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飘香,传统与现代粽子大比拼,回味童年美味
超市里已经挂出了“粽子有千山万水情怀”的牌子。各种馅料的粽子争相上市。冰柜里仙气十足,人们纷纷摆姿势、抛媚眼,仿佛挥舞着小手在说“快来吃我吧~”作为吃货的我,看得眼花缭乱、兴奋不已、垂涎欲滴。
正当我站在柜台前为难的时候,旁边的促销柜台上,刚煮好的粽子伴随着热水沸腾的声音从锅里出来。粽子的香味飘满一地,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家必备的传统活动。当时,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大多是传统的白粽子。爸爸买了粽子就回家了。妈妈接过粽子,剥去那深绿色、淡黄色的外衣,把玉白的粽子肉翻到一个白色的瓷盘上,浇上自产的蜂蜜,分给了我和姐姐。一个半人。妈妈说粽子性寒,小孩子只能吃一半。小时候,我用勺子把粽子舀出来塞进嘴里,享受着香甜的蜂蜜和细腻粘稠的糯米在嘴里跳着双人舞。我暗自祈祷,希望快点长大,能够吃到一整个粽子。 !现在想来,我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有一个吃货的梦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惊喜地发现端午节不仅可以吃到一整个粽子,而且还可以吃到越来越多的粽子品种~
北方城镇卖的粽子大多是用红豆或红枣做馅的。
红豆粽子有原味红豆粽子、蜂蜜红豆粽子和豆沙粽子三种。蒸好的原红豆微甜,保留了红豆特有的香气,颗粒感明显;糖水炖的蜜豆在继承原味优点的同时,比原味更甜一些。红豆沙虽然失去了红豆的颗粒感,但更加细腻香甜。
红枣粽子分为原枣粽和蜜枣粽两种。原味枣粽多采用家乡灵宝产的枣,肉厚、核小、甜度高、枣味浓郁;蜜枣枣味较淡,甜度较高。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朋友端午节后从家乡带回了特制的粽子。与平时看到的三角形粽子不同,这种粽子的形状是扁平的长方体。更神奇的是,里面竟然装满了黄小米和蜜枣。尝试后发现它的质地粘稠,味道独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除了糯米以外的粽子作为主要馅料。这为我打开了粽子新世界的大门。
后来又品尝了以五谷杂粮为主馅的杂粮粽子。
渐渐地,我们发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产,不同地方的粽子也有不同的形式。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人们包粽子的材料。大多数粽叶都是从任何地方制作的。北方则用河边的芦叶。南方则用山上的竹叶。在云贵高原,粽叶是用悬崖边的叶子做的。还有桂花竹叶、月桃叶、芭蕉叶等。荷叶、竹笋壳等
粽叶的形状不同,包粽子的方法也不同。包出来的粽子形状也各不相同,有三角形、四角形、塔形、圆锥形等。它们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是精致可爱。
粽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味道。按照地域,基本分为南方咸的、北方甜的。
我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但我也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美食家。第一次吃到咸菜和肉馅的咸粽子,我就被惊艳到了。咸菜的咸香和红烧肉的肉香浸透在每一粒糯米的核里,出奇的美味。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尝到了很多传说中的咸粽子。蛋黄肉粽子里,蛋黄是咸的,肉肥而不腻。再加上糯米的粘稠和香浓,不愧是肉粽的经典品种。栗子排骨汤圆里,栗子香糯,排骨鲜美。又是与糯米的经典搭配。还有腊肉粽子。肥瘦相间的培根有着独特的烟熏味,与糯米是意想不到的搭配。
听说咸粽子大家族中,还有蔬菜做的东坡肉粽子、蜜汁叉烧粽子、腐乳粽子、泡椒粽子等奇特品种。贵州还有一种用糯米和糯米草灰混合而成的灰粽子。客家还有用盐水泡糯米的咸水粽,还有用碱水浸泡糯米的碱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听着就让人想去各个地方尝试一下!
如果说甜粽子是北方古道上热心肠的红衣女侠,热情豪爽、心思细腻,那么咸粽子就是南方古道上勇敢无畏的绿衣文士,优雅多彩。甜咸粽子之争,是两个人之间的较量。不过,两人都出身门第,武功高强,实在是很难区分。
相传潮汕一位智者发明了半甜半咸的双混合粽子,解决了这个百年难题。是的!与其在甜咸粽子之间摇摆不定,不如从左到右拿着粽子不是很好吗?
感谢祖国的大好河山孕育了这些风格各异、形态各异、却同源的美食。感谢所有为我们现在幸福稳定的生活做出贡献的老同志,我们有信心去争取甜咸粽子十页。快乐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