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清明美食朴籽粿:春天限定的抹茶蛋糕,传统节令糕点飘香
每一颗浅绿色的蒲子粿都露出“咧嘴”的笑容,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喜悦。
蒸好后,蒸出来的朴子糕表面有两条自然劈开、相交的缝隙,乍一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朴子粿是潮汕地区传统的时令美食。它味道香甜,质地柔软糯。它不仅是祭祀祖先、表达思念的食品,也是餐桌上、百姓手中的春饼。临近清明节,记者走访市内大街小巷的糕点店发现,颜色翠绿、散发着青草香味的朴子粿深受市民喜爱。
前来购买朴子粿的顾客络绎不绝
到了做朴子糕的时候,就香了
潮汕人讲究“逢时做时令糕”。作为春季限定的潮汕糕点,朴子粿蕴含着浓郁的乡愁气息,就像江南的青团一样。它传承了春天药食同源的健康智慧,承载着对家人健康的简单祝愿。
朴子粿的原料与潮汕当地的一种树有关。这种树叫蒲子树(又名蒲丁树,属于榆科)。叶子呈椭圆形或长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道甜甜的,没有质感。具有祛痰下气、祛积热、暖胃等良好功效。
朴子粿的制作材料 - 朴子夜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朴子的叶子发芽了,变得嫩绿的。正是做朴子糕的好时节。 “制作朴子粿,首先要把朴子粿的嫩叶磨成汁,与米粉调成糊状,加入糖和泡打粉,放入蛋糕模或小碗里蒸熟。直到煮熟。”店主黄先生告诉记者。
将朴树叶磨成汁,与米浆混合,倒入容器中
一碗又一碗,色绿味甜。
从摘叶、切菜、磨浆、倒浆,到送上蒸笼,屋外飘荡着一股青草香和幸福感……朴子粿的制作过程,融合了特殊的节气习俗和农耕文化。详细显示。
春季限定年糕“粿”,让家乡的味道在舌尖上
时间越长,味道就越浓。味道古朴的朴子粿,不仅给人们的味蕾带来享受,而且有着悠久的潮汕美食历史。相传,朴子粿是潮汕先民为躲避元兵入侵充饥而使用的食物。南宋末年,清明前蒙古兵入侵潮汕地区。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被迫避难山林。为了在山里生存,他们只能采摘朴树叶和果子充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清明节祭拜“朴子粿”,至今仍沿袭。
“在揭阳,清明节一直有吃朴子粿的习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朴子粿。”店主黄先生说。作为清明节的“时糕”,人们把纪念祖先、祖先的感情寄托在朴子粿上。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节日期间的美食也变得“大众化”。
“一说起清明节,我们都会想到朴子粿。”专程从广州来祭祖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普子粿对他来说是清明节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
小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揭阳姑娘。对她来说,清明节的朴子粿蕴含着家乡独特的传统风味和童年的回忆。小陈告诉记者:“小时候,清明节前妈妈总会做朴子粿,孩子们总是抢着吃第一口刚出炉的热腾腾的朴子粿。”
没有必要时不时地吃东西。 “吃”的背后,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怀期盼,迎春仪式从品尝普子粿开始。对于很多揭阳人来说,人间的春天是从清明节前美味的绿色糕点——普子粿开始的。
【协调员】唐楚生
【文/摄影】吴彦轩
【作者】唐楚生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