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咖啡:14个月收回成本,单日营业额达X万元,三年开店过百家的成功秘诀
疯狂扩张:寻找能开“五店”的中国人
采访地点是辛子翔位于韩国另一家餐饮业爱江山二号的专属地下办公室。看到记者突然来访,他立即在午休时间打起精神,点燃了一支雪茄,渐渐进入了心情。
“你最近在忙什么?”第一个迎面而来的记者辛子祥,圆框眼镜后的目光锐利。他开门见山地回答:“我正忙着开店、开咖啡店呢!”
辛子香在中国经营三大餐饮品牌:爱江山、漫咖啡、创意餐厅。曼咖啡无疑已经从三大行业中脱颖而出,达到了“爆款”状态。
他自信地表示,目前曼咖啡门店平均14个月就能收回初期投资。以新开业的通州店为例,开业6天内日营业额达到X万元(保密)。现已在全国开设70家门店,还有50家门店正在装修和建设中。
但他显然对三年内开店120家的规模并不满意。他从文件袋里拿出两页纸,正在准备一份商店清单,指着上面说道:“太慢了,还是太慢了!”
他拿出了数据。 2007年,韩国咖啡馆数量为2800家。七年后,今年已达到 18,000 人。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咖啡店发展的黄金时期。
他的目标是在10年内开设3000家Man Coffee店。这样的发展仅靠他在北京和上海的直营店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必须在北京找到一个“可靠”的合作者。除了北京和上海,辛子祥坦言,他需要的合作伙伴需要能够在一个地区或城市开设五家门店。这意味着,在地价昂贵的中国,这位合作者绝非普通个人。
敏锐观察:满足中国人独特的消费习惯
尽管对合作伙伴的要求很高,但曼咖啡无疑吸引了大批想要分一杯羹的中国商人。那么,回到最初的话题:辛子祥的成功源于什么?他想了想,回答道:“成功源于他对中国人民的透彻观察。”
来中国九年后,他发现中国人喜欢聚会。无论是聊天还是吃饭,都需要一个场合。这里是除了公司和家之外的第三个目的地。当然,餐厅也是一种选择,但有高档和低档之分。有钱人一顿饭可能要花几千块钱,而普通人一顿饭只需要50元左右。 “身份差距很大”辛子祥说,但咖啡馆一杯咖啡的价格只有24元。价格便宜,环境轻松,但让人感觉不到身份差距。
此外,每年有数十万中国人从国内留学归来,咖啡无疑已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但咖啡馆还远远不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中国人对于咖啡的消费也有自己的特点:在韩国,人们一般只在咖啡馆里喝咖啡;在韩国,人们一般只在咖啡馆里喝咖啡;但中国人似乎更喜欢吃别的东西,尤其是甜点。
因此,曼咖啡添加了大量现做的冰淇淋和奶油华夫饼。每份甜点的价格在50元左右。价格比咖啡高,但成本比咖啡低很多。
当然,曼咖啡似乎也弥补了中国人对星巴克的不满:星巴克狭小、局促,而曼咖啡的大楼宽敞明亮;星巴克鼓励外卖,曼咖啡则表示欢迎你在电脑前待上一天;星巴克在地价高的CBD开店时,漫咖啡选择了公园、社区等地价适中的地点。差异化已成为辛子祥的必杀技。
以吸烟为例。辛子祥发现,即使有禁止吸烟的标志,中国的咖啡馆也常常烟雾缭绕,于是他干脆将整个二楼设计成吸烟区。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环境做出选择。
他在大学里开了咖啡店,因为他发现中国大学生喜欢在咖啡店复习作业,而不是在自习室。于是,漫咖啡馆、邮电大学店相继开业。
他的用心还体现在很多方面:点餐后不同颜色的童趣小熊、充满异域风情的灯光、充满时间痕迹的老榆木餐桌、高低不同的古董沙发椅,都让人来到漫加。喝咖啡就像来到老朋友家一样,不用担心会掉掉桌角上明亮的新油漆。
一方面,选址降低了商业成本最高的土地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消费水平,增加了单品利润。曼咖啡成功的秘诀恐怕也不过如此。
合作规则:只与中国人合作
懂中国人、懂他们规矩的辛子祥,一生经商,如今的自信也直率。而他通过做米肠成功赚到第一桶金的秘诀就是细分市场。
当被问及韩商在华发展面临哪些困难时,他简单回答:“没有,一点困难都没有。”
据说曼咖啡的丽都一号店刚开张时冷冷清清,辛子祥却平静地说,等等,等等。九个月后,顾客纷纷来到丽都店。
他告诉记者,就像他刚刚创办的韩国啤酒炸鸡餐厅“创造”一样,人们需要一个既能吃又能喝的地方。只要事情对了,剩下的就是等待。
Mancafe难道不怕模仿者吗?
辛子翔回答说,差异化的定位让漫咖啡在定位之初就获胜了。一旦达到临界点,后来的人想追都追不上。此外,Mancafe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他现在正与巴西的农场合作,引入“农场餐桌”的概念,让喝咖啡的人不仅知道咖啡来自哪里,还知道种植咖啡的人和农民的故事。他们还会邀请世界级的咖啡师让Mancoffee会员尝试一下。
他表示,每天都会有新奇的想法不断在他的脑海中涌现,到了合适的时机他就会付诸实践。说起这件事,辛子祥精神抖擞,热情高涨,就像一个刚走出校门、即将创业的大学生一样。
不过,他也直言,自己在中国的合作者都是中国人,不是韩国人。 “在中国,好土地、好资源都在中国人手里,我当然想和中国人合作。”
北京印象: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毕加索画展在日本东京举办,为期十天,约有三万人观看。韩国也是如此,但北京的数字是10万。
当被问及对北京的看法时,辛子祥兴奋地举了上述例子。这种兴奋甚至比谈论曼咖啡还要激动。
他表示,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北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来中国出差,除了工作之外,还可以在这里看到最好的艺术展览,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接受非常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教育方面,其城市资源非常丰富。
再比如,在北京,一个幼儿园的花销从每月5000元到每年18万元不等。它拥有非常多元化的消费群体。
当然,像雾霾这样的坏事需要通过科技等手段来解决,但毫无疑问,北京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城市。
对话
翼周刊:漫咖啡为什么不接受加盟商,只接受合作伙伴?
辛子祥:我不做特许经营,因为这种形式很难管理。曼咖啡采用直营加合作的模式进行扩张。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在其他合作中,曼咖啡持有部分股份,这样合作伙伴就会尊重总部的意见。
Wing周刊:对合作伙伴有什么要求?
辛子祥:能开5家店,说明他是一个有激情的人。
壹周刊:Mancafe的主力团队有多少人?有多少是中国人?
辛子祥:团队大概有50人,只有5个是韩国人,其余都是中国人。
Wing周刊:咖啡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辛子祥:位置很好。
Wing周刊:您认为商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辛子祥:保持活力和斗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勤奋。
Wing周刊:最后一个问题,服务员是怎么认出这么多熊的?
辛子祥:(笑),每只熊的颜色和衣服都不同。服务员培训的重点是让服务员认识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