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文学:八个关键词,揭秘文学打动人心之法及童年创作源泉外祖母现象
很多作家都曾和祖先一起生活过,甚至让我们看到了“祖母现象”。
王锦辉绘制资料图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一定要和奶奶在一起,而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我们也期望做出这样的总结。马尔克斯跟着他的祖父,杜甫跟着他的姨妈,韩愈跟着他的嫂子。这个时候,总有一个人扮演着“奶奶”的角色。民间有句俗话:“狗记千家,猫记家”。 “奶奶”代表什么?她和一个人所需要的重要元素是什么关系?祖母是母亲的母亲,而不是父亲的母亲,大概只有她才意味着母性的根源。如果说作家正在用复杂难懂的文字来分解、改写自己一生中的某个“童话”,那么奶奶就是最有故事性的人。这个“童话”的来源可能是一位祖母。
普希金的父亲是一名宫廷仆人。诗人由祖母抚养长大,后随老人前往黄村上中学。现在的皇村是很多作家去俄罗斯时瞻仰的地方。我没去过黄村,但去过普希金去世前的房子。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红色沙发。受伤的诗人躺在这张沙发上,无法止血。血一点一点的流出来,经历了非常痛苦的两天两夜。仍然有诗人深棕色的头发和沾满血迹的白衬衫。
我从小就在研究普希金的作品。虽然我被翻译了,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他的精神和灵魂。我想正是孤独的童年造就了他的敏感、纯洁和固执。他是另一种与群体和社会略有不同的关系。他的眼神,他的热情和腐烂,甚至决斗时表现出来的勇气,都让人想起祖母身边的日子。
高尔基也是如此。父亲早逝,不得不跟随母亲回到爷爷家。这个有些混乱吵闹的家庭还住着其他亲戚,看上去整天都在吵架。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年轻的高尔基常常害怕躲避祖母。他听她讲了很多故事。高尔基在《童年》自传中写下了这段非常特殊而珍贵的岁月,深情地缅怀了祖母。他用一种不解又可笑的语气讲起爷爷的小气:早茶的时候,爷爷要交出一半的茶叶,他还要一一数。通过这样的细节,你可以知道两位老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古怪的祖父,以及祖母的不幸。
鲁迅的祖母家在绍兴乡下。他有机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在母亲的祖母身边,他认识了乡村生活,认识了土壤。鲁迅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父亲屡试不爽,就住在家里。他病得很重。鲁迅从小就命鲁迅尝苦,祖母和乡村生活给了他不可或缺的温暖,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植物和土地。无论他是直接还是间接写在乡村,他的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风格的风格,甚至那批杂七杂八的文字,都是来自乡村和土地的色彩。如果缺乏这种本来的色彩,缺乏这种本性,鲁迅就只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作家和学者。他明亮的背景,温暖和成长的本性,一些来自他祖母的生活,这对他来说很重要。他把儿时的记忆浓缩成一个虚构的地名:陆镇。背景是《故乡》、《社戏》、《祝福》、《孔乙己》等重要作品。鲁迅的母亲姓鲁。他不仅将故事中的卢贞命名为“卢贞”,还用“鲁迅”起了笔名。
一位作家从小就和祖母在一起。从此,他的一生都会有此生的印记。他的文字、语气和态度都会受到影响。奶奶在孙子面前就是个故事高手。这可能与她的身份、角度、母性深度和出身有关。无论他们的教育知识如何,是否有阅读习惯,他们都能讲述独特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感染力。这些故事各不相同,讲述的方式也不同,但总能对外孙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引领力,从小培养起诉和倾听的习惯。这种“洋祖母”的功能有时也被其他亲戚使用,比如孔孟的母亲、马尔克斯的祖父、乔治·桑的祖母、杜甫的姨妈、韩愈的嫂子、欧阳修的母亲等。它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祖母的功能。儿童的影响和意义可能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