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博览会:探索香港点餐术语缩写与地道美食文化
1. 香港订购术语缩写
香港是亚洲美食之都之一,有各种各样的餐厅可供选择,从街头小吃摊到世界一流的餐厅。例如,常见的茶餐厅点菜时有很多缩写。第一个众所周知的饮料缩写是0T,代表柠檬茶。缩写中,0是“柠檬”的同音字,T是茶的缩写。在茶餐厅里,“担纸”是指鸡蛋三明治,“担担面”是指午餐肉鸡蛋方便面,“担和”是指鱼蛋米线。捞面是指没有汤底的面条。因为香港最常见的方便面品牌是出前一丁,所以另一个常见的缩写是“老定”,代表没有汤底的方便面。
为了节省时间,服务员在记录客人的用餐需求时还使用大量缩写。比如不要葱,就简写为“赵青”。 “底”代表主食,“加底”就是增加米/面的量,“减底”就是减少米/面的量,“双扣”就是减少两餐,“飞少走带”就是不加糖或牛奶。 。
2.港式奶茶
港式奶茶是中国香港特有的饮品。尝起来先苦后甜,最后留下一口清香。茶味浓郁,奶香持久,滑润如丝。它不会在一杯饮料中被冲掉,但质地浓密且呈奶油状。品尝。为了保存这种地道的餐饮文化,香港咖啡红茶协会向香港提交了将港式奶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并于2014年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2017年2月,港式奶茶还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认可,被列为当地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港式奶茶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经过“捞茶、泡茶、烘茶、拼茶、复烘茶、拼茶”六道工序,确保奶茶中保留了茶叶的浓郁口感。很多当地人会说,“想喝奶茶,还是得去兰芳园”。这家小茶餐厅是港式奶茶的始祖,已经营业了57年。这里的奶茶浓郁顺滑,除了港式奶茶之外,他们还提供各种传统茶餐厅美食。由于兰芳园经常有大量游客和当地上班族到访,有时会排起长队。想要到兰芳园用餐的朋友请做好耐心等待的准备。
3.港式鱼蛋
鱼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的香港人以捕鱼为生。为了避免浪费,渔民们充分利用新鲜鱼的头尾或不太新鲜的鱼肉,加入面粉和调味料。油炸后就成了鱼卵。到了制造业发达的20世纪70年代,咖喱鱼丸开始大量生产,吃鱼丸的风潮逐渐传遍全港。鼎盛时期,仅九龙城寨就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鱼卵作坊经营,每个香港居民平均每年吃掉数百个鱼卵。不仅产量增加了,鱼卵的食用方法也得到了创新。从原来的水煮鱼蛋到咖喱鱼蛋,可以在同一个锅里煮咖喱,拌辣酱。酱汁辣辣刺激,鱼肉鲜美。鸡蛋嚼劲十足,金黄的外表让人垂涎欲滴。
4.街头小吃鸡蛋仔
鸡蛋仔是香港正宗的街头小吃之一,也是华夫饼的变种。它们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遍布香港街头。为了不浪费裂开的鸡蛋,旧时一些杂货店老板尝试加入面粉、黄油等配料打成浆,倒在两个特制的蜂窝状铁模板之间,在模具中烘烤,然后使用工具来融化鸡蛋。把它拿出来。鸡蛋仔色泽金黄,有蛋糕的香味。另外,模具设计成小鸡蛋的形状,所以成品中间是半空的,咬进去质感特别有弹性。
几十年前,传统的鸡蛋华夫饼由街头小贩推着手推车出售。后来在小吃店制作,并添加了不同的口味,如巧克力、椰丝、黑芝麻、牛奶味、果蔬味等,供食客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