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德铭轩餐厅创始人苏士铭:传承香港德如茶餐厅精神,延续家族品牌
作为香港“得如”茶餐厅的第三代传人,刚过四十的苏世明对于如何经营和延续这个品牌有着清晰而独到的思考。
“德如是我爷爷的名字,我奶奶一直经营了63年。现在湾仔的老店由几个叔叔经营,与其说管理,不如说用精神寄托更合适。”苏世明表示,作为第三代孙,不仅敢于发扬光大,只是希望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20世纪50年代,香港经历战乱和饥荒,陷入困境。为了应对大量剩余劳动力,港英政府授权子女较多的家庭以固定路边摊的形式经营熟食,后来被称为“大食”。摊位”。苏世明听奶奶说,一开始只有两张桌子和四把椅子,食物就是简单的吐司、奶茶和咖啡。 20世纪80年代,店铺成立后,第二代店主、苏世明的叔叔开始经营类似盖饭的简餐。由于当时对“持牌人”(业主)的监管更加严格,大排档的数量从1950年代的3000多个减少到如今的不足20个。作为湾仔仅存的大排档茶餐厅,德如茶餐厅已成为不少香港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游客的旅游胜地。
来太原之前,苏世明对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详细调研。由于这些一线城市的房租、工资等经营成本太高,他把目光转向了历史文化悠久的太原。 “太原的感觉很像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香港。经济即将起飞,老店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成归来,带着很多想法和技能。”
苏世明回忆,刚来太原时,他与朋友合作经营其他品牌的餐厅。他扮演的是“代管”的角色,这也是考验他能力的过程。餐厅虽然经历了市场低迷,但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他“敢于挂‘德如’牌子”,将家族品牌带到内地。
两年时间,从纯西餐到中西结合,“德茗轩”的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今年春节期间,苏世明编制了《菜肴制作标准》。每一页都是详细的菜品制作指南,从主料、辅料、装饰、工具,到制作过程和关键操作。把它们全部列出来。
除了菜肴制作,苏世明还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 “员工跟着我很累,因为我教他们一切,而不是如何帮助我工作。店里的员工已经和我在一起很多年了,如果以后有更好的机会,他们都可以当老板”。
来太原这么多年,苏世明坦言自己交了很多朋友。 2017年,餐厅决定捐出一整天的营业额,为患有肝癌的毛厨师筹集手术资金。一位好朋友听说后,立即充值一万元新台币,全部包含在捐款中。
“人们问我‘德如’茶餐厅的味道是什么,我想了想,人情味更合适。”苏世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