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姻现状:中国女性嫁到日本后的离婚率高企原因分析
以距离我国较近的日本为例。目前,旅日华人和中国公民有83.4万人。其中,嫁到日本的中国新娘约有1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中国东北和日本的女性。
日本的外籍妻子中,中国人占第一位。但嫁给日本的中国女性比离婚的还要多。日本机构曝光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性与日本男性的离婚率约为35.3%,不少中国女性在与日本男性离婚后选择回国。
当你选择跨国婚姻时,为何不维持婚姻,最终离婚?我们从个人心理与接受度、日本风俗习惯、家庭文化差异、日本婚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家庭文化的差异造成婚姻文化的差异。
有人认为,我们离日本比较近,只有一海之隔,所以我们的家庭文化应该是相似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别说是两个国家,就连相邻的两个家庭,家庭氛围和观念也不同。
在婚姻中,丈夫对妻子的定义、对妻子的定位,都会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日本男性潜意识中仍然存在男尊女卑的意识。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妻子,应该会做饭、洗衣服、做家务。如果她连衣服都不会晾,他们会认为她的妻子无能。
但在中国家庭中,男女平等意识比较强,而且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让孩子“残疾”。
我的母亲年轻时吃过苦,所以他们都很能干,懂得劳动。抚养孩子时,她希望孩子不要像她一样,所以她急于完成所有的家务,不安排孩子洗碗。筷子。
到了给孩子洗衣服的时候,他们不让孩子自己洗,因为家里有洗衣机,所以他们会把衣服拿去洗衣机里洗。如果不能用洗衣机洗,他们会帮孩子手洗。因此,很多孩子虽然20多岁,甚至不知道酱油分为老抽和生抽,连炒鸡蛋都不会,有的甚至不知道怎么用洗菜机器。
婚姻中,虽然不一定会做家务,但至少要懂得做家务。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做家务的能力。至少让他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两国在儿童教育待遇上的差异。
日本父母从小就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独立性。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会给孩子灌输“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可耻观念。
在孩子没有能力工作之前,他们会允许孩子从他们那里拿零用钱,但是当孩子长大了,一切都依赖父母和其他人时,父母就会觉得孩子没出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有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劳动以换取奖励。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不允许学生带零用钱或零食去学校。同班同学基本不知道彼此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根本没有可比性。
他们的教育方法也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独立意识。他们不仅在身体上独立,在知识和能力上独立,而且在思想上独立。这就是日本教育的精髓。
与很多中国父母的教育相比,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更强的意志力。
中国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会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父母能帮忙解决,绝对不会让孩子受任何委屈。结果,很多人长大后遇到困难却没有办法处理。除了抱怨之外,就是推卸责任,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相比之下,农村的孩子在这方面表现要好得多,因为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比较恶劣,父母也没能给他们太多的帮助。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就已经开始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了。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无法帮助他们,所以他们必须自己解决。
虽然穷苦人家很难出贵子,但从农村边远山村考上的,基本上都有很好的独立意识和学习能力。
此外,他们还非常重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如果你考了教师资格证,就应该学过这方面的知识。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但受当前整体环境的影响,不少学校仍然十分重视“应试”教育。每次考试前,老师总是很紧张,要给学生复习所有的重点。
日本很早就开始重视人格教育。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性格因材施教。
在不同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在思想观念上也有不同的想法。因此,中国女孩和日本男人之间也存在一些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这些分歧能够得到调和是件好事。如果不能渡过这个难关,就可能会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婚姻失败。
跨国婚姻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饮食文化的不同。
我国南北的饮食文化有很大不同,与日本的饮食文化更是不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日本的纳豆,它是一种发酵食品。他们认为纳豆是一道好食物,但很多人第一次吃纳豆时都差点吐了。
而且,日本人喜欢吃生食。烹饪时以炖、烧烤为主,口味较清淡。中国人更喜欢吃熟的东西。他们日常的菜肴以炒菜为主,而且喜欢油。
平时朋友聚会或者公司聚餐的时候,去日本餐厅吃饭感觉很新奇。但如果天天吃的话,就会觉得难以忍受。吃了一个月你可能会想念家乡的味道。如果两个人不互相妥协,彼此的品味就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语言障碍引发的连锁反应。
英语是国际语言,现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授英语。但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日语是中国的小语种。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这门课程,但学习的人并不多。精通日语的人很少,很多精通日语的人基本都在外企工作。
日本精通中文的男性并不多,而且工作很忙,没有办法保证学习中文的时间。
沟通是情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言障碍会导致两个人沟通不顺畅,甚至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有时你的意思是这个,但他却理解为别的意思。
而且,如果没有流利的日语和一定的技能,在日本就很难找到工作。在中国,大多数女孩都有自己的工作。结婚后短期内不工作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长期不工作,钱又少,他们就会感觉很不舒服。
他们也想找工作,但语言障碍阻止了他们。如果你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你的自尊就会被击得粉碎。这种做法会让他们逐渐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在国外生活。
如果你在国外没有工作,没有朋友,而你的丈夫工作又很忙,那么你晚上回到家就会睡着,没有人可以倾诉。她们会因孤独而烦恼,并对丈夫指手画脚。最终,矛盾越来越深,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最后对婚姻影响最大的是日本的婚姻制度。
由于日本的不忠率较高,日本的婚姻法更偏向于保护女方的利益。如果男方对婚姻不忠诚,女方以此为由提出离婚,男方需要向女方支付精神损失费。
赔偿金额根据男子的收入确定。一般来说,男方需要支付80万元左右。
由于80%的日本家庭离婚后孩子都是由母亲抚养,父亲每个月都要向女方支付赡养费,直到孩子正式参加工作。
普通家庭每月的子女抚养费约为6000至8000元。如果父亲的收入越高,这笔赡养费的金额也会越高。
他们的婚姻法有这样的规定,因为大多数日本女性婚后一般不出去工作,在家做家庭主妇。
成为家庭主妇意味着她们失去了收入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在经济上不独立。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制度,如果你结婚了,公司会把你的工资转到你妻子的账户上。不像在中国,你需要和你丈夫协商才能拿到他的工资卡。
所以,日本男人口袋里没有多少钱,家庭的经济大权都掌握在妻子手里。妻子需要用这些钱来支付家庭的日常开支,给家人买衣服等等。
在中国,很多男人虽然会交工资卡,但还是会设立一个“小金库”来存点钱。有时候这些小额国库存款并不比他们工资卡里存的钱少。
中国女性虽然手里拿着老公的工资卡,但她们不敢管钱,因为她们的思想比较传统,觉得老公赚钱不容易,一定要守护好老公的钱。除了日常生活开支,其他钱我基本上都存起来了,不愿意用来享受。
而且,中国女性结婚、生子后还要重返工作岗位,产假后还要继续工作。
日本女性相对舒适。结婚后,她们拿着丈夫的工资,在家做家庭主妇。
然而,当家庭主妇虽然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许多日本家庭主妇将此视为“职业”。
我曾经见过一位74岁的日本老奶奶,她做了46年的家庭主妇。虽然她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但做事有条不紊,得到了家人的高度认可。
老太太还开设了专门的培训班,教像她这样的家庭主妇如何烹饪美味佳肴,如何进行高级整理和储存。
作为家庭主妇,她们没有忘记交朋友。他们通常一起逛街、吃饭、学茶道、做饭、做美容,在家做很多事情。她们真的很愿意在家当家庭主妇。
但中国女人更坚强。她们总觉得自己没赚到钱,总是用老公的钱买东西。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感觉失去了自我。
其实大家真的应该放弃这种想法。我们养活了这个家,难道不应该用老公的钱去买家里的日用品吗?你必须能够给予和享受,但你不能享受贡献。
很多中国女性在日本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了,因为她们的自尊心太强,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
另一个原因是历史的遗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定程度的“仇日”,对日本文化都有些抵触。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就会导致观念的偏差和不必要的敌意。在婚姻中,一旦出现既定的刻板印象,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