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双创人才创新模式探索
青岛大学面向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立足数字智能时代产业发展实际,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依托国家一流专业自动化专业、“系统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811项目,并近年来主持山东省本科教育改革重点项目、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等,产学融合-专业的,重构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行业引领-专业融合-团队协同的双创人才创新模式,其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如下。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完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内容。结合自动化专业和学科特点,构建了“实践观、工程观、系统观、集成观、智力观”五个理念的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优化,设立了张思颖创新班和本科生创新班。实验室等
二是推动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模式的融合。充分挖掘和丰富各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学,通过“搭平台——打造课程——建团队——立项目——办竞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是构建多元化实践体系。以新思维、新模式、新机制推动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立虚实互补的实践教学,构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创新精神+工程能力”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是靠制度、靠控制。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打造校内外专业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立产学+科教导师队伍,完善实践保障环境和教师奖励健全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
近年来,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着:建立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的师资队伍,荣获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材料建设奖,并与海尔、一中、青岛卷烟厂等合作建设国家/省/校级实习基地18个。近五年来,学生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省级奖项865项。培养的学生得到海尔、中车、西门子等行业领先企业的高度认可。实践效果突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