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美大学生周锦宇: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之路与荣誉
12月6日,中宣部、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兰州大学学生周金宇入选,成为获此殊荣的10名学生之一。
周瑾瑜又有哪些不平凡的故事呢?快来和甘小娇一起往下看吧!
周金宇是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20级硕士生。此次获得“最美大学生”荣誉。他谦虚地说:“获胜并不意味着你有多优秀,而是意味着你有额外的责任。”
大一时的一次“敲门”
周金宇的“发光”之路,是从大一时敲开张家池教授办公室的门开始的。
本科时,周金宇学习的是基础物理理论,但他对“稀土发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生的勇气促使他敲开了张家池教授办公室的门。尽管当时他的科研思路还只是纸上谈兵,但他仍然侃侃而谈,阐述了自己对稀土新材料应用前景的看法和想法。
“听完之后,张老师不仅没有拒绝我,反而给了我一个独立的课题,并为我提供了和研究生一样的科研条件。”完成入职测试后,周金宇如愿加入了《隐鹰》团队,在张家池教授手下工作。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兄弟姐妹们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隐鹰”团队是兰州大学物理学院组建的一支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科技创新团队。依托榆中物理学院建设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开放平台”,主要开展光转换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探索。张家池教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
“没有扎实的基础,本科生能搞科研吗?”作为一名本科生,周金宇只不过是“隐鹰”队伍中的一只雏鹰,但他有信心尝试展翅高飞。至少加入球队意味着他拥有了更高的蓝天。 “我认为开始科学研究就像学习航海一样,在海上或船上学习肯定比在岸上学习更好。”这是周瑾瑜当时的真实想法。
实验中的意外“闪光”
2018年,周金宇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发现,具有高度对称晶体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Lu3A15012:Ce3+(LuAG)/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在力的作用下居然能发光。这在现有的理论体系中很难解释。
“张老师鼓励我们大胆地去亲自质疑和验证,不要迷信科学。所以我经常做一些没有理论依据,但在别人看来毫无用处的事情。也许这个系统注定会被一个人发现。” “机械发光领域的门外汉。”张家池教授的话和实验中发现的一丝光让周金宇兴奋不已。
科学需要大胆的假设和仔细的验证。在张家池教授的指导下,周金宇和团队成员设计了实验并提出了理论猜想:外力使高度对称结构发光材料的粉末与硅橡胶弹性体之间产生耦合电场,直接激发发光中心,产生力。辉光。
带着这个猜想,经过18个月的研究论证,周金宇终于在高度对称力发光材料及其力光转换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突破。相关成果已发表在SCI第一领域期刊上。 4篇论文。其学术成果在拓展了内电场产生的机械发光基础理论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力光转换技术在传感、防伪、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创业意味着走出“舒适区”
“我在高铁上见投资人,回来可能会迟到……”当本流新闻记者第一次联系周金宇时,他正在外面忙碌。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旨在将实验室的先进成果转化为真正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产品。 “创业意味着走出舒适区,进入新的领域,这是需要勇气的事情。”周瑾瑜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担任“隐鹰”团队队长后,及时调整团队定位,从传统的纯科研型团队转型升级为以科研为主的复合型团队,取得了成绩以转型为主要职责,同时兼顾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
创业之初,周金宇走遍各地,向家里有公司的同学请教,联系兰州大学相关单位、创业校友等身边的人和机构。他虚心求教,潜心探索,努力与投资者、生产单位、潜在客户等群体建立联系。 。 2018年11月以来,周金宇带领团队注册了甘肃藏盈稀土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直接带领60多名大学生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20年,周金宇整合自己的创业成果,作为负责人创建了“Zhenra——全球首个稀土基多模动态光学防伪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0 CITC创业大赛全国第12名等国家级竞赛荣誉。
同学眼中的“大神”
周瑾瑜气质沉稳,是那种可以坐下来搞科研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个“学者”。
无锡被誉为“二胡之乡”。来自这里的周瑾瑜,在二胡的熏陶下长大,小学时就通过了二胡业余十级。此外,他还喜欢尝试游泳、羽毛球、滑雪、越野等运动。他本科期间曾担任学院主办队队长……
周金玉是一名党员。 2019年,在兰州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上,周金宇作为本科生代表阐述了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2020年12月,在团省委组织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学习分享会上,周金宇作为青年代表发言,讲述了自己对青年创新创业的理解。他还担任兰州大学第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宣传团成员,用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激励身边的人。
2020年COVID-19疫情发生时,恰逢寒假。身在家乡的周金宇积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工作,累计志愿服务超过21天。 “我的父母都是党员,一直在防疫第一线。成为党员后,我也深感责任重大,也感受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今年兰州疫情期间,周金宇再次成为志愿者,负责两栋楼学生宿舍和新闻学院办公楼的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和指导。
国家奖学金、隆基奖学金、科研创新一等奖学金、甘肃省“好青年”、甘肃省优秀毕业生、兰州大学“百名学生党员标兵”、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会员等……这些年来,这位同学眼中的“大神”获得了很多荣誉。 “最美大学生”是他闪亮的青春履历中最生动的注脚之一。
审稿人:杨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