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揭示脑瘫患者生活:中国8500万残疾人权益保障与法律解析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剧情回顾】
母亲:刘春和,这就是你的缘分!这也是我的人生!
刘春和:好的。刘春和,我从来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奶奶:宝贝,你还是个男人吗?
刘春和:我是一名正常的20岁成年男性。
【看剧有疑问】
电影《小我》中,刘春和8个月大时被诊断出脑瘫。他说话有些含糊,走路摇摇晃晃,但认知和智力却与常人无异。成年的刘春和,他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法官解读】
电影中,刘春和的奶奶郑重地纠正唱诗班的老年队友:“刘春和只是脑瘫,他不是傻子。”北京朝阳法院助理法官曹业华表示,这是为了告诉大家,脑瘫患者不一定是智力障碍。 ,判断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主要考虑年龄和对自身行为的识别能力。
曹业华: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表人实施或者经法定代表人同意或者追认;但是,他们可以纯粹以营利为目的或者以其智力、智力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适合精神健康状况的民事法律诉讼。
电影中,刘春和的奶奶鼓励他:“你还是个男人吗?”刘春和回答:“我是一个20岁的正常男性。”
北京朝阳法院法官刘曦:我注意到,电影上映后,脑瘫患者群体发起倡议,希望将“脑瘫患者”称为“五种慢性病患者”,以减少人们的误解。电影中的刘春和没有智力障碍,心理健康状况正常。他优异的高考成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刘春和积极向上,心中有爱,身体残疾,意志坚强。他是一个成年人,能够完全认识自己的行为。
如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
【剧情回顾】
刘春和:在人群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目光,有怜悯,有恐惧,有厌恶……我只是想让你看到,无论我多么渺小,这都是完整的我。
【看剧有疑问】
电影中,通过刘春和的努力,咖啡店最终同意招聘他为兼职员工,而且还可能获得税收优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
【法官解读】
电影中,刘春和向咖啡店经理和顾客表演了《报菜名》,证明自己记忆力好,努力证明自己能走很远的路,能服务顾客。他的努力给咖啡店经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他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咖啡店做兼职。他尝试制作咖啡和牛轧糖,也让他的服务被更多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可以享受哪些政策福利?
曹业华: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享受税收优惠。例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增值税立即退税。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工种和岗位。该比例不得低于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政府确定。招用残疾人人数低于法定比例的,必须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可以自愿申领《残疾人证》。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其残疾类别、残疾程度的法定证明。是残疾人依法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刘曦:根据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用人单位不得在职工招用、转正、晋升、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等方面歧视残疾人。社会保险。残疾人就业遇到困难的,可以向当地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者当地残联设立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电影中,刘春和拿到了第一份工资,抚养他长大的奶奶开心得像个孩子。但刘春和说:“这不仅仅是钱,我有工作,还有尊严。”对于残疾人来说,工作意味着尊严、自信、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根据法律规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为残疾人就业免费提供哪些服务?
刘曦:比如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组织残疾人职业培训;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培训、求职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为残疾人自主择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支持。就业不仅为残疾人提供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法眼秘诀】
本期法研提醒我们,在我国,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文化生活平等;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权利。
戏里戏外,世间万物皆有。是非是非,有法可依。法言正在看剧,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制片人|王雷、范新政、陈秉科
记者丨孙莹
旁白丨王泽华
编辑丨张宗鹏
图片来源丨电影官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