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购物餐饮家政维修养老托儿一站式服务
2022年,宜昌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捷生活区试点。城市街道上,206个多功能“驿林站”便民服务设施快速推广,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场景,装点社区环境,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今年以来,宜昌聚焦市民关心的重点问题。宜昌在市区试点建设10个刻钟便捷生活圈,发展“一店一早餐”,补充“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少”,结合不同社区和社区围绕群众需求,落实“一圈一策”。
全市推广206个“依林站”
12月25日上午,吴家港听桃园社区“艺林车站”前挤满了人。 “以前我们要到2公里外的民安家园才能买到各种早餐,现在有了‘驿林站’,方便多了!”居民刘祖海说。
这个“怡林站”占地40平方米,集欢乐食堂、居民会议、休闲活动等复合功能于一体。共享设备区还有智能共享打印机。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轻松打印文档和照片。居民李芳芳是“客栈”的“下水道”,热心提供换拉链、补衣服等服务。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加速集聚,不少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西陵区云集街道桃花岭社区面积1.03平方公里。现有9个社区,3538户,常住人口7161人,流动人口近700人。该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陈旧,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面临“就餐难”、“停车难”、休闲娱乐匮乏、公共活动空间少等民生问题。
2022年,宜昌成发集团深入桃花岭社区,挨家挨户问卷调查,共商解决方案。成发集团在征求居民意见后,决定在桃花岭社区闲置土地上建设“依林站”。
去年11月,桃花岭社区首个“依林站”开业。车站由3个标准单元组成,面积48平方米。开辟了快乐食堂、文化展示区、青少年学习室等服务功能,还配备了快递终端、共享充电租赁、24小时自动售货机、外接充电桩等服务设备。开业不到20分钟,车站内的100份《快乐快餐》就被抢购一空。
据宜昌成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林站”类似于“社区盒子”。它是一个用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多功能空间,就像搭积木一样。与传统砌体建筑相比,“社区箱”制作快、可移动,并具有保温、隔热、防火、防潮等特点。它们非常适合老旧小区狭小的空间,是帮助打造一刻钟便捷生活圈的重要工具。措施。
这种新型便民设施很快在宜昌市推广。今年5月,西陵区葛洲坝街道1200平方米的“盒子广场”竣工并投入使用。它由锦绣社区诊所、碳储教育基地、参与式博物馆、快乐食堂等19个不同功能的“盒子”组成。作品。这个“超级车站”设有医务室、阅览室、活动室、食堂等多种应用形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便捷的服务,邻里关系也和谐了很多。
“欢乐食堂”仅需10元就满员
“今天我们有萝卜烧肉、榨菜肉丝、青椒炒猪肝,素菜有大白菜、玉米、薯片,你想吃什么?” 12月26日上午11点左右,吴家港区白山澳社区东辰新在于社区“城市美食日记”幸福食堂门口开始排队,食堂工作人员满脸笑容地在窗口为大家送餐。除了附近居住的老人外,一些上班族和学生也喜欢来吃饭。
东辰新宇社区是宜昌市最大的安置房社区,现有居民近5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30%。去年,社区“城市食记”幸福食堂正式开业,供应早餐、午餐和晚餐。食堂的菜品分为荤菜套餐、小碗和火锅。两素套餐只要6元,一荤一素套餐10元。堂食时免费提供汤和米饭。
除了餐饮服务外,店内还设有图书角、电视、空调,供附近上班族、户外工作者、学生休息。食堂负责人林军表示:“未来,我们还计划针对部分人群推出营养套餐等各类定制套餐,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就餐需求。”
西陵区窑湾街道下洲社区的民家家园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较多的保障性住房社区。 1396名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632人。 “吃饭难”成了大问题。
去年11月,社区推出了“城市美食笔记”快乐食堂。 “吃饱一顿饭只要6块钱,吃好饭只要12块钱!我一直记住这句口号,确实经济,量大,吃得放心!”住在民家园花园8号楼的马爷爷赞不绝口。
西陵区铁河坝社区幸福食堂负责人余亮每天都会在居民微信群中公布第二天的菜单。顾客可直接下单,2公里内免费送货。快乐食堂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的。食堂只提供中餐,60岁以上老人用餐可优惠2元。
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有新的圈子
12月22日,61岁的行政社区居民李红霞出门步行8分钟来到桃花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分部,与20多位老朋友一起学习葫芦丝。以前,她要开车半小时到宜昌老年大学才能找到玩伴。
“社区居民对文化休闲、幸福食堂、公园绿地、养老医疗等需求较高,其中文化休闲需求占比86%。”桃花岭社区党委书记黄华荣说。
除了开设老年大学分校外,社区还腾出了80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修建了居民喜爱的桃子剧场。 “我们声乐班一共有62人。” 61岁的电力小区居民朱立兵说,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以前,他们联系很少,互不相识。现在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训练结束后,他们经常见面。公园、景区打卡、拍照。
墨池香社区位于西陵区学院街道。主要是新建的商品住宅小区。 8467名居民中,近40%是青壮年。
程峰,39岁,家住美安长堤社区。小区周边的深夜小吃店、火锅店、茶馆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周末,他也习惯去小区西门的健身房锻炼身体。 “我的生活圈基本上不离开社区。”
墨池香社区党委书记马玉涵介绍,为提升居民消费体验,社区积极与知名品牌、连锁企业对接,先后引进中百罗森、北山等10家连锁企业入驻。便利、益丰大药房,包括手宝、正正咖啡、木朵果等26个时尚品牌,以及放马面馆、蔡林记等3个老字号,进驻社区,连锁店率达到13%。 “今年新开茶馆10家,新开健身中心6家,社区店213家。”马雨涵说道。
针对年轻人的托育需求,社区引进深圳教育品牌,建设了600平方米的托育中心。现代城市广场社区居民丁萌说,他每天只需步行3分钟,就能将一岁半的宝宝送到托儿所。
灵活就业创业在家门口
锦绣社区位于宜昌市葛洲坝集团生活区,现有居民6416人。他们大多是葛洲坝集团退休员工及其家属。留守妇女、老人、儿童较多。社区在丰富创业类型、服务“一老一少”的同时,也为留守妇女灵活就业、在家创业搭建平台。
每天早上8点,家住锦绣天下社区的王华将儿子送到小区门口的幼儿园,然后步行10分钟左右来到一米阳光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上班。下午,王华下班不久就去接儿子放学了。
《一米阳光》每周有5节免费亲子教育课,为妈妈们提供早教指导。上个月,她申请成为“一米阳光”的兼职老师。
“我们希望减轻家长和孩子的负担,赋能女性创业。”伊米阳光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丽华表示,中心已为200多个家庭提供早教指导,4名妈妈已转变为中心的专职或兼职教员。
目前,锦绣社区共有普惠幼儿、早教、日托机构3家。活动场地由社区免费提供。 7个月大的儿童至中小学生均可得到照顾。
为了帮助更多妈妈在家灵活就业,社区于10月底成立了锦绣木兰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对接市内各家政公司,为社区妈妈提供业务培训。
吉川社区居民方慧君培训后到社区创新创业创投服务中心工作,负责业务咨询、网上订购和售后回访。他还在社区招募兼职人员,组织业务培训。
锦绣社区党委书记邱敏表示,目前已有30余人通过社区各种平台在家就业创业。许多退休人员利用自己的技能,通过临时工为居民提供水、电、维修等服务。
8月15日,商务部发布《全国一刻钟便捷生活圈试点建设典型案例集》,锦绣社区入选全国60个创新典型案例之一。
宜昌市商务局局长秦杨波介绍,到2025年,宜昌将建成73个刻钟便捷生活圈。按照“因地制宜、一圈一策”的原则,宜昌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将一刻钟便捷生活圈打造成为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力争居民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