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记甜品与小满茶田合并,新满记管理团队亮相,港式甜品市场迎来新篇章
失去许留山的港式甜品市场终于有了新的故事。
据相关新闻报道,传统甜品巨头“满记甜品”与新茶饮品牌“小满茶”已完成合并。合并后新的“新满记”管理团队将由原星巴克中国供应链负责人、皮野咖啡COO胡凤春和原小满茶COO宋晓莉组成。
小满茶园创始人刘子正将担任志刚集团(满记甜品母公司)总裁、满记甜品联席CEO。与此同时,志刚集团还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知名餐饮集团与新消费独角兽公司联合领投。
作为消费领域罕见的“双向冲刺”,此次联姻有一种“消费领域新老品牌优势互补”的感觉。
不过,从餐饮O2O的角度来看,这更像是港式甜品巨头满记甜品在港式甜品潮流退去后寻找的新出路。
在杯装甜品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此次与小满茶乐园的合并,是否会给满记甜品带来“新生命”?
01
“不再甜”的港式甜品市场
港式甜品曾经像现在的茶饮一样受到万千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那时,街上的奶茶店并不多。人们对于下午茶的概念就是去咖啡店、茶餐厅或者甜品店。
那时,街上很少有年轻人边走边喝奶茶。与朋友相聚在许留山或满记甜品,点一碗杏仁奶或芒果西米,悠闲地度过一个下午,是小资青年的象征。
就像现在的人去长沙只是为了喝杯茶,看看好看一样。当时的年轻人还特意跑到香港来吃一杯正宗的港式甜品。虽然当时排队的人很少,但还是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喝一杯充满甜点的双皮奶。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切似乎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衰落的阶段,港式甜品的流行也不例外。
自从新茶饮料爆发以来,港式甜品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许留山的破产只是潮流退去后的一个小“受害者”。
如果你搜索一下百度指数,你会发现,以许留山和满记甜品品牌为例,2013-2017年是其搜索热度最高的时期。 2018年左右,人气开始减半,此后一直萎靡不振,2020年开始跌入谷底。
为何港式甜品生意突然不甜了?主要原因如下:
1、新茶饮抢占港式甜品市场
以喜茶、奈雪、茶颜悦色、湖上阿姨、Coco、一点点、蜜雪冰城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诞生以来,不断蚕食港式甜品市场。
尤其是随着后来甜品变成茶饮料的趋势,过去的甜品如烤仙草、西米露、鲜果杨花蜜等不断被转变为茶饮料和茶杯,进一步模糊了茶饮料和甜品之间的界限。 。
于是,人们逐渐发现,在饮料店买甜品比在甜品店买更有价值,也就渐渐不再去甜品店了。曾经是商场里最受欢迎的人的曼吉,也开始一天天感到孤独。
2、港式甜品消费场景的局限性
后疫情时代,堂食本身受到了很大影响。
作为休闲餐,港式甜品并不像新式茶饮那么方便灵活,而且由于产品大多是水果和零食,所以不是很饱,不能代替正餐。这个位置本身就比较尴尬。
而且,现在的港式甜品大多还是以碗装,不太方便携带,不能像奶茶那样边走边喝。
即使满吉开通了外卖渠道,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以及众多茶饮品牌的竞争,销量也很难快速提升。
3、忽视港式甜品的天然健康理念
港式甜品与新茶饮界限模糊的核心内在原因是港式甜品尚未形成有效的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壁垒。
健康养生是当今年轻人的刚需。用保温杯泡枸杞早已成为现在农民工的日常操作。
港式甜品是香港时尚美食的代表。它们起源于粤菜中传统的“糖水”。他们拥有浓厚的健康文化,符合当前的健康趋势。
比如漫记的经典产品杏仁奶或者炖木瓜都有滋补润肤的功效;而杨花蜜则从港式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少饮品店的抢手货。
但港式甜品缺乏健康理念的推广。虽然满吉曾盛赞“港式糖水”有养生功效,但影响力并不大。后来直接放弃了这个概念,专攻“甜”。
人们对港式甜品的印象还停留在“甜品”阶段。如今,大多数港式甜品店都在向新茶饮品牌看齐,健康养生的理念也越来越强烈。
另外,现在年轻人“厌恶甜食”,对港式甜品的接受度越来越低。
02
连续“自救”全记录
满记甜品于2005年进入内地,但一开始生意并不顺利。
在上海开业的前三年,总共只开了6家店。直到2007年上海港汇恒隆店试点成功,满记甜品才真正得到快速发展。
2008年,中国掀起了大规模购物中心建设热潮。满记甜品敏锐地意识到,进驻商场将是未来品牌发展的主要方向。
2008年至2013年,借助这股商场“东风”,满记甜品门店数量快速增长,一年内新开门店超过90家。随后几年,漫记不断向内陆扩张,内地门店总数一度接近500家。
这也是港式甜品的高光时刻,随后开始走下坡路。后来,新茶饮料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对其市场的侵蚀。
2021年6月,在另一家甜品巨头许留山破产之际,安达卢斯资本先后完成了对满记香港、华南、华东的并购,整合了其在东南亚、香港、内地的门店,实现了第一次充满了品牌统一的想法。
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满记甜品一直在努力“自救”。
1、产品与新茶饮料对接
随着甜品越来越以茶为主的趋势,漫记作为甜品品牌也在不断向新的茶饮看齐。产品结构上除了传统的炖菜、糖饮料外,还增加了蛋糕、茶饮料、咖啡等品类。
与此同时,漫记也在不断推出类似于新茶饮的便携式茶新产品,如柿子味芝士杯、面糊满冻椰子、香浓芒果冻糕等,希望抢占新茶饮市场。
2、营销渠道持续年轻化
在营销层面,满记也已经在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进行运营。在抖音上搜索满记甜品,你会发现一堆专家在推荐和推广。打开小红书,有很多关于满记甜品的笔记。
渠道方面,满记甜品在2016年左右就开设了外卖服务,后来又尝试进军商超。比如,它为盒马鲜生打造了蜜月快线店,店面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
不过,这些自救措施只是给了满吉比许留山多了很多翻身的时间,却并没有扭转满吉颓势的趋势。
据悉,满记甜品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等地拥有近300家全直营店。与此前峰值的500家门店相比,下降幅度明显。
而且,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满记甜品门店数量分别仅为23家、55家、6家、12家。另外三分之二的门店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不少已渗透到常熟、镇江、慈溪等下沉城市。
显然,满记甜品正在慢慢失去一线城市的市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03
《小蛮》带来《新蛮姬》?
投资、并购、整合将成为餐饮“后疫情时代”的主旋律。
上海某资本创始合伙人表示:餐饮的并购整合已经开始了,今年应该也是这样。
与老品牌满记甜品不同,合并对方的小满茶是一个成立仅三年的新茶饮品牌。是国内樱桃主题茶饮料的开创者,主打“高颜值樱桃饮品”概念。
随着甜品变茶饮的趋势,小满茶园以其招牌樱桃炸弹迅速走红茶饮界。
通过车厘子、青王青提等高价值水果建立的供应链壁垒,小满茶田在茶饮料行业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虽然目前小满茶田店不多,但业绩却非常不错。据称,该店月销售额可达8000元。
创始人刘子正曾表示,小满茶园樱桃系列的毛利率已达到65%以上,所有门店均实现盈利。
那么,这样一个新的茶饮品牌与满记甜品的合并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用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的话说,“这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新旧联姻’。合并不是目的,‘核心是关键生产要素的重组’。”
一个是拥有27年丰富历史的品牌,一个是产品创新能力在行业中不断得到验证的新锐茶饮品牌。这样的组合或许能够探索出更具爆发力和成长性的“新漫记”。
过去,新老消费者总是遇到不同的问题:传统消费品牌的产品、操作系统、成本控制都非常出色,拥有“稳定的底盘”,但缺乏对“前端”的洞察,缺乏品牌力。新消费品牌纷纷涌入“前端”,但后端支撑能力往往不足。
但这些对于“未来新全纪录”来说根本不会成为问题。
一方面可以借鉴小满茶田作为新品牌非凡的焕新创新能力,前端实力强劲;
另一方面,新满记拥有满记甜品强大的中央厨房、自有工厂及门店管理系统等,基础稳固。
然而,这个新的完整记录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个港式甜品潮流逐渐退去的时代,综合新满记能否挺过浪潮周期,避免成为慧流山第二个的命运呢?
在这个甜品茶化、茶饮行业越来越涉足的时代,新满记将走怎样的差异化道路?
这一切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唯一清楚的是,合并后,“新漫记”将开始升级,开设新业态门店。
“新满记”新旗舰店将定位为中大型店,面积约200平方米,并将推出全新甜品概念。今年下半年将在北京、上海两地开业。
显然,《老满记》或许不再是亮点,但《新满记》的未来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