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三赋能模式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革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赋能创业企业再创辉煌
学校依托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特色植物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前沿技术研发创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新一代等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信息科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绿色环保。
依靠科技振兴传统农业,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学校智能农机团队围绕农业技术创新核心任务,参与农田机械化,推广智能农业灌溉设施和新型农机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融入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农产品流通、管理和品牌建设,塑造了更多依靠科技支撑的农业龙头业态,取得了良好成效。
经过多年的科技创新,学校创业孵化器已从单纯的文创、商业、培训等业态发展成为集智能农机、直播电商、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多业态创业综合体系。
以平台创新赋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更新
重庆文理学院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相互促进,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创新创业载体更新。
围绕“融合”搭建平台。学校立足大学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 2020年6月23日,学校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截至目前,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80余所川渝高校,自贡市、泸州市、九龙坡、黔江等20余个川渝地方政府,成都经济开发区、重庆高新区10余家高新区、50余家企业加盟。吸引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以及川渝地区80余家单位来校交流考察创新创业经验。
围绕“协作”搭建平台。学校注重产学研合作,以创新平台为主体,链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与10余所高校、20余家企业共建西部职教基地创新创业协作及永港金融机构加盟。鼓励科研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企业招收大学生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促进创新创业,形成“多学科、跨区域、宽领域”协同创新局面。
围绕“服务”打造平台。学校围绕提高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服务水平,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为目标,引导众创空间走主题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先后建成百川星邦、易创星空、海洋馆、机电创新建设市级众创空间4个,建成“文科创新谷”、星湖创业孵化基地2个孵化器,与永川大数据产业合作园区打造创业加速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体系。
以教育促创新,赋能创新生态走向创新
重庆文理学院被批准为全市首批大学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单位、首批国家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基础启蒙+知识技能+实践训练+成果孵化”的课程体系,推动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前行。
第一阶段提供基础启蒙课程,构建创业起点。开设了20余门通识教育必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和大学一年级选修课《创造发明概论》、《创新思维训练》。每年有超过5000人参加基础启蒙课程。
第二阶段开设知识技能课程,打造创业梦工场。将有创业意识的大二学生选入优秀创业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系统教育。开设《中小企业创业管理》、《商务谈判》等30余门创业实践课程。目前,已成功举办10余期优秀创业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学生2000余人。
第三阶段,面向初三学生开设创业实训课程,打造创业竞赛训练营。选拔有创业动机和潜力的学生进入创业训练营,实施重点教育,开设“市场研究与分析培训”等10余门实践培训课程。举办“创客+”、“私董会”、创业签到分享会等创业沙龙,使8000余名学生受益。
第四阶段,开设成果孵化课程,培育创业种子。大四选拔计划创业的学生进入孵化园,实施精英教育,参加“创博会”,开设“公司税务实务”等10余门实践课程,介绍万学教育的“智慧矩阵在线学习系统”推出在线创新创业课程,拥有“商业模式设计”等16个教学模块。 (王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