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接地气的文案?分享几个实用的思维方式
我正在绞尽脑汁想出韩国城/美国城/国际社区的创意营销计划,但实际上我从未去过最近的东南亚国家......
这听起来很可笑,与广告大师指导的“首先要充分了解产品并尽可能使用它”的方向不符。我们自己也厌倦了高高在上的文案,祈求天上有一位“脚踏实地”的大师。于是,我习惯了这种“高端”的文案,但一个猪头肉包子也引起了一些文案的吐槽:原来“接地气”的文案不好写啊!
其实不是难写,而是你看不懂。我来分享一些“脚踏实地”的思维方式。当你明白了什么是“脚踏实地”时,你的文案创作就会更容易有方向。
表现得可爱,说人话,将人拟人化,创造乐趣。
我们继续以肉饼为例。我们卖肉和馅饼,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小生意。有人写“外脆里嫩,肉鲜美”(这也是最常见的写法)
有人把它拟人化了,非常可爱有趣。一则日式大葱烤鸡肉串的广告让不少广告商笑了。看来,谈论梦想并不是汪峰的独特爱好。连鸡都有这样的梦想,我们怎能拒绝呢?
超市里的香蕉别忘了看起来很可爱。光棍节快到了,还不赶紧带走单身人士吗?
认清观众,平等对话
所谓脚踏实地,并不是粗俗粗俗的方言,而是在充分分析消费者之后,用他们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与他们交谈。这种情况在农村各大品牌的墙体广告中很常见:
这就是力帆在农村刷墙时所做的事情。它并没有使用“穿越世界,激发非凡之心”等口号。相反,与他们简单粗暴地交谈。正是这种直白的文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吸引眼球,促进销售。
网络文案也是如此:
品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说话,能够找到品牌与消费者的契合点。口号不仅接地气,还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只有这样脚踏实地,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产品,以及普遍的生活哲学
当你觉得你所服务的产品不适合拟人化,“画墙”的粗暴方式显然不适合目标受众时,那么你不妨在其中添加一些生活哲理。
说起哲学,很多人往往会想到晦涩难懂的马克思或者崇高的尼采,而生活哲学则是“脚踏实地”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直到产品把它写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些让我们微笑,有些则给我们一巴掌。
比如毛多利的《闲聊很危险》系列。虽然新颖的包装是一大卖点,但其上接地气的文案确实让消费者自愿去宣传。
还有文案平台此前主推的全联超市经济美学系列,也将简单的生活哲学与文字处理结合起来,成为既接地气又感人的口号。
外国商品本地化
这种“脚踏实地”显然与上面讨论的不同。主要是指洋货在中国“脚踏实地”的方式。例如,国外知名车企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时,在促销中非常注重“中国化”,认真对待传统的新年节日:
另一个例子是去年苹果手机的广告。姜文、姜武两兄弟以幽默的方式为iPhone 6的两大主题“相机”和“健康”配音。内容充满北京口音,非常接地气。
本土化是国外产品最常用、也是基本必要的方法。无论是营销方式还是广告内容,十足的“中国味”毕竟有利于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