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全国海关截获17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及2925批次外来物种
核心阅读
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73种、3.1万种;从旅客、寄递等渠道截获活体动植物2925批次,其中包括多种外来物种。
色彩缤纷的火蜥蜴、威武威武的长角犀牛甲虫、爪哇短胸甲虫、大黑蚂蚁、奇亚籽……海关总署近日宣布,海关设立“海外口岸”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73种、3.1万种;从旅客、寄递等渠道截获活体动植物2925批次,其中包括多种外来物种。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关系到国家农林生产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8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海关总署正式实施。海关将按照《办法》相关分工和职责,加强监测预警、严格审批、加强口岸防控、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口岸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全链条,严防外来物种通过口岸入侵。 ”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副司长王宜宇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外来宠物可能造成大伤害
近年来,国际动植物疫情频繁发生。供货渠道具有来源广、量小、批量大、品种杂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动植物疫情和外来物种通过传递渠道传入的隐蔽性较高。国内“珍奇宠物”市场的火爆,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今年6月,北京海关所属邮局海关在对来件邮件进行现场监管时,发现邮件中存在疑似活蝾螈。经鉴定,10只火蜥蜴被确认为活体。去年,北京海关截获火蜥蜴19只。
火蜥蜴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所以有人饲养它作为宠物。 “火蜥蜴的皮肤会分泌毒素,可能会引起人体肌肉痉挛、高血压等严重反应,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疾病。”北京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张红梅提醒,火蜥蜴的繁殖力非常强。作为外来物种,一旦流入我国本土环境,将会对我国物种的生存和多样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记者从北京海关了解到,一般国内“奇宠”爱好者会通过网络相互联系,卖家再将购买的动物邮寄到国内,有的自用,有的公开出售,包括各种网上购物平台。 、线下珍奇宠物咖啡馆、宠物店、亲子乐园等。此外,国内也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势。一些企业从国外走私进口“珍奇宠物”并大规模饲养。今年1月至6月,北京海关截获来自非贸易渠道的外来物种及其他禁止进口商品280批次。其中,截获类SARS南洋蠕虫等外来物种50余种。
《办法》是我国首部外来物种防治管理措施,规定了源头预防、监测预警、管理恢复,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口岸执法有效。”张红梅表示,目前,北京海关已经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口岸监测普查,继续加大口岸防控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有效拦截外来物种非法入境通道。
走私外来物种可能会受到处罚
如今,一些不法商家从国外非法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并将其作为产业牟利,否则将面临刑事处罚。
近日,广州海关根据线索发现有人通过跨境运输渠道走私活甲虫入境。经过调查,他们初步确定了一个包裹投递点位于广州。 7月11日,番禺海关与广州海关番禺海关缉私分局展开侦查,在包裹寄递点抓获犯罪嫌疑人,查获走私入境的活甲虫16只。随后,他们在嫌疑人的出租屋内被查获。馆内藏有各类甲虫成虫、幼虫及标本300余只。
经专业机构鉴定,这些走私甲虫包括长角犀牛甲虫、扁锹虫、乌干达花甲虫等。这些昆虫主要以腐烂植物为食,多生活在腐殖土、腐叶土和垃圾场中。野外生存环境复杂恶劣,极易接触或携带病菌、微生物。未经检疫入境可能会导致细菌和微生物的传播。如果它们在野外大量繁殖和定居,也会挤压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据广州海关缉私局侦查人员介绍,犯罪嫌疑人为“异宠”爱好者和养殖销售者。他们从日本卖家处订购,谎称走私入境的活体昆虫为“玩具、模型”等,非法邮寄入境,并在境内繁殖、繁育外来物种。犯罪嫌疑人还通过网络渠道出售昆虫或昆虫标本,谋取经济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处有期徒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办法》相关规定,广州海关将开展口岸普查监测、加强口岸检疫防控等工作,严防外来物种通过口岸入侵。港口,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多措并举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和隐蔽。大多数入侵物种都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一旦形成,很难彻底根除,严重影响入侵。 青岛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白星月认为,《办法》的实施是落实生物安全法的具体体现并将有效防止外敌入侵我国。物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王宜宇表示,根据《办法》相关分工和职责,海关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全链条加强口岸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国内外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监测、收集、评估和预警,整合风险研判结果,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指示。开展港口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认真落实国家生物安全监测计划。监测中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的,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地方有关部门按属地职责开展防控工作。
严格引进审批。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风险评估和科研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审批。在严格开展动植物疫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加强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生态环境入侵风险评估,完善和规范种质资源引进程序。加强对特许经营审批和引进单位的监管,压实企业防控风险主体责任。
加强口岸防控。通过进境货物、运输工具、邮件、旅客行李、跨境电商、边境贸易等渠道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口岸检疫监管。对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和评估有入侵风险的外来物种,监督实施检疫和病虫害防治处理;如果没有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它们将被退回或销毁。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反走私综合治理作用,严厉打击非法引进、携带、运送、走私外来物种的非法个人和单位,依法处理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有效阻击非法入境物种。外来物种进入通道。
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快外来物种识别技术研究和应用,切实提高外来物种检测识别能力。
加强合作交流。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草原等部门密切沟通协作联动,协调解决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开展防治工作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对外通报,督促出口国家或地区从源头采取措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普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知识,用典型案例引导公众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意识,营造良好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氛围。全社会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