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咖啡 2025年文学刊物开年新作盘点:余华、金宇澄、阿来等名家新作亮相,90后作家东来长篇首登当代
各大文学刊物新年“第一”卷如期而至,带来各种惊喜:《收获》带来余华的两篇新散文和金玉成的艺术家自传; 《十月》带来阿来非凡的故事新虚构作品《黄河源头》和新栏目《‘县’出发了》; 《花城》带来王蒙最新中篇小说《夏日思念》; 《上海文学》刊载四十年前《冈底斯的诱惑》后先锋作家马远新作《动物山》……
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和陌生的名字出现在各大刊物上。比如,年初《当代》头条推出了董莱的新小说。这是《当代》首次发表90后作家的小说; 《萌芽》邀请了芥川龙之介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日本作家渡谷丽莎。获奖者进行对话; 《天涯》特别策划了“自然投稿的新文学作家”小系列,重点推出三部“从邮箱里挖出来”的新作; 《人民文学》的《人民评论》依然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真诚评论。
进入新的一年,我们既有对更新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幸运的是,文学一直存在。我们在每一个字句中都能看到时代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精神的碰撞。我们从中获得一种陪伴、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2025年,欢迎来到文学世界。
《人民文学》2025年第1期
《人民文学》以李凤群小说《会唱歌》重磅推出新年。这是一本“未来小说”。在智者与自然人、迷茫与平和的急剧转变中,作品始终以悲悯的感性对待每个人物,同时又以警惕的理性守护着现状与应有的界限。在干扰因素日益复杂的代际峡谷中,构建着一个关于上帝下落的生命故事。
香普的《抢!敦煌!》是同名长篇小说的一部分,景深雄伟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场景精心还原,人物刻画细致;唐成南的《苍苍河》结合了三个平行时空的往返,所有带着好奇探寻的故事的去向都靠近岸边、水边。
还有叶弥、江扬才让、李唐的短篇小说,白更生、彭程、罗大全的散文,以及胡弦、孟远、钟世文的诗歌,给读者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在新的一年里。多彩的可能性。
《收获》2025年第一期
《收获》开年带来几部大热剧。
余华的两篇新文捕捉了文学和音乐中的思想,《卡夫卡的《原谅我》》从甲虫格雷戈尔·萨姆萨到绝食者直至死亡,无论生活多么畸形,人们永远无法控制自己;而当在法国裸体海滩遇到“Sati's”时,谁会是害羞的人呢?
“现在更喜欢画画而不是写作”的金玉成带来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五万字书《紧紧束缚肉体》。这是金玉成作为艺术家的精神自传,也是上海的个人史。
还有朱勇的新栏目《故宫寻美》、陈继明的新小说《大声独白》、孙频的中篇小说《地下森林》、林菊的中篇小说《重返暗河》、陈春城的短片故事《山石》等。痛苦背后的真相、矿井里的秘密、道课中隐藏的故事……带我们走进每一个“人间世界”。
《十月》2025年第一期
《十月》以阿来非虚构新作《黄河源头》的推出开启新年头条。这是一篇“贴近地面飞行”的书写,扎实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对黄河源头的实地考察。这也是一部将科学与人文、史实与当代经验相结合的作品,展现了人与地球的相互依存。
邓一光的新作《海上欢谈》堪称对珠三角三十年来发展史的高度个人化回顾。主角其实是从未出现过的“她”,是在千万农民工中“消失”的“她”。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在三十二年的注视“她”中得到了升华。
此外,《十月》2025年推出新栏目《‘县’正在起步》,倡导文学的田野方法,聚焦城乡流动中千千万万个体的生活体验,生动地发现“我们的邻里”。生活场景”呈现更当下、更具体的“县城”、乡镇体验。
《花城》2025年第一期
《花城》以“人民艺术家”王蒙的新中篇小说《夏日思念》开启新年。每年夏天到来时,好朋友和坏朋友的老故事都会再次出现。小说在主人公W的引领下,勾勒出几位曾经引领文坛的“校长”的肖像。
作家魏巍新年在《花城》开设“魏巍专栏·他们在写作”,开篇迎来《安妮·埃尔诺:勇敢而脆弱的芦苇》。这是微微的个人读书笔记,也是女作家之间的一次思想碰撞。
《中国叙事》栏目推出陈建功长篇非小说类作品《当我肮脏时请爱我们》;石树青的《故乡重录》写了四组消失多年的人物故事,从平凡中透露出真爱,从日常中透露出不平凡;还有郑小琼的新诗《城市的节气》、阿乙的散文《万年历抄本》等,欢迎读者在新年里阅读。
《当代》2025年第一期
《当代》以东来的标题“跨越十字路口”开年。这是《当代》首次发表90后作家的小说。该作品关注当今年轻人的社会流动性和精神成长。主角在少年时被电视剧选中,与都市少年“交换人生”。人生的差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跨越地域、阶级、文化障碍“向上”的冲动从此成为主宰他命运的关键词。
同期,韩东、刘建东、阿原、魏思潇等作家的中短篇新作也将推出; “发现”栏目将推出林菊作品短集;深受读者喜爱的《宝鸡原野》、《梁红英》栏目新年将继续;此外,张平、徐桂香、何怀红等知名人士的不同个性、不同观点的文章也将陆续发布。
《中国作家》2025年第一期
2025年,《中国作家》将迎来创刊40周年。
《文学版》头条推出“王蒙谈《聊斋》”栏目。栏目从《聊斋志异》文本中提取故事样本,探秘、评论、讨论,幽默独特,犹如文字版的《吐槽大会脱口秀》;毛奖获得者杨志军带来新短篇小说《今日尼玛村选举》;与“中国科幻星云奖”组委会联合设立的“科幻星云”栏目也成为新年一大亮点。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纪录片版”推出长篇纪录片《遵义三天》。由于长征的艰辛,遵义会议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录或照片,只有零星的回忆文章。作者在大量资料收集和研究的基础上,用文学的形式回顾了为期三天的遵义会议,揭示了很多。历史资料鲜为人知。
“影视版”开设“抗战胜利80周年”专栏,推出徐桂香电视文学剧本《燃烧的河流》。剧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描绘了中国人民面对国敌、家庭困难的英勇抗战场面。今年还推出了“大众点评”栏目,让公众成为影视批评者和创作推动者。
《中山》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中山》将继续以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为主。小说方面,著名作家和青年作家同台,呈现新作。在“中山”特色栏目方面,继续开设著名学者陈平原、夏晓红夫妇的“云卷云书”栏目和雷平阳的“泥丸笔记”栏目。前者以每期一篇文章的频率分享两位学者学术生涯中的人和事以及他们的观察和思考;后者继续探索隐藏在云南山水之中的文化符号。
此外,学者、作家李杰飞将带着他的新专栏《认识秦鲁》回归,从第一篇《建国之基》开始,对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进行仔细阅读和深入描述。
《作家》2025年第一期
年初《作家》“作家走廊”栏目带来毕飞宇专访,从创作逻辑和作家经历出发,剖析鲁迅的小说手法和理性精神,关注有血有肉。生活质感,探索当代人的精神脉络。
本期小说内容也十分丰富:唐成南反复穿梭于现实与记忆中,书写乡村的厚重与轻盈;姬宇投入历史的海洋,追寻神秘现实中的回声;邓一光、赵宇、徐一洛、一夫的新作拍摄于香港的露台、乡村的屋顶、餐厅、北京的圈子里。镜头扫过世间的悲欢离合、男女之爱、人间冷暖。
此外,还有名家散文、视频故事、自然写生、诗评等丰富内容。
《山花》2025年第一期
《山花》以李清溪的新中篇小说《角马咖啡》和程骄阳的新短篇小说《海胆刺儿》拉开新年序幕。 《辣椒妈咖啡》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工厂技术员受厂长委托寻找女儿的故事; 《海胆刺儿》探讨了一位悲惨母亲的故事,以及她孩子身上长出海胆刺的故事。主题是身份、与家庭的疏离和自我救赎。
蒋载的《四叶草》专栏,隐喻小说展现了精神控制和家庭暴力的问题,诗歌读起来亲密而悲伤,散文分析了奥登诗歌的复杂性;坦帕·桑的《亚当的肋骨》通过海外出版,通过生活经历探索女性力量特征;王威廉的《那不勒斯,你让所有人都爱你》对那不勒斯深厚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亲身体验和反思;陈应松的散文《幽谷》描写了神农架四时的景色;本期还介绍了小说家杨光的新诗。
《青春文学》2025年第一期
新的一年,《青春文学》继续聚焦青春、城市、现代化,展示青年作家风采,致力于立体呈现都市文学的创作风采。周万晶神秘扎实的作品与陈富民精致独特的论述共同揭开了小说与理论文章呼应的新“城市”栏目。
在“小说”栏目中,海飞和吴文俊的创作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风格:海飞从古代谍战系列的创作走向当下生活,以内敛内敛的文笔探索女性心理维度的微妙;吴文俊在现实中不断探索创作之路,以轻松童趣的笔触书写女性的反思与觉醒,轻盈而有力。还有纱帽之花书写的雪山、高原、村庄、云海等意象体验,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中隐藏着一种明显的归家感。
《北京文学》2025年第一期
年初的《北京文学》“优秀作品推荐”栏目推出了陈赫的最新力作《织布者》,讲述了一个新华侨的故事。
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 《北京文学》发表马树琴创作的中长篇报告文学《韦国源和他的兄弟》,再现了昔日山河破碎时勇者的身心奉献。
“走向世界”栏目于去年10月推出,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撰写海外生活经历、跨文化经历。本期推出作家张岭“徒步游牧”系列非洲散文第五期,呈现敏锐而丰富的“张岭式”非洲体验。
运营第三年的《新北京作家团》栏目也有重要收获。新锐作家刘挺的《富贵如云》为当代文学贡献了“富贵哥”这样生动传神的北京人物形象。
《上海文学》2025年第1期
《上海文学》今年首期恢复“短篇小说特刊”,出版了一批5000字左右的短篇小说,以青年作家为骨干,题材不同,展现了作家不同的视角和视角。写作特点。
1985年,先锋作家马远在《上海文学》发表了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 2025年伊始,马原带来新作《动物山》。四十年后,先锋作家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有待读者去发现。
《文学访谈》刊登了陈丹青、金宇城、令胡蕾的对话《谁在改变上海》。 《老上海》展开了自己对上海的记忆,充满了画面感。陈存的《网络纪事》专栏《看见木心》在内容上与之呼应,与木心和文学相关的记忆在时间的尘埃中重新浮现。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这里的空闲时间”栏目“明德丽女孩”,是年轻一代对祖先的回顾。
《长江文艺》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长江文艺》中,邱珊珊的《白云》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这是超越世俗婚姻和斑驳岁月的天真内敛的中国式浪漫;阿原的《马蒂斯在哪里》以一只精神狗的视角审视现代社会不同群体的情感生活和老年处境;两部小说都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主观表达提供了具体而精美的叙事样本。
散文栏目《唐诗》《茶道》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中国故事的具体表达。
同时,翻译家黄宇宁推出全新栏目“艺术与文学”,从经典入手,对作品的故事讲述、小说创作手法、前世今生进行专业深入的解读。
《江南》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的《江南》将增加几个新栏目。一有金庸的地理专栏。金庸弟子、金庸作品研究者吕敦济带来了他的第一篇文章《终南山麓追忆杨过》。他重温金庸作品中的英雄地点,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世界的踪迹;
第二个有“东明夕影”栏目。文学研究者“跨界”研究古代文学的现象,体现了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当代学者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评论家孟繁华在第一篇《“古人心”的追问与猜想》中,论述了黄德海的《今读史记》;
三是滨临读书栏目,刊登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本期介绍儿童文学作家唐唐的三部作品。它们是儿童的故事,也是成人的童话。此外,《江南》推出李婷的长篇小说《岛心水》、薛朝伟的短篇小说头条《饱的故事》。
《大家》2025年第一期
《大家》年初在《想象时空》上发表了李之瞻、刘旭、王大野、小畅的小说;在《物与言》上发表费廉、杨碧薇的散文;出版有包惠仪、王冬冬诗等。青年作家的作品基本占总长度的80%。从长度上看,凸显了《大家》2025年的青春本色。
“学者自习室”或“作家自习室”将邀请国内一线学者,用自习室、阅读、写作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第一期邀请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赵一恒教授。
2025年新增“学者畅谈”栏目,将邀请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当下文学热点问题,例如创意写作能否培养作家、AI时代的写作等,以期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今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大家》将不再直接使用作者的照片,而是邀请著名版画家、昆明大学艺术系教授董金峰来雕刻版画。
《天涯》2025年第一期
《天涯》年初聚焦生态和乡村建设。以画册的形式,汇集了韩少功、王潜、孙革等作家、学者的思想。它呈现了当今世界的生态困境和乡村建设的思想资源,回应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代。问题。
小说方面,除了名家新作,《天涯》还策划了“自然投稿新文才”小集,重点关注郑力的《传记》、姜维的《夏天的雪橇》和茹君的《 《我真的很想跳舞》》。这三部新人新作,都是“从邮箱里挖出来的”,十分犀利。
散文方面,在短文集《世界上的父亲》中,许多作家根据父辈的生活史,编织了一部小小的时代编年史。
《香草》2025年第一期
2025年,《香草》将从208页扩充至260页,并新增“新创作”、“写作课”、“复调”三个栏目,以应对当前“写作”和“写作”的创新变化。 《文学》:张莉主持的《新创作》聚焦高校创意写作场景;范迎春、邹作发起的“写作课”,重点解读经典文本,尤其是其与写作教学的关系;黄德海主持的《复调》探讨文学热点话题,首期发表赵松、李宏伟、刘大贤的文章对“文学创新”主题进行深入解读。
第一期《作家简报》栏目重点介绍了许酸酸的两本小说,并邀请了韩松洛进行点评。此外,诗歌栏目更名为《香草诗人》,创刊号刊登了郑小琼的一套新作品。霍俊明还受邀解读“打工诗人”的阅读效果史。
《芙蓉》2025年第一期
年初,《芙蓉》重点推出邱华东的小说《龟兹长歌》,反映古丝绸之路上龟兹的民俗风情、音乐文化、历史命运。思考历史,审视当下的启示。
此外,老滕的中篇代表作《自愈者》即将上映,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时代典型的时代病抑郁症;中短篇小说将推出石中山写爱国主义的《德师》、林培元写家乡潮汕的《重庆》。 《旅行》、东君开创性的《什么也没发生》、张学冬直击现实的《白夜来了还是叶恋的梦》、牛玉和反映山地乡村巨变的《听风过深山》。 。
散文栏目发表蒋子的《一个人从这里走开》、陈念熙的《黄花集》等,穿越古今,视角底层,关注大局。次。郭晓野的《相见》诗也值得一读。
《西湖》2025年第一期
2025年《西湖》创刊号“新锐”栏目中,姚十一的小说《杀死天鹅》文笔冰冷简洁,通过童年的每一个细节展现了因亲情冷漠而造成的伤害。
在“实力”栏目中,陆远的小说《康国来客》用丰富而澎湃的文字,构建了一座生动的唐代洛阳城,人物行走其中,各种风景随处可见;梁鼐的小说《树洞》由多年前写下的书信串起扑朔迷离的案件,九二七的小说《米市》则以曲折、细腻、温柔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女孩收割稻子的旅程。
今年,《西湖》还推出了新栏目“日读经典”和“小说家评”。在前者中,散步表明契诃夫“巧妙地写下了普通人精神上的某些光明或阴暗的时刻”。后者是小说家以评论形式写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本期东君提出“夜之语与昼之语”。
《联合课堂》是对余华《山谷微风》的讨论。
《清明》2025年第一期
《清明》年初有小说特刊。王松的小说《叔叔的纽约》推出。小说揭示了两代人对于出国的不同态度。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对人性的认识。酷刑;出版了陈继一的《回通州》、陈时旭的《洪湖》、于叔平的《闲太后》等中短篇小说,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理想与现实,描写人的成长。
此外,新的一年,《清明》除了维持“AI与创作”栏目外,还将新设“听雨和尚之家”和王千的“文学云”两个栏目,为读者提供除了他们的作品之外还有文学。信息阅读。本刊特文《现实主义与先锋血统》还邀请文学评论家王春霖对2024年《清明》小说进行梳理。
《湖南文学》2025年第1期
新年伊始,《湖南文学》在《焦点》上推出了韦思潇的中篇小说《访谈》。本作品描述的对象是小镇里的公交车司机、送货员、保安队长、小商贩等。他们曾经有过一段喧嚣而精彩的青春。进入中年之后,有的已经去世,大部分已经陷入了深深的衰落之中。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谷底,还在小镇上“流浪”。此外,本期小说还有冬子的《热烈欢迎》、陈崇正的《不周山》、穆萨的《人与狗之间》。
《本土》栏目首期推出先锋作家薛亦伟的专辑。在采访中,他深情地回忆了家乡长沙的辉煌岁月,而他的朋友批评家林刚、杨燮则从理性的角度对他进行了分析。 《归来》的深度和魅力。
新栏目“细读”推出作家邹藻系列小说解读文章。第一期为新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作品《植物妻》细读。
《四川文学》2025年第1期
2025年,《四川文学》将整合栏目,将长、中、短篇小说归为“叙事文本”,散文杂文归为“散文高地”,逐步探索文体呈现的新可能性。
“新诗景”和“十二经典目光”将成为每期常设栏目。在题材和写作方法上,没有死板的模式,只有文字作为引导。基本风格是观察现实、回应时代、探讨人性、写世界。创刊号出版的青年作家田凤台的中篇小说《连山易》,用神秘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民俗风情和人性的微妙。既有文化底蕴,又拥抱当下,构思精巧,融会贯通;小苏的短篇小说《老傻子的网恋简史》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了中年危机和婚姻中的背叛与忠诚。
《广州文艺》2025年第一期
2025年,《广州文艺》将把此前的“新南方论坛”栏目改为“‘广州+’城市文学论坛”,即从广州出发,放眼全球重要城市的城市文学; 《新诗》栏目邀请诗人黄立海主持,篇幅将增加外国诗人的权重。
第一期中短篇小说以男女爱情为主。孙宇的《城市故事》和强文的《大浪不破》聚焦城市未婚男女的情感纠葛;温文锦的《雨不该这样》《蓝色》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方的都市爱情故事;钱星的短篇小说《火》用不同的叙事视角书写了黑暗中人性的微光。
《萌芽》2025年第一期
2025年《萌芽》将迈入第70个年头。1月1日出版的《萌芽》第763期邀请日本作家渡谷丽莎对话,回顾时代的变迁和“80后”作家的选择。
19岁时,正在读大学一年级的丽莎·渡谷凭借小说《被踢回来的人》获得了芥川龙之介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二十年后,渡谷丽莎应“上海写作计划”的邀请来到上海。在这次长谈中,她分析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和创作方法,也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学习汉语与中国的关系。文化体验。
《怨恨》一月号还推出了90后作家叶阳丽的小说《不愿走》、作家西日原雨的小说《酒吧叙事》、台湾作家陈的散文《盆地过盆地》丽文。 《新观念写作》栏目发表姜雨桐的文章《The Done Done》。
澎湃新闻记者 罗欣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