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荣昌夏布、安陶、万灵等景区热闹非凡,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
荣昌亚麻织造技术
安涛镇/田鹏 摄
万灵古镇看戏 图/张春莲
赛龙舟 摄/张成杰
核心技巧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荣昌呷哺镇、安桃镇、万灵古镇等景点人头攒动。
在呷哺小镇,游客晚上随“唐僧师徒”、“常州太守”进镇品尝荣昌酒,欣赏歌舞、民乐;在安涛小镇,游客漫步淘宝古街,品尝非遗美食,体验捏捏。糖人和糖葫芦,画脸谱;万岭古镇,“盛世和谐千年”主题活动中,游客高唱爱国歌曲,祝福伟大祖国……整个国庆黄金周,荣昌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同比——年增长13.93%。
近年来,荣昌不断被誉为“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性地举办“荣昌千年”历史文化周等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开窑、民俗文化巡游等现场表演。文脉、人气聚集、影响力不断增强,地区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增强。
用好“两股力量”激发小镇活力
9月13日,以“品味中秋文化,把健康带回家”为主题的荣昌区首个中医药文化夜市在荣昌呷哺镇开业。
本次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夜经济”深度融合,弘扬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养生理念,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看名医、辨体质、理疗、学习“功法”、了解中医、欣赏文创、喝茶、品尝美食、猜灯谜、做香包……中医、文化、美食中秋节期间,呷哺镇发生碰撞。还有一缕缕“烟花”。
一个月过去了,虽然中秋、国庆假期也过去了,但呷哺镇的人气却没有减退。深秋时节,天色渐晚。每天下午4点前,镇郊猪猪市场一半的摊主就已经摆摊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光交错,熙熙攘攘的游客让人仿佛置身于“洪崖洞”的繁华之中。
嘉禾呷哺于2017年开业,主要从事呷哺的生产和出口。是最早入驻呷哺镇的商人。该公司负责人李芳表示,公司在小镇的专卖店主要用于企业形象展示。去年镇举办“千年繁华·历史文化周”后,商店生意明显好转。节日期间,亚麻制品的销量比平时翻了一番。此外,他们还与照相馆合作开展汉服体验活动。 “租汉服,补游古镇,每人138元,生意很好!”李芳说道。
与洪崖洞一样,2015年建成的呷哺镇也经历了一段沉寂期。这个由24栋明清风格建筑组成的旅游商业综合体,由于地处偏僻,招商难,建成两年后才开始运营。前八年的租金收入几乎为零。
呷哺镇“由冷到热”的转变,来自于改革的拉动和活动的推动的共同作用。
2021年,荣昌区级国企万灵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全面收购呷哺镇,并于2022年完成该镇业态调整:一方面,在场外引入小猪市场。镇;小镇内部业态将过去几乎仅有的布草展销业态缩减至40%以下,同时引入了食品、酒吧等业态。
去年5月以来,呷哺镇力争“周有活动,月月有大事”。同年6月,荣昌举办首届“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活动主会场在呷哺镇。去年,荣昌举办了“千年荣昌·品味巴蜀”2023年中秋国庆系列活动,融合音乐、民族风情、非遗、美食、集市等表现形式,彻底激活了“夜”以呷哺镇为代表的“经济”。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美食文化季活动也在呷哺镇举办。据统计,今年1-9月,景区接待游客199.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9.71%。
传承优秀文化文脉,激活优势资源
呷哺镇走红的背后,是荣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传承优秀历史文脉的背景。近年来,荣昌持续举办“千年荣昌·历史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城市人文内涵,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成功打造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
荣昌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其中有成渝古道形成的巴蜀文化;湖广填川、客家人迁徙形成的移民文化; “天下清官”余茂坚所形成的廉政文化;以及国际主义战士陆羽九等英雄。孩子们用生命铸就的红色文化;与梵高、陈子庄、电视艺术家邓在君等荣昌后人培育的“东方”艺术文化;以荣昌卤鹅、羊肉汤、擀面皮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堂四拳、小红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钱文化 以宴席、河馍肉龙、铁水花等为特色的传统技艺文化等文化体系。
拥有文物古迹600多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8个的荣昌,视文化遗产为宝贵财富,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累计投资24亿元创建邓在军电视艺术馆、历史文化陈列馆等文化机构。地标建筑50余处,曾红遍呷哺镇等夜间经济区,成为万灵古镇、安桃镇等网红景点。与21家科研机构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建有19个大师工作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28名,在全市名列前茅。针对巴蜀文化,荣昌还成功打造了“成渝古道(荣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活化”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荣昌着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活的传承”,将文化融入传统节日,积极举办年猪文化节、春节年货节、元宵舞龙、端午舞龙等活动。龙舟竞渡、七夕河灯节、中秋倒影晚会、冬至暖暖“羊”美食节等“千年荣昌”系列活动大幅提升荣昌的知名度;荣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发现》等节目,创作了《荣昌千年》、《海棠留香》等歌曲,以及《走遍中国》等家庭式小说。荣昌的声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制作了具有荣昌特色的文艺演出,培养了当地高素质的文艺队伍,极大提升了荣昌的知名度。
荣昌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紧密结合,形成新的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安陶镇、呷哺镇、荣昌陶瓷博物馆、美丽陶瓷博览中心等A级景区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陶瓷、麻布、折扇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形成产业链。其中,该区陶瓷产业聚集了美陶瓷、惠达卫浴、华星玻璃、得力玻璃等一批行业龙头,荣获“中国西部陶瓷之都”称号。
建设“一都三城”,打造“三惠”城市
以文化兴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荣昌也以文化人创造高品质生活。
近日,荣昌发布“全民健身一起跑”实施方案,定期推广开展8类健身跑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民健身跑”创建成果。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体育健身示范区”,打造特色鲜明的“运动健康城市”。
荣昌地势平缓,“四河八岸”和市区40多个城市公园,为发展群众体育、建设“体育健康之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区积极构建中老年人“减减强”、中青年“减肥”、青少年“强”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定期开展健身跑步打造“全民健身一起跑”美丽品牌,举办成渝铁人三项赛、渝西八区全民健身跑、荣昌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带动全区群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达到50%以上,持续巩固全国体育健身示范区建设成果。
如今,荣昌每年举办国家级、市级赛事180余天,各类文化体育赛事160余项。 “10分钟健身圈”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健身。
“体育健康之城”是我们重点建设的“一都三城”之一。近年来,荣昌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消费场景等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通过打造中国西部陶瓷之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之城、运动养生之城、美食休闲之城,成为荣昌认可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荣昌坚持以生产引领旅游,用好“中国(西部)陶都”金字招牌,培育30家以上标准陶瓷企业和140家大师工作室,生产马可波罗瓷砖等知名产品、惠达智能卫浴和荣昌陶瓷茶具。并与陶瓷企业联合打造3A级“一带一路”陶瓷博览中心,连接荣昌陶瓷博物馆、淘宝古驿道等景点和众多非遗体验项目,打造4A级景区安陶镇。
荣昌坚持以文化振兴旅游,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城”。目前,荣昌拥有荣昌陶、草布、折扇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以及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0余项。依托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呷哺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不定期开展专题学习体验活动,举办“千年荣昌”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06项。
荣昌坚持美食与旅游融合,打造“美食休闲之城”。 “豫味360碗”的第一碗是荣昌卤鹅,还有羊肉汤、烤乳猪、全鹅宴,绝对让人垂涎欲滴。想要吃小吃、小吃,可以去常州故里夜市、东邦城市广场美食街、“小猪市场”。荣昌黄凉粉、猪油糕、网红火锅、特色烧烤让人垂涎欲滴。至于古城的美景和廊桥的灯光,更是一场步步变化的视觉盛宴。
中医药文化在不断创新中传承;通过全民健身不断促进国民健康……荣昌文化旅游发展快速稳健。下一步,荣昌将继续打造“一城三城”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擦亮“千年荣昌”名片。同时,以历史文化为主线,融合艺术、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旅游等表现形式,持续开展“千年荣昌”系列活动,打造荣昌认可的文化品牌。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巩固成渝古道文化生态保护成果,打造成渝古道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激活荣昌文化遗产资源,结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特色,发展乡愁、怀旧、情趣的全域文化旅游业态。
刘毛娇、彭光灿、赖静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荣昌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