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 Wong分享中国独立游戏生态快速成长的经验与见解
编者按:本文作者Ken Wong是2018年广受好评的手游《佛罗伦萨》的创意总监,同时也是《纪念碑谷》的首席设计师。 2018年11月,Ken Wong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WePlay 2018。感受到中国独立游戏生态的快速发展,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这篇文章。本文由 Leeeez 编译并经 Game Time 许可发布。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行业快速变化
2007年到2011年,我在上海生活了五年。在辣马游戏开发工作室担任艺术总监。当时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低成本的外包美术产业,很多看起来很相似的网络MMORPG,以及很多在魔兽世界里赚钱的玩家。 2015年,我曾短暂访问过中国,参加游戏开发者大会(GDC)。当时我对中国在这方面的印象并没有多大改变。
所以,这次在WePlay上看到这么多有创意的作品和充满热情的开发者,我真的很惊讶也很高兴。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剧变的原因和方式,我拜访了中国独立游戏联盟(CiGA)的创始人朱西蒙(SiGA),该联盟组织了 WePlay 展览。
WePlay创始人朱西蒙
“2010年的时候,我想成立一个独立游戏和严肃游戏的论坛,但几乎没有人参与。”朱西蒙回忆道,“更重要的是,2012年到2014年间,市场发生了转变。数以万计的手机游戏出现在中国。”中国市场陷入疯狂,公司之间互相抄袭,国内平台和商店都是按用户购买量和收入来评价的。和整个市场都被扭曲了。”
朱西蒙指出,2014年底,情况终于出现转机。 “App Store上突然出现了一批类似独立游戏的游戏,并获得了大量好评。随着年轻人对游戏的选择越来越挑剔,不再是看到什么就玩什么,传统渠道和平台开始失去他们。到了2015年,一些成功的独立游戏开始吸引大公司和一些发行渠道/平台的注意,他们开始寻找一些真正好玩的游戏。”
尽管势头不断增长,但对于中国独立游戏来说,谈判一些融资和发行协议仍然是一个挑战。高明是Spotlightor Interactive的联合创始人,也是Candleman的创始人。他写了一篇优秀的文章《中国独立游戏的安静需求(中国游戏真正需要什么)》,文中他解释道:“在中国,投资者把赌注押在工作室上;而不是项目上。”这对于商业人士来说更有利与看似充满不确定性的独立人相比,他们不愿意承担风险。
这或许也是Game Jam在中国独立游戏行业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果酱中尝试新想法和各种作品的风险比尝试组建工作室的风险要低得多。而且,Game Jam 还将帮助一些本地开发者适应更小的区域,获得更多自由创意。这是他们在中国大型游戏公司无法获得的经验。
CiGA每年在中国举办Game Jam,参赛人数已从2015年的4个城市的300人增加到目前9个以上城市的1500多人。这次WePlay的独立游戏奖项还包括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最佳Game Jam游戏奖”。
Candleman,最初是在 2013 年 Ludum Dare Game Jam 上创建的
开放平台
一些更加精致、表现力更强的作品逐渐出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主流平台的更替。
在中国,Steam 用户目前已超过 3000 万。最初的热潮是由最流行的DOTA2点燃的。这个数字似乎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椰岛游戏联合创始人Wesley Bao表示,这为付费游戏打开了一个虽小但不断扩大的市场,这对独立游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他指出,就像奢侈品在中产阶级中的流行一样,这种趋势也将开始在中国的经济阶层中滋生。 “这些付费玩家大多居住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他们需要也愿意为更高品质的娱乐付费。”
“中国收紧游戏管制禁令推翻了2014年的一切,”高明说。 “在中国,电子游戏文化和热爱这种文化的人们开始迅速发展。”
由于应用商店的激增以及对免费游戏和用户获取的重视,Android 游戏在中国的发行非常复杂。但iOS游戏相对简单,对付费游戏的支持也更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
玩家心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和“面子”往往被认为非常重要。为了维持这种秩序感,人们在媒体、主流娱乐和互联网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所以,我其实很高兴发现这么多“中国制造”的游戏都是基于中国人的生活和社会现象而创作的。 《中国家长》用游戏过程中对玩家的折磨和玩法中隐含的竞争感来模拟成长的单调和压力。 《卡塔琳娜的失踪》可以解读为对一个完全破碎的社会动态的深刻反思,也可以解读为对同情心的恳求。 《同性恋的生活》带领玩家了解 LGBT 人群,感受他们作为一个群体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选择。
Wesley Bao,椰岛游戏联合创始人
包卫是椰岛游戏联合创始人、《中国育儿》出版商。他告诉我,“在中国,几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游戏……与真实的中国生活、真实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父母和教育一直是两个热门话题,尤其是中国人的育儿文化与西方有很大不同。玩家有机会在游戏中重新体验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可以从父母的角度了解自己的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出选择。经历过这些之后,他们就会明白父母当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也赋予了这款游戏一定的人文情调。一款很棒的游戏,但在这个主题上做了简单但强大的工作。”
去年引起广泛讨论的《中国育儿》近日宣布推出新的少女版。
我注意到椰岛游戏的很多作品都有评论文化和社会的标题,从荒诞主义的《超越医院》到极其怀旧的哲学《完美的一天》。这个概念也延续到了他们的游戏发行中,从196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中国悬疑《重返校园》,到探索奇幻墨尔本的《The End Cafe》。
“我们的理念是让游戏产生文化影响。我们相信游戏有能力成为一种表达形式,而不仅仅是娱乐。所以我们对任何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包含真正的中国人的游戏提供中国人关心的内容或者中国人能产生共鸣的游戏,让玩家在玩完游戏后还能进行讨论和思考。”
玩家进化与进化
在大多数西方玩家接触街机游戏、家用电脑或主机游戏多年后,中国玩家才刚刚接触这些(娱乐形式)。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在烟雾缭绕的网吧里,在一台低端破电脑上,或者直到21世纪初才接触到移动设备上的游戏。朱西蒙这样形容:“我们的游戏历史和其他国家有差距。”
对于中国玩家来说,免费游戏可以用氪金赢得,社交是他们最熟悉、最常见的。但中国的游戏习惯已经开始迅速演变并变得更加多样化。尽管大型网络游戏仍然遵循这条黄金法则,但许多玩家更感兴趣的是具有创新理念的体验。这意味着中国开发者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当地语言为自己的国家制作游戏。 Wesley Bao评论道:“从2010年到2012年,大多数玩我游戏的人都不在中国,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在寻找新的东西。”
中国游戏引进较晚或许也对独立游戏市场有很大利好。在西方,许多主要的独立游戏开发商都在回顾过去,重新制作游戏或专注于陪伴开发商成长的经典游戏。没有了怀旧的诉求,中国独立游戏工作者似乎更渴望寻找新的、进步的概念。
海外开发商开始关注潜在的玩家群体。 Paradox 开发者 Robin Ras(Rusty Lake Studio)发现,由于他的游戏在中国很受欢迎,他在 WePlay 展位上的游戏摊位总是异常拥挤。
《泰坦工业》开发商Brace Yourself Games带着五名团队成员体验了中国本土的游戏生态。我向制作人/社区经理 Cindy Chow 询问了此事,她说:“看到一款游戏在 WePlay 和西方节目中产生的不同反应真的很有趣。特别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对本地玩家最有吸引力。”
独立游戏在中国的崛起
11月初,我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WePlay 2018。与规模更大、知名度更高的ChinaJoy不同,WePlay主要专注于小型独立游戏。我惊喜地发现,过去几年,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独立游戏生态系统在中国迅速成长。
从这张现场平面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次游戏文化展的核心。此次展会除了展位最大的育碧和PlayStation外,实际上完全属于本土中型游戏公司,如Bilibili、TapTap、椰岛游戏等。同时,全球知名独立游戏机构indie MEGAbooth、Busan独立游戏节(BIC)、Bitsummit(日本)和波兰独立游戏协会也带来了分别将在美国、韩国、日本和波兰推出的新游戏。 。
会场后面的区域是为2018年独立游戏奖提名的开发者预留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评测了大量最好的中国独立游戏。虽然我的普通话不够流利,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开发者聊他们的作品。我很高兴见到很多了解我的游戏并想和我一起自拍的开发者。这些都是可爱的小时刻。
现在就让我带大家看看我在WePlay上发现的有趣游戏吧!
中国式父母
《中国式育儿》(Steam)由粗鱼玩游戏开发。这个游戏是一个关于你将如何在中国成长的“生活模拟器”。通过一些历史背景和极具讽刺意味的幽默,描绘了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十八岁所面临的来自父母和母亲的压力以及学业竞争。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仅支持简体中文的游戏一上线就位列Steam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我很荣幸在 WePlay 2018 颁奖舞台上将最佳创新奖颁发给《墨鱼球》游戏的开发者。
融入
Melt Into 是我多年来玩过的最独特、最美丽的游戏之一。
这场比赛是在一场比赛中诞生的,只持续了几分钟。玩家必须保护一组白球。如果这些小白球离开了它们的安全巢(这个安全巢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祝福),它们就会失去生命。我以前从未见过这个游戏机制,但它立刻让我想起了《海底总动员》开头故事中鱼爸爸和鱼妈妈的 400 个蛋。这款游戏设法让玩家将大部分情感放在一个抽象的形状上(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Melt Into》的开发者“Terry”Yu Tian告诉我,这款游戏的灵感来自于某种水下生物。这种生物的后代从出生起就必须从海面游到海底一次。消除之旅。 “这实际上是人类繁殖过程的复制,”他告诉我。 “这是一个关于牺牲和生活苦难的故事。”
拔掉头发:头发与情感
《拔毛:头发与情感》其实是一款由香港Feeling Game公司开发的非常奇怪的手机游戏。游戏展现了一些现代中国幽默。有趣的是,它利用触摸(振动)来传达拔头发的感觉,其旁白有中英文两种模式。现在可供玩家在 iOS 和 Google Play 上下载!
动漫展模拟器
《漫画博览会模拟器》(已经在itch和Steam上架)是一款非常有魅力的商业模拟游戏,由DGS Pitzer开发,Bilibili发行。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举办各种流行文化展览。在展会上办展览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Meta元素。
博古博古
《Poko Poko》是一款针对儿童的沙盒手游,强调游戏中的创造力和一些轻度的交互(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它的战斗还是可以玩的)。 《博古博古》可以通过连接多个移动设备来支持实时多人对战。该游戏的开发商来自中国香港。这次他还把这款游戏最早的测试者带到了WePlay——他八岁的儿子。
完美的一天
《完美的一天》(Steam)是一款尚未推出的视觉小说游戏。这是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时代感的故事。这件正在进行中的作品具有令人惊叹的柔和笔触艺术风格。
卡塔琳娜失踪
Game Jam 的另一款游戏《卡塔琳娜消失》探索了一名自杀的高中女生生前的生活。玩家可以通过阅读她的日记来玩游戏,游戏中还点缀着一些插画小游戏。来自“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团体”的创作者告诉我,该游戏是根据今年的真实故事改编的(Ken Wong引用了一名因性侵犯而自杀的少女的例子)。该游戏已经可以通过 CiGA Game Jam 页面在 Android 上下载。
背光
《逆光》是一款非常精美的平台跳跃益智游戏。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环境为特色,融合了 Ikaruga 的平台机制和 RiME 的解谜能力。为了穿越超现实大陆,玩家的角色必须在光与影之间穿梭,就像《传送门》中蓝色和橙色的传送门一样。这个游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由两个学生完成的。
写在最后
新兴的中国独立游戏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开发商在经验和知识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同行。语言障碍仍然是游戏发行和向国际同行学习的绊脚石。许多独立游戏发行渠道仍在监管下谨慎运营,但完全监管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中国的独立游戏开发商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他们将继续发展、适应、创新和开发自己的领地——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市场。未来,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独立游戏能否在海外取得成功,而是国际独立游戏能否在中国立足(这也是好莱坞面临的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我的工作室 Mountains 在 iOS 上发布了一部爱情故事《佛罗伦萨》。上线后,中国的销量排名第一,而且中国玩家比英国玩家还多,尽管我们在中国没有进行过任何运营,也没有制作过Android版本。
我们期待中国玩家仍然是我们未来项目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受众。我也期待经常回到中国,继续在这里结交新朋友,与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舞台保持联系。
感谢 Frankie Huang 帮助我编辑。
微信搜索VGTIME2015并关注我们
长按图片下载App,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