩果汁专列、中国——欧洲货运班列长安跨境电商专列成功开行,“长安+跨境电商”模式也进入正常运行。网易考拉、宫宝贝等龙头电商企业入驻园区,并引进20余家电子加工贸易企业入驻园区。产品远销中亚、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
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中欧班列“长安号”穿梭在新的贸易之路上,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和“顺风车”。西安正昂首挺胸,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未来,西安必将在与世界的合作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