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厚高28年家庭账本捐赠首都博物馆,记录中国社会变迁与家庭生活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芝麻烧饼0.3元、苹果0.25元、香烟3.6元、钥匙0.5元……”从1972年4月到2000年8月去世,毛厚皋每天都清晰、工整地记录下每一项生活开支。 。 28年间,共记录了45份家庭账本。
本来,他们可能就这样躺在角落里,变黄变老,最后从世界上消失。如今,它们已由毛厚皋家属捐赠给首都博物馆,并由专业人员分类归档,准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公众。
毛氏家族捐赠的户口簿。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较小的数字反映了家庭和社会的变化
账本主人毛厚皋,1918年出生于上海,考入西南联大。 1946年7月,毛厚皋在电机系完成电讯学业,后调入天津电讯局。在天津电信局认识了妻子王家珍后,他组建了家庭。 1957年秋,毛厚皋从天津调到北京邮电学院工作。
毛厚皋与妻子生育了三个孩子。毛长民是最小的儿子,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据毛长民介绍,他的父亲在他3岁时遭遇家庭变故。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在窘迫之中,因此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但以前的核算并不系统。从1972年开始,父亲开始认真记好每一笔账。 “从今年起,他开始连续28年记毛家账本。”毛长民说道。
当父亲开始记账时,毛长民还小,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他“觉得这些针线没有用”。随着长大,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当他仔细翻阅这些账本时,他发现,那些日复一日、一行一行相连的小账,不仅为家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活记录。 ,也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物证据。毛长民说:“回想起来,当时社会的变化、家庭的变化、家庭收支的重点、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这些账本反映出来。” ”。
毛厚皋1988年来到福州,在福州邮电系统任教。从教30年来,他毕生致力于中国邮电经济建设和邮电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从账本的记录可以看出,毛厚皋的工资收入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都在100多元,但在1990年代已经上升到每月近千元。这反映了改革开放期间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随后显着增加。
这45本账本既是毛泽东一家生活的账本,又是“日记”。从账本的记录中,不仅可以看到毛家的家庭收入和支出,还可以了解全家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家里发生的重要事件。比如,账本上详细记录了毛厚皋购买过的不同品牌的香烟和胡琴,以及他当时经常看的热门电影。王家珍喜欢花花草草——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非常注重品质和精神生活。账本上记载的购买生肖邮票、国库券等费用,都是更具有时代特色的经典商品。
1980年7月4日,毛厚皋在账本上写道:提取了1300元,然后加了16多元利息,向小恒借了100元,然后又加了50多元……最后,日立买了一台我家的品牌彩电。 “我一定有印象,全家人买彩电都很开心,好像是晚上和二哥一起去买的。当时买彩电要排队去百货公司拿号码。”毛长民回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日立电视是中国很受欢迎的电视品牌。那时,电视、自行车、手表都必须用书或票购买。
父亲去世后,毛长民还特意为他制作了一段纪念视频。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他对这些账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账簿共有45卷,每卷按日期排列。每卷封面除有“账簿”字样和日期外,还盖有印章。会计内容也按日期排序。 “生活中的收入和支出,生活的改善程度,都在这组数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毛长民说道。
小记录显示良好的家风和家教
账本上还清楚地记录着几个儿子给家里支付的生活费。毛长民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他初中毕业后就到工厂工作,1979年进入大学后离开工厂。这期间,他吃住都在家,给家人支付生活费。
“那时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有更多的嘴说话,压力会很大。我家的条件还不错,但为了培养我们的独立性,我父亲也把孩子的账算得清清楚楚。”毛长民回忆起父亲的教诲,感慨良多。 。他告诉记者,父亲在家里很开明、民主,很少和母亲吵架。在教育三个儿子方面,他从来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严厉父亲形象。 “他本身就是大学教授,知识很丰富,每次他都慢慢地给我们讲道理,直到你信服为止。”
毛厚皋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不断告诫毛长民一定要继续学业。在良好家风和家教的熏陶下,三个儿子都被培养成为国家栋梁。大儿子曾任北京市东区邮电局党委副书记;二儿子留学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子毛长民,清华大学管理工程硕士,曾任联想集团MIS/IT部总经理。三个儿子现已退休。
除了毛家三子之外,毛家第三代也继承了祖父勤奋好学的家风。
孙子们在爷爷的指导下,获得了北京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进入北京华罗庚学校,并在国外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由于时代的变迁,电子购物不再需要一一手写账目,但毛长民在一段时间后仍会保持翻看电子账单的习惯。
一个小账本,与首都博物馆达成协议
2000年8月,随着毛厚皋的去世,家庭账本停留在了7月18日,当天的账本上还记录着两条油条1.00,一碗豆腐1.00……而这本账本的时间再次“出发”,已是22年后的事了。
2022年7月,首都博物馆将向世界各地征集与大运河历史文化和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藏品。此次藏品中,不少市民无偿捐赠了自己的珍贵传家宝、旧物,毛氏家族决定捐赠45本珍贵的家庭账本。
“本来,这些账本我妈妈是舍不得的,但全家人商量后,都觉得捐给首都博物馆比留在家里更有价值。而且,书博还和我们约定,如果想看账本,随时都可以预约,老爷子就放心了。”昌珉说道。
首都博物馆两馆展览特藏组组长刘成告诉记者,当大家看到这套账本时,都非常激动。 “先生。毛厚皋的记账方法非常详细。最重要的是他连续录制了近30张唱片。在征集团队看来,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能够特别详细地反映一个北京家庭的生活变化、经济变化,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刘成说。
想起捐款账本的详细内容,刘程还记忆犹新。当时,王家珍坐在轮椅上,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将账本交给了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当儿子向工作人员介绍账本内容时,老人激动得几次想站起来。 “捐助者积极响应征集活动,捐出了宝贵的账本,我们衷心感谢。”刘程感慨道。
今年年底,首都博物馆东、西馆的展览将以全新的面貌向观众开放。届时,毛厚皋老人的另类家庭帐号将有机会与观众见面。跨越半个世纪,我期待这些无声的文字带我们重温时光的变迁。而毛家人的生活也将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