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津生下乡插队知青往事:从苦涩酸楚到温馨和谐的婚姻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听故事的主人公金金生师傅讲讲他作为知青下乡入队的往事,以及他在婚姻中的坎坷经历。
1969年2月6日,是金金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当天早餐后,17岁的初中毕业生金金生和一群初中同学含泪告别前来送行的父母亲友,登上了从天津出发的公交车。来到河北省青县,开始了他们的下乡之旅。下乡插队的知青之旅。
图片来源网络
这天天快黑的时候,金金生和他的十二名天津知青乘坐两辆马车来到了马场大队。其中六人,六名男知青,六名女知青,被分到了马场第五队。五队马厩旁的土坯房是十二名天津知青的临时住所。当时,村民们说,这里有一个知青点。
第五队的队长叫安宇中。他大约五十岁了。他身材矮小,略显肥胖,一张黝黑的脸,一双大眼睛透露着坚毅和力量。安队长虽然表情严肃,但是却很单纯善良。知青们住的地方他已经提前收拾好了,土炕很热。知青们到来的时候,两名女委员正在为知青们准备晚饭。
老乡们把知青们的行李全部搬进屋里,摆放整齐后,晚饭就做好了。村民们知识渊博。眼看着知青们要吃晚饭了,大家都回家了。安队长端来了两半盆热水,让大家洗手吃饭。他支起一块旧门板,上面放着两张矮凳,供大家当餐桌用。
第一顿晚餐很简单,就是白菜炖肉,萝卜丝炖豆腐,还有半碗咸菜。主食是蒸馒头和半锅菜汤。这顿晚餐大家都很满意,玩得很开心。然而,当看到忙碌的阿姨和小姑娘时,知青们却感到有些遗憾。他们只干活,不吃饭。安队长还说他想回家吃饭,但是是知青逼着他和大家一起吃饭。
吃完晚饭,正当阿姨和女孩洗锅洗碗的时候,安队长把大家叫到了一起,说道:“马上就要过年了,现在正值农闲季节,田里也没什么重要的事。你干农活可以休息一天,我带你去砍几天芦苇,做饭烧炕都离不开柴火,所以当务之急是先解决烧柴的问题。”
等阿姨和女孩洗完碗,收拾好后,安队长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原来,这位阿姨是该队副队长于庆文的妻子。安队长让知青们叫她于阿姨。这个少女的名字叫孙小英。她是球队会计孙旭胜家的大女儿。十七岁的时候,安队长让知青们叫她小英姐。
第二天吃完早饭,安队长和孙会计就开着马车去了知青们住的地方。安队长说要去公社供销社买镰刀农具,询问知青们需要买什么东西可以坐在那里。跟着马车走吧。
女知青觉得冷,说没有什么可买的。金金生和一位名叫杨和平的男性知青说,反正家里没什么事可做,想去公社供销社熟悉一下这里的交通。
马场大队距离公社车站不到十里。安队长开着马车缓慢颠簸,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公社供销社。供销社的规模不小。日用杂货、农具专柜占据了供销社近一半的空间。然后是烟、酒、糖、茶和副食品,还有布鞋、袜子。只是食物不能随意买。许多产品需要凭票购买。
安队长和孙会计买了十几把镰刀、两把铲子,还有两个水桶、一根扁担、一把扫帚,都是给知青们的。金金生和杨和平没有买任何东西,只是乘坐免费马车去供销社散步。
当天下午,安队长将新买的十几把镰刀全部带回了家中,用磨刀石打磨了一下,让刀刃变得非常锋利。然后我又把镰刀柄打磨了一下,感觉光滑了,不再划伤我的手了。安队长松了口气。知青们都是小孩子,他什么都要为他们操心。
金金生第一次去砍芦苇,就遇到了尴尬。下午就要收工的时候,金金生发现了一片茂密的芦苇丛。他跑过去一看,发现有一条小河沟,里面结了厚厚的冰。金金生站在冰面上,艰难地迈着脚步。没想到,冰面突然崩塌,下面的水流淌了。虽然水很浅,金金生的两只棉鞋还是湿透了。
回到住处,大家把砍下来的芦苇堆放在墙脚处。安队长和孙会计驾着马车去喂马。金金生急忙跑进屋,找出一双解放鞋,把湿透的棉鞋换了出来。 ,拿到厨房去,他要把棉鞋晒干,明天还要去砍芦苇。
孙小英看到靳金生正在坑里烤棉鞋,就对他说:“你先去洗手吃饭,一会儿我帮你烤。”金金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谢谢小樱小姐。”
等金金生吃完,孙晓英已经把金金生的棉鞋晒干了。孙小英见靳金生吃完了,就笑着对他说道:“你坐在这里慢慢烤,别烧焦了,我去洗锅洗碗。”孙小英把手里的棉鞋递给金金生,她就去洗锅碗瓢盆了。
孙晓英洗完锅碗瓢盆,本来是要帮靳锦生烤棉鞋的,靳锦生却笑道:“天都黑了,你赶紧回家吧,我慢慢烤,差不多了。”反正都干了。”
吃完晚饭,知青们都倒在火炕上,砍芦苇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所有人都累得浑身酸痛,真的一点力气都没有。金金生一个人坐在坑里,继续烤棉鞋。见棉鞋都快被烤焦了,他把两只棉鞋立在火边,跑向院子里的小屋。
仅仅五六分钟,靳金生回到厨房,就看到自己的一只棉鞋上着火了。金金生将棉鞋上的火焰踩灭后,拿起棉鞋一看,根本穿不起来。看着另一只热气腾腾的棉鞋,靳金生差点就哭了。
知青们还没起床,余阿姨和孙小英就来给他们做饭了。吃完早饭,靳金生等人就要去砍芦苇了。孙晓英看到金金生穿着棉鞋,脚上还穿着单鞋,便询问金金生发生了什么事。金金生苦笑道:“那只棉鞋烧焦了,不能再穿了。” “腊月这么冷,你穿单鞋去砍芦苇,脚会冻着的,你等一下,我回家去叫我爸,我给你穿双棉鞋。”孙晓英说完,转身就往家跑。
过了一会儿,孙小英拿来了一双父亲穿过的旧棉鞋。金金生在脚上试了一下,发现非常合脚。一连几天,金金生都穿着孙小英送给他的那双旧棉鞋砍芦苇。说实话,如果不是那双旧棉鞋,靳金生的日子真的过得很艰难,因为春节前几天太冷了,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十多度。
春节过后几天,据靳金生回忆,当时似乎是正月初六。中途(上午十点左右),孙小英来给知青们做午饭。她怀里抱着一双新棉鞋。
金金生正要去打水,孙小英拦住了他,说道:“我学了给你做一双棉鞋,不知道合不合脚,你试试吧。”金金生说了声谢谢,放下了水桶,接过孙晓英递过来的那个。我穿上棉鞋,跑到屋里,坐在炕边上,穿上我的新棉鞋。
新买的棉鞋也很合脚,只是感觉有点紧。孙晓英说,新鞋要紧一点,穿了就会松一点。看着脚上的新棉鞋,再看看孙小英,金金生心里暖洋洋的,感动极了。他微笑着说道:“小樱姐姐,谢谢你!” “不客气,我第一次学,鞋子不好看,别笑我。”说完,孙晓英红着脸低下了头。
就这样,金金生和孙小英越来越熟悉,感情也越来越好。后来金金生才知道,孙小英的生日是腊月二十九,而他的生日是正月初五。两人年龄相差近一岁,他却一直叫她小樱姐姐。
因为孙小英给金金生做了一双棉鞋,于阿姨还跟金金生开玩笑说:“你穿了孙小英做的鞋,以后就得嫁给她了。”靳锦生虽然也知道于婶是在开玩笑,但他还是感觉到了。尴尬又自我意识。
不知不觉中,金金生渐渐喜欢上了孙晓英。一天没见到孙晓英,他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孙小英还经常给金金生带来好吃的,帮他补衣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金金生和孙晓英有这个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1974年秋天,县粮库招工人时,安队长问金金生愿不愿意到粮库当工人。金金生表示,他不想去粮库提麻袋,想看看天津是否还招工人。事实上,金金生并不想去粮库当工人。他不想离开孙晓英,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如果不是父母反对,他早就公开和孙晓英的关系了。
到了1975年底,金金生的父母仍然不同意他与农村一个农村姑娘的爱情和婚姻。孙小英和她的父母都很着急,因为当时比她小的女孩都已经结婚了,而她和金金生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证实。
一天中午,安队长问金金生:“金生,你看小英年纪也不小了,你们两个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孙会计让我问你,你有什么打算?” “队长,我已经想好了,无论父母同意与否,明年春天我都会和小英登记结婚。”金金生表明了态度,安队长赶紧将金金生的说法告知了孙会计。
1976年夏天,金金生和孙小英不顾父母的反对领了结婚证。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并暂时住在知青们原来住过的土坯房里。
婚后的生活简单而幸福。两个人彼此相爱,互相体贴。虽然生活很苦,但他们心里却感到很甜蜜、很幸福。
一年后,孙小英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金金生给女儿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玉馨。女儿一个月大后,金金生想带着妻女回天津。他也想念他的父母。但他的父母始终没有原谅他,他也不敢回天津。他不想再惹父母生气。
又一年过去了,仍有三名天津知青加入马场大队并定居于此。一个是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赵秀蓉,一个是家境贫寒的杨芳怡,还有一个是金金生。 1979年下半年,杨芳义也回到了天津,所有加入队列的知青都可以返回城市。由于靳金生已与当地农民结婚成家,他不遵守知青返城政策,一直无法回城。
看着别人招工回城,金金生心里开始不平衡。当时和他一起排队的知青每个月都在领工资,而他只能挣工分。辛苦了一年,也只能填饱肚子。看到挣工资的同学个个都戴着手表,他连想都不敢想。
金金生两次到公社知青办咨询。知青办工作人员告诉他,目前还没有跳槽嫁给当地农民的知青回城的政策。若招聘名额较多,可优先考虑。
又等了半年,金金生没能找到工作,也没有收到可以回城的消息。他又到公社知青办咨询。工作人员的答复是,除了办理离婚手续回城,没有其他办法。
从公社知青办回到家。金金生在炕上躺了三天,不吃不喝。这可把孙小英吓坏了。她摸了摸金金生的额头,道:“你怎么了?要不去卫生院看看吧?”不吃的话就不好了。” “小英,我们离婚吧。”金金生突然提出离婚的要求。
这下孙小英更加害怕了。她哽咽道:“我做错了什么?你告诉我,我会改正的,只要你不生气,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 “小樱,你听我说,我的意思是,我们去公社办了离婚证,我就可以回天津去打工挣工资了,到时候我就可以带你和孩子来天津,我们一家人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金金生说完,紧紧握住。孙晓英将她搂在怀里。
过了一会儿,孙小英哽咽地说:“我听你的……”就这样,金金生和孙小英偷偷办理了离婚手续。当时,大队干部拒绝开具介绍信。金金生表示自己想离婚,这样他就可以回城了。他还给大队干部买了两瓶酒。
三个月后,金金生回到天津,户口也迁回天津。当父母问他为什么一个人回来时,金金生淡淡地说:“我和孙小英离婚了。”
回到天津不久,金金生就被分配到燃料公司所属煤场当煤炭送货员。每个月领到工资后,金金生都会给孙小英寄十五块钱,说是对女儿的支持。半年后,母亲办理了退休手续,金金生接手,去了国棉厂,成为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正式工人。
金金生办理完继承手续后,金金生的母亲就开始为金金生物色人选。金金生表示,自己没有再结婚的打算,暂时不想考虑个人问题。金金生始终不敢说出实情。他并没有说要带孙小英夫妇来天津。他担心父母不接受孙晓英。
说实话,金金生当时的想法就动摇了。一是户籍问题。即使把孙小英和女儿带到天津一起生活,户口也解决不了,吃饭也成问题。其次,同学朋友也劝他,既然办了离婚手续,不如在城里找个女孩算了,何必再担心呢。金金生其实也考虑过这个想法。他还想找一个在城里有工作的女孩结婚,和单位的女孩约会一段时间。
一天晚上,金金生从睡梦中醒来,梦见了孙小英母女。孙小英给他做鞋子、给他吃好吃的那一幕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仿佛听到了安队长的责骂:孙小英十七岁的时候就给你做了一双棉鞋。太好了,你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你怎么忍心抛下妻女,做出如此缺德的事?
靳金生的心里顿时乱成一团。他挣扎了好几天,终于和女孩分手了。他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孙小英虽然每个月都会收到金金生的汇款,但她心里还是忐忑不安。随后,她将与金金生办理离婚手续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她妈妈很生气,指着她的鼻子说:“你这个白痴,你被他骗了,他不要你和你妈妈了。” ”
听了妈妈的话,孙晓英也害怕了。靳锦生来城里一年了,还没有回来接她。她还担心靳锦生进城后会改变主意。一连几天无法入睡,孙小英决定带着女儿去天津找金金生。
1981年夏天,孙小英带着五岁的女儿金玉馨来到天津。虽然马场大队离天津不远,但孙小英却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到了天津,她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大城市。好在孙小英识字,性格开朗,乐于交谈。她拿着信封,一路走来询问,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靳金生的家。金金生当时和父母住在一起。
金金生的母亲见到儿媳和孙女,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抱着儿媳和孙女,泪流满面,泪流满面。金金生的父亲狠狠的踢了金金生一脚,说道:“你怎么了?你不是欺骗她和她妈妈吗?你怎么可以这样?” “爸,我怕你和我妈接受不了小樱和雨馨,我一直不敢说实话……”靳锦生轻声说道。
金金生的母亲将孙女抱在怀里,说道:“金生,我和你爸爸都不同意你去农村结婚,你不是还是结婚了吗?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不对的。这算什么?”你在搞假离婚吗?”把她妈妈带回来,我和你爸爸能把他们赶出去吗?你是一个男人,就必须有勇气,有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受苦。 ”
就这样,孙小英终于和丈夫团聚了。
进城后,孙晓英在环卫站当了半年临时工,又在街道服装厂当了三年缝纫工。后来,他经营服装加工部门,开始了自己的企业家生涯。 1993年,孙小英母女的户口由青县迁至天津,转为非农业户口。同样是从1993年开始,孙晓英的服装加工部变成了劳动防护服加工厂。
现在,金金生、孙晓英带着女儿、女婿住在北京。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插队经历和情感生活经历,金金生苦笑着说:“当年为了妻女进城,我吃了不少苦,闹了很多困难,但现在没有人像现在这么幸福了。”就像我一样。”如果我没有这样一个勤劳贤惠的妻子,我就不会有今天幸福安逸的生活。我将终生感激我的妻子。我自己也很幸运。庆幸的是,我及时发现自己迷了路,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妻女的事情。出事了,不然我这辈子都不得安宁了。
图片来源网络
听了金金生大师的故事,我为他感到高兴。虽然他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但最终他还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一双棉鞋一生的缘分。你必须付出努力,收获甜头,才能安心地尽到做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