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董传宗王艳秋夫妇:从有机蔬菜到食用菌,北辰果菜种植合作社的创业之路

发布时间:2025-01-24 18:03:24 点击量:

核心阅读

从有机蔬菜到食用菌,北辰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董传宗、王艳秋多年来坚持不懈探索,打通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链。在此基础上,他们发展第三产业,找到了一条产业发展与村民收入一体化的创业之路。

到达黑龙江省克东县前锋镇红升村,不远处,一排排保温大棚和彩钢加工厂格外引人注目。加工厂门口进进出出工人们,忙着推着小车运送细菌。原料。

这里是克东县北辰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者董传宗和王艳秋都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怀揣着田园梦,两人从城市回到乡村,面对挫折,拥抱惊喜。这些年来,他们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决心更加坚定。

从零到一,从阻力开始

时间指针拨回到2013年4月。

探索创业问题的方法_创业 问题探索_探索创业问题怎么写

大学毕业后在沉阳生活了两年的董传宗和王艳秋,没有打招呼就回到了家乡。父亲董玉良以为小两口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便高兴地去厨房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

几杯酒下肚后,董传宗向父亲低声说出了实情。夫妻俩已经从城里辞职了,打算回家种菜谋生。 “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对返乡创业有很多支持政策。如果找到了正确的方式,一定会有所作为。”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仅要吃饱,更注重吃好。我们黑土地自然条件好,发展绿色农业潜力巨大……”王雁秋在一旁帮忙,话还没说完,董玉良就瞪了他一眼。

父亲想了半天,叹了口气:“家里有一些大棚,就让你们两个照顾吧。”在他看来,年轻人没有性格,吃过苦了自然会放弃。立下文件,写下温室借条后,董传宗也松了口气,下定决心要做点好事。

两个月后,北辰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老温室已经使用了15年。董传宗和王艳秋花了10万多元的积蓄进行装修维护,种植西红柿、黄瓜、豆类,不使用农药化肥,追求绿色有机。

创业 问题探索_探索创业问题怎么写_探索创业问题的方法

“没想到,果蔬上市后,不但产量低,而且品质也不好,而且个个看上去参差不齐。”王艳秋说,当时绿色、有机的理念在当地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优质的果蔬卖不出去。价格不错,前两年就亏了4万到5万元。

“用坏网捕鱼,徒劳无益”。董玉良讽刺地说,趁机拿出欠条“施压”,“赶紧收拾行李回城吧,债务不用再提了。”

没想到儿子比他还要固执,什么话也不肯说。董玉良无奈,只好齐心协力想办法:“当地很少有食用菌种植,也许是个好办法。”

从一到二,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这是一扇财富之门。

王艳秋也举手支持从蔬菜转向食用菌。她的家乡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克东县润金乡。每年夏秋两季,进山采蘑菇是一大乐趣。

种植食用菌面临许多挑战。为了闯过技术关,2015年春天,董传宗联系多方,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找到了种植大户,前来向老师学习技术。回到家乡后,他买了7万根细菌棒,并妥善保管。

“食用菌的种植对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要求非常高。”那些年,年轻夫妇很少能睡个整觉。 “晚上在手机上设置闹钟,每隔几个小时你就得起床查看一下。”

进入采摘期,两人更加忙碌。 “我半夜一两点就起床去摘,骑着电动车去20公里外的县城赶早市。”王艳秋说:“白天回来就要忙着照顾、保养,累得站着就能睡着。”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成为问题。 “大多数食用菌的保质期最多只有三天,6月到10月上市时,当地市场消化困难,价格已经跌到每斤不到几毛钱。”董传宗苦笑道。

没有什么技巧,只有努力。董传宗带着货物来到五大连池、北安等地的批发市场,一一走访摊位,一一询问店铺。

对方见他戴着眼镜,神色虚弱,忍不住嘀咕了一声。打开包装盒后,我们看到平菇厚实肉质,滑菇均匀张开。仔细一看,该货没有混入水或其他杂质。客商心中的疑虑烟消云散,供货协议顺利达成。

探索创业问题怎么写_探索创业问题的方法_创业 问题探索

虽然销售渠道终于打通了,但新鲜食用菌的价格仍然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018年,该县通过产业扶贫投资360余万元,建成800平方米的食用菌腌制品加工车间和240平方米的冷库一座。

根据协议,合作社负责项目运营,同时通过入股、分红、就业等方式增加该村60余户农民收入。

“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可以有效规避市场波动,提高产品附加值。”董传宗表示,合作社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净利润近90万元。

从二到三,引领农民致富之路

这几天,几十名工人正忙着制作蘑菇棒,为今年的生产做准备。

加工厂细菌学车间里,锅杀菌、冷却、细菌培养、接种入袋、上架发酵等流程井然有序。 62岁的脱贫户罗艳珍正在忙着装袋、制作蘑菇棒。 “我的妻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我还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生活很拮据。”

2019年,王艳秋将罗艳珍招入工厂。 “工资是计件制的,一天能挣100多元。”那一年,罗艳珍摆脱了贫困。

罗艳珍并不是唯一一个收入增加的人。目前合作社有固定职工50人,灵活职工150余人,其中一半以上是本乡户籍,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随着合作社逐渐步入正轨,夫妻俩有了新的想法。 2021年7月底,在县里的支持下,红升村走上了农业与旅游融合之路。路的一侧,数十个大棚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另一边,一家农家餐厅开业了。

王艳秋聘请了县里的厨师,设计了30多道新菜,主料是食用菌。 “周末和节假日,每天至少能订四五桌,开业五个月收入近20万元。”王艳秋一脸欣喜。

“创业之路艰难坎坷,但有多少人回到家乡务农务农。夫妻共筑田园梦,历经磨难结出硕果。”合作社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首小诗。如今,董传宗、王艳秋已成为克东县青年返乡创业的典型。

近年来,克东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为创业者统筹工厂、土地等基础设施,还提供创业补贴、奖励补贴等。全县累计吸引了142名返乡创业人才,他们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带入农村,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克东县委书记李传柱说。 (本报记者 郝英灿)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