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热潮下的自媒体创业挑战与转型探讨
在《短视频创作救不了“自媒体”?(上)》中,两位资深自媒体人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并表达了对短视频创作的一些看法。普遍认为2020年对于自媒体人的创业影响很大。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商业变现的困难,以及内容制作形式上的困境。
那么,最初一批以图文创作为主的自媒体创业者在面临向视频创作转型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经过实践,视频的传播效果真的比图片和文字更好吗?今天,《创业前沿》携手两位自媒体创业者,继续和大家聊内容创作。
1、以图文创作为主,视频创作为辅
科技享硕| 7年+知名科技自媒体
我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在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担任操作员。出于兴趣和表达,以及自己对产品运营、商业模式和行业的判断和实践经验,我在2012年11月底开始了内容创作。而自媒体创作真正成为正经赛道是在推出之后。微信公众号。
当时自媒体的现状有点像前段时间大家都想摆地摊,做全国性的内容生意,但真正赚到钱的人却很少。因此,微信公众号流量爆发,有一个引领行业的大V。当我摸索的时候,我却分不清方向。我只好徒劳地追随它。我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行得通。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生意什么时候能实现。 ,行业内的内容也被迅速筛选和淘汰。
我当时是一个个人创作者,一个典型的KOL,写商业评论。因为要上班,所以只能下班后创作内容。等我回到家做完饭,已经八九点了。到十二点我就可以四个小时写完一篇稿子,有时甚至写到凌晨两点。第二天我要六点起床,把文章发到各个平台上,然后去上班。我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我就是这样熬过来的。
因为工作时间不能写作,所以时间对我来说是个大问题。当时很多朋友都不愿意坚持,因为他们要挤时间来做这件事。第二个问题是内容深度。作为内容创作者和行业从业者,我对行业了解一点,但从资历上来说,我写的更多的是实用内容和自己的经验,所以不一定特别专业。因此,我们在稿件的深度和广度上也面临着重大问题。
我从2013年开始接收商业稿件,为了让稿件更加深入,我需要大量阅读。基本上每天要读10万字,70、80篇文章。基本看完了这个行业的热点事件,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只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写出平台愿意推荐、得到行业认可的文章。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如何持续产出高质量、高质量的文章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对我来说也是如此。与许多佛教徒不同,我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当面临时间限制时,我总是鞭策自己。
当时圈内很多人还没有能够从中获利,商业化过程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写了大约半年之后,有一些杂志找到我,请我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创作赚钱。
2016年3月通过秒拍、美拍、一博等接触视频创作。
当时贾乃亮在小卡秀上人气很高,形成了一股潮流,很多创作者都在做出榜样。当时我才知道,短视频创作和商业广告报价的价值远高于图文。那时候我就觉得我们进入了网红时代。典型的特点就是明星开始做直播。
不过当时我并没有打算涉足,因为我觉得自己对视频创作不熟悉。图形和视频的逻辑完全不同。例如,视频要求用户在最初几秒钟内抓住要点并愿意看完。
如果是图片和文字,我们寻找热点话题,逻辑思维分析,需要与用户一起理解、探索、思考的能力。一个视频想要帮助用户思考,就必须有笑话或者笑话。不然的话,根本就没有人会去听实用的知识,尤其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时候,很多人一分钟都听不完。
2016年底,我决定回到长沙注册一家新公司,以团队运作方式进行自媒体创作。
2018年抖音火了,但我还是抱有旁观心态。我感觉抖音的用户群和我们金融用户群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图文创作就比较稳定了。
我从2018年6月开始招人,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直到8月份聘请了负责人之后,我才开始做短视频。之后,我在爱奇艺尝试了2个月,但用户增长遇到了瓶颈,所以在2018年10月,他切换到了抖音平台。我们的内容基本上是故事性的、讲解性的,也有道理、信息量大,但一定要很短、很浅、很贴近生活。
今年我们重点关注微信视频号。当时我们选择微信视频号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会限制我们的流量。目前,我们拥有三个微信视频账号。因为流量很好,我们已经有好几个商业化了。
图文自媒体的红利期已经结束。对我们来说,制度化、垂直化会特别明显,个人自媒体会越来越难,头部效应会越来越集中。我们在自媒体行业处于更好的位置。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完成从机构自媒体到行业新媒体平台的转型。
现在如果你继续做内容,你的生活基本上就可以了。据我了解,很多自媒体人已经从每周发一篇文章变成了每半个月发一篇文章。机构自媒体的从业者正在逐渐从非专业媒体人向经过专业培训的媒体人转变,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我们2013年写的文章完全是商业评论,强调自我表达。现在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媒体内容生产模式,即稿件内容以采访为主,商业评论占比越来越少。现在我们独立选题的时候也要求采访。
今年对于很多自媒体人尤其是个人自媒体的商业变现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毕竟自媒体收入的大部分还是靠商业合作,也就是甲方的客户买单。当客户预算有限时,自媒体就很难生存。
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图文创作的深度。就像现在的书籍一样,电子书出来之后,纸质书就一直在卖,而且卖得还不错。图文内容和视频内容是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深度用户还是愿意看深度内容的。
2.量力而行,不要为了拍视频而拍视频。
常言道| 6年知名科技自媒体
我是一名理工科人士,写作是我的爱好。另外,我对技术的理解也会更快更深入,所以大学毕业后我转行从事科技媒体。之后,我离开了机构媒体,去了甲方公司做PR(公关),负责产品推广工作,和媒体进行了很多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其实对媒体还是有浓厚的兴趣的。
我在2014年关注自媒体行业,当时有大量专业媒体机构的人创业,成为自媒体。 2015年,自媒体行业十分火爆。虽然我看到了这个趋势,但是我还没有下定决心全职做这个,处于观望状态。
下班后我也会做一些自媒体内容,但后来我发现我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因为我在公司工作的时候,“996”是常态。考虑到我做自媒体的时间比较自由,工作节奏适合我平衡家庭和生活。更重要的是,想要做好自媒体,仅仅依靠平常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你必须全身心投入。
于是,2016年7月,我决定全职从事自媒体工作。其实,自媒体和个体经营是可以划等号的。它可以小到一个人,类似于个体经营企业,也可以大到一个工作室甚至一个机构。虽然我是个人自媒体,但我感觉情况和初创公司差不多。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收入从哪里来、如何获取流量、积累粉丝、拓展客户等问题。刚毕业的人去自媒体工作还可以。像我这样的人已经在机构媒体工作了很多年。有前辈,有晚辈,日常开支就在那里,他们面临的压力无疑更大。
面对眼前的困难,我当时并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默默坚持。事实上,很多自媒体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为了积累流量、吸引客户,他们前期也写了很多犀利的内容。我每天都写,并且保证每天更新。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持续了整整一年。
要知道,在日常更新的过程中,我每天都会找话题,有时也会收到一些客户的请求。我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还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时间确实很紧张。我不仅感到疲倦,而且常常感觉我的大脑已经没有想法和想法了。
因为很多时候你得到的信息不是第一手的,而是二手的甚至三手的。找到一个特别的或者有吸引力的角度来解读它并不容易。
除了过去在媒体工作时积累一些客户资源外,我还会主动接触很多新客户,做很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投入低的事情——产出比。例如,我会收到客户的请求,他们的费用很低,但要求实际上并不低。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没有什么坚持,只有坚持”。我做的科技自媒体和其他娱乐、美食等自媒体不一样。他们靠的是流量和粉丝经济。而我们要靠专业,用我们文章的专业来打动客户。
事实上,每个客户都希望有更多的媒体或自媒体人能够帮助他们解读公司战略、产品、市场策略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产品、技术、市场布局。
作为自媒体人,我们在读者和客户之间扮演着类似于中转站或者翻译员的角色,把那些非常高级或者非常专业的技术术语变成大家都能理解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技术自媒体的价值-媒体人。
2017年,通过papi酱的搞笑自拍视频,我对视频创作产生了兴趣。坦白说,当我看到这些人的视频时,我并没有把他们当作媒体,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可以通过拍摄视频Vlog赚这么多钱,尽管这些钱往往是平台提供的。补贴、广告分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图文背景的自媒体人并不瞧不起那些人。因为我们来自专业媒体机构,所以我们做了选题、采访、写作、一审、二审,最后出版印刷。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是什么样的以及它有多么严格。
很多自媒体人为了吸引流量,为所欲为。当时比较乱的一些就是那些做直播,讲一些不讨好的话题来吸引眼球的。不过,我们也会关注视频形式的内容创作。毕竟自媒体人什么领域都会看的。过去几年,国家和平台对视频内容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提供优质视频内容的自媒体。比如现在很红的李子柒,他们做这些东西确实是花了很多心思,而且做得很专业。
其实,视频自媒体和图文自媒体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呈现形式不同。我看过一些优秀的自媒体视频,而且还是图文内容。
比如说一个人给你讲一个故事,呈现的是文字内容,但是是以视频的形式打开的。他会穿插一些视频、图表等材料,让其更加直观。我没有涉足视频自媒体,一是因为我不是那种想出现在公众视野、出现在镜头前的人;其次,因为虽然我擅长写剧本,但是视频自媒体还有其他的门槛,比如视频的拍摄和剪辑。如果用现成的视频素材来剪辑拍摄,会花费很大的功夫。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个人自媒体来说,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投入产出比,投入过多的精力,图文内容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声誉。 。
图文自媒体人是否创作视频,其实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或擅长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擅长编写视频脚本或编辑视频,只需用图片和文字呈现即可。
图文自媒体和视频自媒体其实并不矛盾,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现在视频这么发达了,还有人看书。它们并不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未来,用户对视频自媒体的关注将超过图文自媒体,最终两者将形成平衡共存的状态。
目前,视频自媒体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前大家都是自媒体,大家都拍Vlog。但随着头部自媒体人的出现,中小自媒体人从平台获得的收益分成就更低了。他们的收入不好,就算有几十万粉丝,也不一定能拍到照片。因为他们每天投入很多,但收入却很低。要知道,他们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平台给他们提供的补贴。
这也是我们传统图文自媒体人不太依赖平台补贴的一大原因。我们不是靠流量取胜,而是靠内容取胜。我们不太依赖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等平台。因为如果这些平台的规则发生变化,就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很可能就没有了。当我们创建深度内容时,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只要我们有深度的内容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可以了。事实上,近三年来,图文自媒体行业逐年下滑。
2016-2017年,图文自媒体特别盛行,企业客户感觉通过图文自媒体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会比传统媒体更大。事实确实如此。当时,读者的阅读偏好已从传统行业网站转向从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客户端获取信息。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会给整个自媒体行业带来特别巨大的行业红利。
但现在企业客户感觉这种形式的内容越来越疲倦,缺乏很多新意,预算逐渐集中在领先的自媒体上。另外,近两年经济形势不佳,不少企业大规模削减自媒体预算,导致图文自媒体年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如今,微博推出了视频账号,知乎、哔哩哔哩等平台也在不断鼓励视频创作者,这对于有兴趣从事视频自媒体的人来说更有帮助。
有些人喜欢制作视频。如果平台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就可以享受这样的政策红利。也有一些人过去想进入自媒体领域,却发现这个领域几乎已经被头部自媒体号瓜分了,很难进入。选择视频自媒体进入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目前我还是以平面创作为主。不过,如果未来有视频自媒体人想在内容剧本层面与我合作,我也不会拒绝。比如,有的人很想拍自媒体视频,但不了解这个专业领域,或者不会写剧本。我可以帮他们写剧本,他们负责视频的拍摄和剪辑。
三、结论
视频创作可以看作是自媒体人内容创作的新出路——有人沉浸其中,有人犹豫不决,有人漠然观望。
内容创作永无止境。在变迁中,自媒体的转变和坚守会留下痕迹,并最终融入时代滚滚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