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爆品与风格不变,绿茶餐厅二度冲击上市欲焕新,有望3、4月港交所主板登场
几度震惊,底气何在?
2022年初,一批餐饮企业掀起了“上市热潮”。其中,乡村基金会、七心田、绿茶、老王、杨国富等5家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它将率先打破局面,登上榜首。当粤式火锅品牌“老王”招股书失效之际,休闲中餐厅“绿茶餐厅”的代表迎来了好消息。
据港交所文件显示,绿茶餐厅母公司绿茶集团有限公司近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本月初,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在香港IPO之前,绿茶餐厅曾于2017年5月有过融资经历,合众集团以7063万美元战略投资换取其30%股份。本次IPO,绿茶餐厅计划筹集约15.5亿港元,主要用于扩大公司的餐厅网络、建设中央食品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听证会是绿茶餐厅第二次冲击的结果。 2021年3月30日,绿茶餐厅首次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六个月内没有任何进展,招股说明书就会失败。当年10月,更新招股书后再次提交上市申请。更新后的招股书也让绿茶餐厅对IPO的影响多了几分。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虽然并不亮眼,但2020年抛开疫情不可控因素,绿茶餐厅的营收和净利润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营收方面,2018年至2020年,绿茶餐厅营收分别为13.11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6.9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0.70亿元增长58.2%。净利润方面,2018年、2019年,绿茶餐厅净利润为分别为4400万元和1.06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3.4%和6.1%。 2020年,受疫情影响净亏损5500万元。第三季度净利润9400万元,实现了由盈亏胜,净利润率也升至6.9%。
从门店规模和经营方式来看,绿茶餐厅所有门店均为直营模式。报告期内,全国门店236家,覆盖18个省、4个直辖市、3个自治区。 2021年新开门店近60家,计划2022年至2024年每年新开75至100家餐厅,可见一斑。
从规模化能力来看,中式休闲餐饮赛道的标准化虽然比火锅、麻辣烫、快餐等品类难度更大,但绿茶餐厅已经有十几年的积累,拥有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完整的供应链体系。通过第三方,通过第三方食品加工与区域直采相结合,提高了菜品的标准化和品质。
招股书显示,有超过120家第三方食品加工公司与绿茶合作,为其提供特定的半加工食品。面包和腌鸡,绿茶厨师只需要简单加工即可。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减少其对高科技厨师的依赖,让厨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菜品上。
最初的“网红”能否续约?
虽然卖场规模在扩大,但绿茶餐厅的存在似乎并没有增加。一方面来自于网红新消费餐饮品牌不断涌现的当下,绿茶的品牌力已经荡然无存。另一方面来自于未能突破的地域限制。绿茶餐厅的门店分布及收入贡献率主要来自广东省、华东及华北地区。其他区域的布局都比较单薄。大部分省份还没有超过5个,规模效应不明显,自然影响其品牌知名度。
十年前,作为第一代网红,绿茶餐厅也创造了餐饮界难以企及的翻转神话。他并没有失去两年前高光时刻的文字和朋友。
据招股书描述,绿茶餐厅起源于创始人在杭州西湖风景区经营的青年旅社。由于附近有茶园,旅客对旅舍环境和餐厅菜品反馈良好。创始人于2008年将餐厅业务分开,命名为绿茶餐厅。因为创始人有着多年与全国乃至全球背包客相处的经历,绿茶餐厅也主打融合蔬菜,不局限于某一种菜系。
小清新的名字、装修环境的风格、爆款单品的支持、相对较低的客单价,再赶上十年前中国餐饮行业的细分和社交网络的兴起,绿茶餐厅很快成为快时尚餐饮的代表,成为各大商场吸引消费者的“一代名人”。当时,绿茶餐厅的平均翻台率达到了6-8次。在大本营的杭州部分门店,翻手率可达12-14次,单店人流日均1500人次。
然而,没有时间的绿茶餐厅没能延续这种人气。 2016年之后,在餐饮行业各大权威品牌的榜单中,绿茶餐厅已经很少见到了,营业额也不如以前多了。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绿茶餐厅的营业额分别为3.48、3.34、2.62、3.32。疫情对其影响较大。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持续低迷是近年来众多餐饮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田启鑫和王旺,与绿茶餐厅同期提交了招股书。 3、海底捞2021年上半年只有3.3,泰迪尔索相对较高,达到4左右。
(主菜“面包诱惑”)
虽然比高峰期差了很多,但横向比较,绿茶餐厅的营业额还是可以接受的。考虑到200家门店的门店规模,海底捞、莱布、伊迪的1000+门店规模和密度的差距,以及门店规模和密度的差距。周转率“含金量”打折。未来,随着门店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果品牌影响力跟不上,成交率还能维持现有水平吗?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提到了潜在风险,表明其业务取决于市场对绿茶品牌的认知度。如果不能维持或提升品牌知名度,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品牌“老化”在餐饮行业是常见现象。对此,不少企业采取了多品牌发展策略来应对。本次IPO融资的主要目的是门店扩张。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主品牌影响力和规模效应需要提升的情况下,着力打造品牌,可以避免企业分散,将品牌做到极致。
显然,现在的绿茶餐厅并不“极端”。无论是菜品创新、店面拓展,还是装修风格,都没有跟上消费者的喜好。与新消费餐饮相比,如今的绿茶餐厅确实显得“老土”。 ,从2008年西子湖畔第一家餐厅开业至今的十几年里,各种网红餐厅层出不穷,但大多都是大放异彩。一次成功。上市后,有了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严格的市场监管,或许能够焕发新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李欢欢,36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