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高知家长聚餐分享:从教育理念到孩子成长的全方位探讨
文章作者是一位现居北京市海淀区的妈妈,分享了她一家人和丈夫清华北大毕业的四位同学一起吃饭的经历。
短短2000字的文章,从海淀高智家长们深刻而包罗万象的聊天内容,到别人养大的“别人家的孩子”,让很多家长惊叹不已。
例如,两位成绩优异的母亲每天学习斯坦福大学的新算法课程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新基因组课程。 4岁孩子讲的核聚变原理,适合8岁以上的孩子和诺贝尔奖。获奖科普动画片《平博士的密码》,又一个6岁孩子看英文原版《How it Works》……
不少家长纷纷留言。光是看完这篇文章,他们就都感受到了与别人的巨大差距。
当我谈论这个时,我并不是要制造焦虑,而是我们看到了不同教育方法的真正差异。
同样的父母,不同的家庭,却有不同的教养方式。
我们都知道,学校和老师教书,家庭育人,优秀孩子的诞生总有条件。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精英孩子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重要?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是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家庭经济条件
决定孩子的自信心
以前我很天真,认为学习和受教育的成本很低。只要我努力学习,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慢慢地,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我渐渐明白了——
知识总是要花钱的,而知识是昂贵的。
从古代村民轮流开垦“校田”,用收获作为私塾教师的工资,到如今网络知识付费的盛行,再到孩子课外辅导价格的不断上涨,知识从来都是有价的。 ,而且价格从来没有降低过。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家再穷,难有贵子”。作者是一名中学教师。
他谈到了近两年的一个教育现象:
“小时候,我们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条件成反比。班上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家境都很贫困。
近年来,中考、高考的尖子生基本上家庭条件都很好。
除了家庭培养,家长还愿意花钱提供各种培训班,甚至聘请私人家教。结果都是钱堆起来的。 ”
事实上,我认为老师只说对了一部分。
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父母能花在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能为孩子提供的隐形资源也就越多。
正如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选刚所说:
“像我这样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父母也是知识分子,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享受着许多外地或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的独特的教育资源。”
精英的培养不仅仅是高智商和高考试成绩。
良好的品格、广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一心一意的钻研精神,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条件的基础上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未能成功,可能不是因为缺乏天赋,也不是因为缺乏努力,而是因为能够支撑他的力量太渺茫了。
环境决定孩子努力的方向
记得BBC纪录片《交换学校》记录了两种环境下的孩子们。
在年学费高达27000英镑的精英私立学校,孩子们每天6:30起床,8:45至17:00上课,放学后选修兴趣班,每周一、三、三参加统一集会。周五,在听各种讲座期间,每个孩子都很忙碌,忙着学习,忙着吸收知识,增长见识。
普通公立学校的孩子8点45分开始上课,早上8点起床,下午3点放学,基本上什么都不做。
当公立学校的孩子们听说私立学校的惯例时,他们惊呼:
“这根本不应该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同一个国家,同龄的孩子,私立学校的孩子享受着紧张有序的学习和生活,而公立学校的孩子却望而却步。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认知呢?
环境影响。
我们总认为环境就是肉眼所见的人、事、景。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
其实环境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塑造他们的思维、养成习惯。
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曾进行过一项研究,他比较了波士顿工人阶级和精英阶层的文化差异,发现两者最大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例如:
精英注重效率,普通人注重公平;
精英拥抱变化,普通人追求稳定;
精英能用复杂抽象的东西,而普通人更愿意用简单的形象思维;
精英大多着眼长远,而普通人往往只着眼眼前……
对于孩子来说,对他影响最大的环境就是家庭。
孩子的大部分思维和习惯都会像父母一样养成。
培养精英孩子,归根到底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环境对孩子思维的塑造几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判断孩子的成长效率
有人可能会质疑:孩子的成长还高效吗?
一些。
普通父母在面对孩子成长问题时,采取的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兵来将挡,水来遮掩”。他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那些精英人士的父母来说,他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他们会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提前为孩子规划一条成长道路,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成功走上这条道路。
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是一名电气和机械工程师的儿子。
当马斯克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家庭很富裕。他的父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规划孩子们的成长道路外,父亲还经常带他们去欧洲、美国、中国等世界各地旅行,增长见识。
当马斯克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计算机才刚刚走向公众。马斯克当时就表现出了对计算机的兴趣,但当时的培训班并不受欢迎,他们拒绝招收孩子。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马斯克的父亲想了个办法,花了75兰特在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预订了训练席位。
在那次演讲和采访中,马斯克也展现了极高的才华。
埃隆·马斯克青少年时期
每个孩子由于父母的经济、地位、文化程度不同,接受的教育方式也不同。
精英儿童的成长轨迹是一个纵向的、连贯的、整体的发展过程。
他们大多遵循着父母精心规划的教育路线,并且这条路在成年后无限延伸。
当普通孩子还在一路跌跌撞撞、一路迷茫、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不断调整方向时,精英孩子们却已经踏上尘土,骂方丘了。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黄金时期能够得到正确的方向引导和针对性的帮助,他的“成长效率”就会比普通孩子更高,成功的概率当然也会更高。
父母眼中孩子的命运
纪录片《出路》记录了几个孩子的真实成长经历。
三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求学到步入社会,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也印证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孩子的命运来自于父母的眼光。
马白娟和袁嘉,两个来自同一个下层阶级的女孩,马白娟的父亲认为:
女孩子是别人家的,迟早要结婚的。只需阅读一点就足够了。
马白娟只读了几年小学,就辍学了。她去工作却因为学历低、综合能力差而被拒绝。
最后,16岁那年,她与邻村的表弟结婚,并打算在家生孩子。
徐佳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父亲去世后,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上大学。
母亲到处打工,咬牙供养他读书。
终于复读三年后,徐嘉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但经过不断努力,毕业十年后,徐佳在武汉买了车、买了房,结婚生子,也算是跻身城市新中产阶级之列。
我们总感觉阶级的向上循环越来越慢,但总有一些人突破了原有的阶级,接受了命运的恩赐,获得了新的生命。
父母的身高决定了孩子人生的起点,父母的眼光预测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一个优秀孩子的广阔人生道路,一定是父母的广阔视野和远见。
不难看出,孩子的成长不是百米赛跑、马拉松,而是接力赛。
那么在这个社会里,什么是精英呢?
在纪录片《异国童年》中,英国威德学校校长说道:
“精英是指非常擅长某件事、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知识渊博、有洞察力、自觉推动社会发展的人。”
无论孩子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还是孩子知识渊博、有见识,家庭对于精英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健康、个性、视力、思维方式等素质的发展。
因为精英能力其实是一种让孩子能够深度、快速融入社会的综合能力。
如果父母跑得又远又快,通过接力赛给孩子速度和力量,孩子就会有更好的成绩和更广阔的未来。
那么普通家长和孩子的出路是什么呢?
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讲述的关于信仰的故事一样——
制度化的生活只能固化一些人的思想。
总有人能越狱并获得重生,只要你有信心并时刻做好准备。
如果你不一味地羡慕别人,不要轻易失去希望,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往前跑,你的孩子一定会有未来。
因为父母的终点就是每个孩子的起点。
树妈妈说
○
今天是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不知道大家都从假期中恢复过来了吗?
今天,树妈妈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些“旧闻”。也许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之前组织过一次“卖书”活动。
经过几个月的筹划,我们联系了多家出版社,选出了十套好书进行义卖。我们承诺义卖的所有收益将捐赠给山区的孩子们。
这次义卖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
我们共筹集善款4万多元,收到捐赠优质绘本1500多本。
活动结束后不久,善款和书籍就送到了青海当地的志愿者手中。
志愿者们还迅速将义卖购买的书籍和衣物分发给山区的孩子们。
共采购衣物500套,捐赠互助县红崖子沟乡小学225套、大华林小学86套、格隆村37套、五峰镇平峰村小学102套、丰堆在乐都区。农村一村有50个单位。
1500册精美绘本也让学校的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课外书。
树妈妈已经收到反馈和照片有一段时间了。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分享给朋友,是因为我还有一些顾虑。我担心做某事会被指责,所以我总是谈论它。
国庆假期,我又整理了一下照片。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觉得我的担心有点多余。
我觉得这件事必须有始有终,必须给信任树妈妈、参与活动、关注孩子成长的朋友们一个交代。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一定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树妈妈也特别感谢每一位参与义卖的出版社,以及每一位参与义卖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可能很小。
但无论我们多么强大,只要我们关心教育、关爱孩子,我们作为个体就可以给别人带来一点快乐和力量。
舒玛每年都会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想要参加的朋友,我们明年预约吧。
○
○
我创办常熟平台已经3年了。吸引了超过200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学的家长,每天为您提供原创育儿文章、精选商品、有声绘本。共发表原创文章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