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人传统买汏烧形象揭秘:永昌合阳市场早晨菜场探访
本文作者/古正李欣欣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上海男人”的好评回答,其中提到“上海男人做饭、做家务的比例远高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男人”。
这也许体现了大家印象中上海男人的一贯形象。
如今,上海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人的生活不再摊开在邻居面前,更难以看到家庭分工、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等细节。
但还有一个地方,是当今为数不多的仍能一睹上海男人“买菜做饭”传统形象的公共场所之一。
那是上海的早市。
我们选择永昌河阳市场作为访谈样本。
这个地方属于宜川板块。虽然在普陀,但向东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静安。
用买菜叔叔的话说:“这个角在静安和普陀交界处,是上海蔬菜最便宜的地方。”
永昌河阳市场
位于两区交界处
食品价格相对实惠
每天早上,当工人们还在与闹钟搏斗时,这里已经被噪音和各种香气包围。
如此火爆的市场气氛,在如今的上海市区实属罕见。
这个地处两区交界处的区域的氛围是由综合市场+芝麻路菜店集群衬托的。
市场内外,一个又一个摊位熙熙攘攘。除了水果、蔬菜、肉类和家禽外,市场里还有数十家小美食店。光是店名就让人眼花缭乱。
在市场上
熟食街
食物的种类让人眼花缭乱
“正宗扬州狮子头”、“洪泽湖青鱼丸”、“正宗南京卤鹅鸭鸡”、“福建特产包子店”……各类小吃一应俱全。
市场外,梨山路上蔬菜店鳞次栉比。上街铺满了水果蔬菜和行人。热闹得就像是过年购物季一样。就连中间的烟纸店也摆起了卖萝卜青菜的摊位。 。
历山路
街边蔬菜店鳞次栉比
也很受欢迎
在浩瀚的买家大军中,叔叔是绝对的主力。
十月下旬的一个工作日早上九点,我们在市场的大门下站了两个小时。
根据衣着和口音粗略计算,市场上出来的上海大叔大概有七十、八十个,而上海大妈只占大叔的2/3左右。
▼
▼
市场内外
一望无际
好多买菜的叔叔
在大量出现在街头的大叔中,我们“联网”了其中8位上海买菜大叔,或多或少总结了这个群体的特点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而这或许也是上海千千万万老年家庭的写照。
第一个特点是,上海买菜者的年龄集中在60岁至80岁之间。
60岁是男性退休的普遍年龄。退休后,不再需要朝九晚五的工作,早上自然就有空去赶集了。
至于年近80岁的叔叔,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强壮的身体。他们可以骑着小电驴,疾驰如风。他们还可以背着五六件背心,走路如飞。他们特别喜欢和我们一起玩“猜猜我多大了”的游戏。
在杂货店叔叔的家庭里,家务活有明确的分工。
当我们问“阿姨这个时候在家做什么?”时,叔叔们都回答:洗衣服、挂被子、玩东西……
而舅舅总结为:“这是你们女同胞的工作。”
当然,舅舅的“求生欲”是非常强烈的。
在这里她们并没有对“女性同胞的生命”不尊重的意思。她们真正想表达的是“女同胞也有很多工作,那些工作我做不了,因为她们很‘强势’”。
在家务方面,男性和女性都有明显的偏好和能力。只有根据各自的特点分配好工作,才能办一场和谐美好的银婚或金婚。
上海叔叔意识到了这个道理。
关于家务的分工
很多叔叔都收到了
跑腿和购买杂货的任务
特点二:上海大叔从买菜中获得成就感和需要感。
我们采访的一位叔叔说:“你现在还有什么爱好?就是做饭、买菜,新鲜又便宜。”
爷爷们都退休了。如果没有打牌、吹萨克斯、下棋、跳舞、钓鱼等爱好,那么对于生物钟就是早上五六点起床的叔叔来说,每天早上确实太累了。长的。
去市场购物是“消磨”时间的好方法。
我们采访的一位叔叔甚至早上出来两次。
第一次出去买早餐;上班或上学后,他第二次出去买小菜。
两趟一跑,一上午就过去了,既耗费时间,又让我很有成就感。
毕竟他还有“使命”,被家人需要。一位叔叔自豪地说:“他们什么都不用担心,我帮他们解决一切。”
甚至有一位叔叔对买菜这个角色很感兴趣:“我自己安排的,他们(家人)听不懂。”
梨山路市场前
有很多人拎着包
叔叔去买菜
特点三,更重要的是,我叔叔买买买的速度“急速下滑”。
对于爷爷、叔叔来说,买菜已经提升到了“服务全家人”的层面。
不过,在和爷爷、叔叔交谈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其实很喜欢买菜,对“买好东西”和“造花”的追求永无止境。
春新、环球超市里到处都是爷爷、叔叔的身影,菜市场就是每天的“战场”。
一位叔叔自豪地描述了他如何穿梭于不同的市场,寻找最新鲜、最便宜的鲳鱼。
甚至还有一位大叔,千里迢迢去农展,就是为了买一些“上海买不到的”东西。
他们或许离开职场多年,但在市场中积累的经验却成为社交圈的有力话题。
以下是我们在永昌河阳市场附近随机捡到的8位上海买菜大叔的经验分享。
01
全能体验团
这是买菜的最高境界,购物和烹饪的一站式商店。
也许是因为从家人和其他人那里得到了更多积极的反馈,这群叔叔感到最自豪。
老钱 77岁
菜篮子:肉丸、鱼丸、大头虾、羊肉、蔬菜、来伊粉
老钱推着车
在市场上
一次大采购
我们见到老钱时,他正在和一位老同事聊天。
临行前,老同事一直夸奖他:“你采访易建联是对的,易建联会买账的。”
老钱告诉我们,他家里有三台冰箱,每天吃的食物也相当精致。就连他的亲戚也认可他的采购能力:“问我哪里的米、油好。”
老钱手里的小推车装得满满的,里面装着长期、中期、短期三种蔬菜和肉类物资。
长期的选择包括肉丸、鱼丸和羊肉。
肉丸和鱼丸都是老钱在“老摊子”买的。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们“福利账”:
买20元送5元,还有优惠券。当您收集10张优惠券时,您可以再获得一盒作为礼物。
羊肉将被放入冰箱。他说:“天冷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炖羊肉汤,放点萝卜,一天就过去了。”
每个背心袋
是家庭的远未来、中未来还是近未来?
蔬菜和肉类供应
期中用品是蔬菜,周末可以用来给上大学的孙子准备返校午餐。
这次他要给孙子准备的是培根、香肠、米饭、咖喱牛肉粉丝汤,还有炸猪排。
最近供应的是当天的菜品:一小袋大头虾。
“老妇人喜欢吃虾,有一种大头虾,头很红,是一大块糊状的,老妇人最喜欢吃。”
“前两天买的48元一斤,今天只有普通的,28元一斤,我花了20元买的,都是活的,她一个人吃够了。”
沈老75岁
菜篮子:虾、蘑菇、菠菜、白菜、宁夏菜、百合
75岁的沉先生
我和妻子分别骑轻便摩托车。
来这个市场买菜
老沈买菜的时候有人陪着。他和妻子吴阿姨骑着轻便摩托车来到中原两湾城附近买菜。
但吴阿姨的作用只是陪伴,而不是做决定。自从他们结婚后,老沈就负责家里的买菜和做饭。
“我不能烧它。”吴阿姨说:“家里洗衣服、打扫房间是我的责任。”
一家五口晚上开派对
老沈买了很多蔬菜
在家吃五个人的晚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老沈是一个严谨的人,每天都会用笔和纸记录采购订单。
“你必须每天都动动脑子。如果你昨天买了东西,今天就不要买,”他说。
老沈对蔬菜很有研究:“蘑菇好,抗癌,绝对有营养。白菜也不错,用蘑菇做宁夏菜时,不需要加味精。”
晚上在市场买的不够吃。他打算下午再去买一份“顺丰烤鸡”。他的孩子们很喜欢它,而且营养丰富。
老王今年60岁
菜篮子:鸽子、虾、鸡蛋、豆腐干、香菜、西兰花、芋头
当我遇见老王时
大大小小的都在他手里
我背了几个背心袋
老王买来的菜双手都拿不住了。
每天晚上,儿子一家人来吃饭,他就要准备五个人的晚餐。
购买杂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必须考虑每个人的喜好并每天进行调整。幸运的是,他曾经当过厨师,并且很享受这份工作。
老王当过厨师
用于购买食物和做饭
好好享受
两只乳鸽准备好,蒸熟,做成汤。我的孙子喜欢它。
吉味虾,准备油煎,家里人都爱吃。
香菜,我儿媳妇的最爱。
西兰花、莲藕深受全家人的喜爱。
他也很照顾自己:“我喜欢吃葱油和芋头。”
家常豆腐应该是他的拿手菜,他一定要教我们菜谱:
“我买了中等大小的豆腐,切成片,用油煎一下,加了三个鸡蛋,上面放了一些小米椒,总是很好吃。”
周先生75岁
菜篮子:毛豆、萝卜干、茭白、鳊鱼
老周骑着轻便摩托车
篮子已经满了
今天的收获
老周家住在静安区,他们穿过沪太路到普陀区买菜。
老周买鱼买肉的时候,总是会找摊位:“经常去买,就会知道哪个摊位比较好,比较正宗,新的还是新的,一般都能分辨出来。”
老周买的蔬菜
看起来也蛮新鲜的
除了对品质的要求外,为了丰富家里的餐桌,老周还会去3公里外的枝江菜市场,实现“天天做花”的目标。
02
工具人组
这群买菜大叔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只有老婆听话。
表面上她们是舞台上的主角,但多聊几句就会发现,家里的才是真正的掌控女王。
与之前全能大叔群体的主导特征相比,这群大叔的性格更接近跟班、跑腿、工具人。
老张今年68岁
菜篮子:切面
老张和妻子手牵手
夫人就像依偎在一起
我旁边的小女孩
当我们在市场遇见张叔叔和施阿姨时,张叔叔穿着一件NB浅灰色帽衫,一双耐克运动鞋,手里拿着一杯翠绿色的“奈雪的茶”。包。
两人逛完市场,买了一些面条。
当我们问起我们两个人日常工作如何分工时,石阿姨立即回答:“我要安排做饭,我来做饭。”
张大爷立即回应:“我负责采购,买、做饭、烧,买是我的(任务)。”
平日里,张大爷会按照妻子的“吩咐”,独自去市场执行采购任务。如果他的妻子想出去散步,他就会和她一起去购物。
历山路上的小食品店
蔬菜的品种也很多
说到采购,负责人就比较懂行了。石阿姨教我们买面条的技巧:“这个面条切得好,不会烧(烧的时候)。”
配菜也很有讲究。那天施阿姨安排的浇头是白菜炒五花肉。
张先生显然对合伙人之间的分工非常满意,妻子带头,他跟随。
他坦言,自己是妻子带出来的学徒:“一开始是她带我出去(买菜),(久而久之)我就背下去了,(变成了)一个长摊子。”不用讨价还价,他们会照顾你的。”
石姨显然对自己带出来的“弟子”非常满意。
她说,年轻时,她在一家纺织厂上夜班,喝了几十年咖啡。
现在每天早上,张叔叔出去买菜,她在家泡一杯速溶咖啡,配上面包或馒头。
“你需要在早上喝它以保持头脑清醒。”石阿姨说道。
与我们告别后,张叔叔立即拉着妻子的手,他们手牵着手离开了。
老张今年78岁
菜篮子:黄豆芽、酱菜、丝瓜、葡萄、鲜酿酒
老张手里的大大小小的包
大多基于
在我妻子的“指示”下购买的
如果说刚才的张大爷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买菜工具人的话,那么这个老张简直就是一个高端进阶版的工具人。
我们和他聊了十分钟,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妻子,他的言语和表情充分暴露了他的“妻子迷”。
下面我就给大家说几句,带你们尝尝奢华的“狗粮”。
“现在老太太叫我去买一些黄豆芽和咸菜,还让我去买一些丝瓜和丝瓜炒鸡蛋。”
“老太太喜欢吃酒酿烤鸡蛋,现在看到酒酿,就买了。”
“我的老太太,同事们都很佩服她,她是一个女强人。”
“这说明我识货,她是绩优股。”
“我一直尊重她。”
……
周边支路的菜市场和菜店
衬托热闹
市场气氛
我们见到老张时,他背着6个包,右边1个,左边5个。
左手包里的蔬菜,都是妻子安排购买的“清单”物品。只有右手塑料袋里的酒才是他决定买的。
但买它的理由只有一个:“老太太喜欢吃,哈哈。”
老张认为善待妻子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阿拉老太年轻,什么事都由她打理。(现在)我的腿不方便,(所以)我去买菜。”
他还强调,做饭最重要的部分是妻子负责购买。
不等我们说话,他就向我们描述了他妻子的非凡品质:
“比如,(很久以前)有人结婚了,南京路上做的中式棉袄扣子坏了,就请一概去换。”上海说,牛发?从这一点来说,我符夷。”
临走时,老张觉得还不够,于是又加了一碗狗粮:“就我今天买的(菜)来说,一般来说,如果觉得现在的菜不满意,我就会回来。”第二次(立即)“”
03
自建体验组
这群大叔对于买菜有一些独特的想法,他们内心的骄傲在言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刘今年78岁
菜篮子:内酯豆腐、圣女果、青菜
老刘的助力车
挂一盒内酯豆腐
准备回去煮汤
当我们见到老刘时,他已经完成了今天的采购项目,坐上电瓶车回家了。
他开门见山:“我不老,78岁了。”
当我们问他怎么做豆腐时,老刘有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私人食谱,但他还是回答道:
“豆腐红烧大虾和豆腐汤,大大的‘大虾’(对虾和对虾其实是两种虾),你这个年纪,是不懂的!小晨光的味道。”
老刘认为,去市场买菜只是一项基本的日常操作。真正买到“上海不常见的东西”是有技巧的。
他的“秘密武器”就是去参加农业展览会。
“(很久以前)光大有个农产品展,卖各地的土特产,可以买一些蔬菜、腌肉、干货。”
临走前,老刘提高声音说:“买小菜一直是我的生活(工作),做饭也是我做的。”
老陈 74岁
菜篮子:芹菜、牛肉、石斑鱼(存疑)
老陈收获颇多
无法放入篮子中
水龙头上挂着一个袋子
见到老陈,他正要回家,指着自己的战利品介绍了今天的捕获物:“芹菜、牛肉、石斑鱼。”
自行车筐里,压在芹菜下的两条鱼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鲫鱼,老陈却坚定地说:“两条石斑鱼!两条30块钱。”
然后他告诉我们,他花了40块钱买了牛筋,回去做红烧牛肉。
说完,他慷慨地指导我们如何制作:“先泡在水里,然后用牙签插两个洞……就可以做成红烧牛肉了。”
永昌河阳市场周边一直很热闹。已经是上午11点了,还有很多大叔在各个摊位前呆了很长时间,聚精会神地往下看。
即使他们的轻便摩托车上挂着几袋蔬菜。
我们大胆推测,一直保持着“会买菜、会做饭”形象的上海大叔们,可能真的比上海阿姨们更爱逛街……
- 结尾 -
···
撰稿:顾铮、李欣欣/
拍摄:李欣欣 古正/
编辑:韩晓妮/撰稿:杨卓/
制作图片:二黑/
娜莫文:陈一点都不好笑/
请给我们留言以获得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