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17年屹立不倒,成为城市记忆的象征
大浪冲走沙子后,“香港新潮茶餐厅”屹立了17年,凝结成深圳人的城市记忆。本期《鸿博高端访谈》与其总经理郑志伟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带您了解他们的发展历程。
《鸿博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人:陈洪波(红餐网创始人)
不止一位香港学者强调:香港文化就是茶餐厅文化。可以证明的是,茶餐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也是香港影视娱乐作品中的常客。
对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尤其如此。香港电影、电视剧火遍全国,电影、电视剧中的茶馆也随之火爆。许多香港餐饮业者趁热打铁,转战内地开设茶餐厅。
由于毗邻香港且饮食习惯相似,深圳成为港式茶餐厅的绝佳选择。其中就有扎根多年的“香港新热茶餐厅”(以下简称“新发”)。
郑志伟讲述“信发”的发展史
香港新潮茶餐厅在香港和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郑老和郑志伟父子二人组。一个是创始人,另一个是深圳全部八家店的经理。父子俩从小就开始了对茶餐厅的探索。
郑志伟笑称,自己从当妈妈的时候就受到了茶餐厅文化的熏陶。正是因为我的父母一生都沉浸在茶餐厅生意中,而我也很早就涉足其中。
01
香港遭遇两大“风暴”
信发迁址深圳
十三、十四岁的时候,郑志伟的父亲开始在香港推车卖奶茶和菠萝油,以此为生。 1973年,他在香港佐敦渡船街开设第一家店,并命名为“新发茶餐厅”。
那个时候,茶馆还不常见。那时,它们要么是昂贵的西式餐馆,要么是供工人填饱肚子的冰库。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茶餐厅出现后,香港的餐饮市场变得非常活跃。
勤劳能干的父亲看中了这种生意,开创了24小时营业的模式。无论你什么时候来到店里,都会有美味的食物等着你。这让信发一时成为香港餐饮界的佳话。
△先生信发创始人郑先生(图片来自石牛)
接下来的一两年,信发在尖沙咀、旺角等全港人潮最多、租金最高的地方开设了分店。鼎盛时期有6家分店,一度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茶餐厅之一。
可惜的是,本应勇往直前的信发却屡遭“风雨”的影响。
经历过“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的人可能仍心有余悸。企业债务沉重、银行坏账满溢、金融债务危机频发……各行各业活力严重受损,餐饮业也未能幸免。
这场风波让郑先生把战略规划放到了香港以外的城市。 2002年,他带领团队隔江来到他极为看好的城市深圳,在凤凰路凤山大厦开设了深圳第一家店,并将店名改为“香港新热茶”饭厅”。
“香港”二字的加入,表明了品牌的起源,承担着弘扬正宗港式茶餐厅文化的重任; “烤肉”二字的加入,凸显了招牌菜品,也为深圳消费者提供了更清晰的引导。性别。
△信发首店罗湖凤凰店
同样延续香港24小时营业模式的信发再次在深圳掀起热潮。从早到晚,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深圳一炮而红,香港却经历了起起落落。 2003年,“非典”风暴席卷全市,全市人民一听说“非典”就改变了想法。由于市民不敢外出就餐,香港餐馆再次遭遇寒潮,令餐饮业遭受重创。
此后,信发的发展重心全部转移到了深圳,而在香港只保留了一家门店,以保留信发的根和情怀,也为当年和他共事的老员工提供一个家。
02
市场已经改变
人情味无法改变
年轻时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郑志伟,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经营茶餐厅,从此承担起信发在深圳发展的重要责任。
从小就受到茶餐厅熏陶的他,将这种浓浓的茶餐厅感觉带到了深圳。他在这座全新的城市最大程度地继承和弘扬了港式茶餐厅文化:菜单上的菜品依然有200多道,餐厅设计依然很有港式风格……
△经典茶餐厅产品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2000后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主流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对茶餐厅的情感与70后、80后完全不同。
一方面,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香港娱乐文化;另一方面,香港的娱乐文化也失去了往日的光环,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新一代消费者似乎不再迷恋传统茶餐厅,而是对特色品牌更感兴趣。市场上的餐饮品牌也在加速迭代,新品牌、新模式层出不穷,而老品牌则在努力转型。
然而,这些年信发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奶茶、菠萝油、烧鹅、烧肉依然是顾客的最爱;闲暇时在店里与顾客聊聊家庭事务,对郑志伟来说仍然是家常便饭。
“看着很多顾客从大哥变成大叔,从少年变成小家庭,感觉很幸福、很亲切。”在他心里,只想为顾客提供最好的食物、最正宗的香港味道,和他们是长久以来的邻居和朋友。
“人情味是茶餐厅最特别的地方,如果模式变了,场景变了,那就不再是茶餐厅了。”郑志伟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
03
缓慢而稳定
2017年仅开业8家门店
你可能会认为,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信发会积极进取,扩大门店,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他们在深圳拥有8家门店(其中罗湖7家,福田1家)。
△罗湖区景轩豪园店
“有人说我们发展速度太慢,但我觉得恰到好处,太快就会失去一些东西。”对于这样的发展速度,郑志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们力求稳定。只有踏踏实实地做,才能最好地保留茶餐厅的风味。他认为,在追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食物的味道和人情味很可能会消失;
其次,传统茶餐厅模式并不轻量。快速的发展往往需要资金,但父子俩并不想走这条路。
至于为什么门店都集中在罗湖,不仅因为这里毗邻香港,原料运输方便,还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实现品牌效应的好办法。
毕竟,在一个地区高密度出现也是一种沟通策略。例如,舒城路的白蜜散店就给顾客带来了强烈的记忆点(其中一间店已于2019年12月底到期,目前已关闭)。
04
父亲的正直
影响深远
谈到这些年来对他影响最深刻的人,郑志伟回答道:“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尽管两代人在经营理念上偶有差异,但在他心里,他始终以父亲为榜样。 “信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父亲永远都是诚实的。”
他回忆说,当年的两次“风波”,导致大批商人拖欠资金出走。尽管信发也陷入了困境,但他的父亲从未拖欠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任何款项。
而父亲待人诚实的态度也为信发赢得了更多的支持。郑志伟分享,信发进入鹏程时,正是因为有香港供应商的无条件支持,才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无后顾之忧。
他说,父亲的为人品行深深影响了他,也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茶餐厅遇到了很多挑战。许多品牌已经淡出了主流消费群体的视野。大家乐、翠华等上市公司面临接连关店、营业额大幅下滑的现实。
是茶餐厅没有市场了,还是传统茶餐厅无法经营了?或许茶餐厅此刻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时代”。
时代变化太快,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追求个性化、有趣的体验。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像信发这样有情怀的传统茶餐厅未来如何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呢?
记者|编辑林汝珍|小春的黄墙视频|尹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