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视频App全球拍客计划:24小时热门地图与30000拍客布局
到2017年底,这张地图上的全球摄影师数量将从目前的4100人扩大到3万人,保证每天平均发布1000-2000条具有平台属性的内容。梨视频计划为此投入至少2亿元人民币。包括涵盖客户定位、追踪、视频拍摄、编辑、报酬支付等多项功能的管理系统。如果这一雄心勃勃的布局顺利进行,它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UGC视频制作平台。
黎视频创始人邱兵正在管理这个计划。此前,他曾担任《东方早报》社长和澎湃新闻首席执行官。他在新闻行业拥有27年的经验。梨视频的投资人是著名的中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总裁李瑞刚。 2016年,CMC宣布投资5亿元,持有理想视频70%的股份。这并不是两人第一次合作。早在2014年,邱兵受命创办澎湃新闻时,就曾向余里请教。
在邱兵的愿景中,拍客系统应该成为立视频的核心生产力。当然,系统中离不开机器算法和智能推荐,“但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邱兵强调道。他希望立视频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内容提供商。从大的角度看,它必须有“国家立场和声音”和“家国观念”,同时关注最弱势的个体。 “如果媒体失去了关注最弱势群体的权利,那就没有意义了。”
2016年11月,李视频桌面和移动平台正式上线,每天发布约500条短视频。这样的产出在资讯视频领域实属罕见。 2017年,除了视频用户的增加外,邱兵还将视频合作伙伴(Pear Partners)的数量从300个增加到3000个。
“规模就是一切,没有规模,你再漂亮,也没有人会在乎你。”面对内容创业的趋势,生活视频“一条”创始人徐虎生也主张快速规模化,李瑞刚也是“一条”创始人。投资人之一。
“你的作品经常被拿走,而且价格很低。”无论是在东方早报还是澎湃新闻,邱兵都表达了对内容生产的低估的不满。 “严肃、标杆的事情,如果没有合理的回报是难以想象的。”现在自己正在创业,他也希望李视频能在这一点上有所改善。
▲“梨视频”原创短视频纪录片《奔跑者》跟随拍摄了跳水运动员谭良德、乒乓球运动员王浩等人。 (梨视频/图片供图)
那一万个不看书评的人就会陷入混乱。
南方周末记者:今日头条总裁张一鸣接受采访时表示,今日头条不需要主编,甚至不需要价值观。它的使命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并依靠机器算法推荐。梨视频会成为今日视频类头条吗?
邱兵:绝对不是。我周围的人不经常使用今日头条,但我经常使用。我喜欢看足球和西甲联赛。它向我推送了这个内容,我很开心。它被定位为一种工具。我的岳父在用它,炒股票的人也在用它。它的算法非常准确。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但它确实有漏洞。我是一名体育迷。我特别关心排名、得分榜、剩余积分等,不会系统地给你。对于一般的体育资讯频道来说,栏目是非常清晰的。
但我绝对不只看头条新闻。我也很关注重要的信息,比如达沃斯。这时候我看严肃的媒体。你很难要求今日头条提供社会价值,或者引导性、方向性的内容,因为它主要是机器爬取的。
现在有什么问题吗?内容生产链出现了断点。这两年我体会颇深。
南方周末:好的内容制作者已经没有了吗?
邱兵:我大学毕业,在文汇报工作。我觉得使命感很受尊重。我们制作原创新闻,有新闻理想,有所谓媒体人的使命感,支持正义、揭露丑恶。报纸本身也有很强的商业价值,广告效果好,整个链条运转良好。
但现阶段纸质媒体的商业价值已经严重降低。没有商业价值,对记者坚守自己的东西当然要求非常高。你的作品经常被拿走,而且价格非常低。 《东方早报》倒闭。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互联网的影响不仅在媒体领域,而且在整个实体经济领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最大的问题是,纸媒是否处于寒冬并不重要。竹简是媒介,纸是媒介,iPad界面也是媒介。但没有完整的链条来支持内容生产者。这是相当可怕的。
大众自媒体很难产出沉重、严肃的内容,但可怕的是这个社会没有人这样做。
南方周末:梨视频在这方面如何体现其媒体基因?
邱兵:当我们和李先生(指李瑞刚)讨论合作时,他的要求非常明确:追求商业和职业成功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我还是希望李视频是一个更严肃、有一些理想主义、有一定职业道德的平台。
因此,我们在制作原创内容时,仍然严格遵循传统媒体的方式,包括话题策划、评论、调性,这些都体现了新闻的力量。但最难的是如何将这些内容有效、有机地渗透、结合起来。你会看到我们有一些小栏目比如水煮鱼之类的娱乐内容,收视率非常高,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非常硬性的新闻,比如国际内容栏目DIGGER(意为挖掘机),话题包括叙利亚,世界孤儿等等我们也在坚持。
南方周末:您之前曾说过要把东方早报打造成研究型媒体。它的发行量可能只有一万到两万,但是对于某一群人来说会非常有价值,广告商也会认可的。如果《冬枣》按照你的设计,它还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邱兵:《冬枣》有几个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东西,包括《上海书评》、《经济评论》、《艺术评论》。我原本想把它变成周刊,以特刊为主要内容,这样我就不会在销售上亏钱,还有一些奢侈品广告。但一是人手不足,二是平面媒体目前的思路是注重传播。因为像《上海书评》这样的东西搬到网上后,阅读体验仍然不好。用手机看四五千字就很头疼,而且还有盗版的问题。
在纸面上提供简短的信息确实意义不大。 《上海书评》的内容要有生命力、有深度、有基调。 《上海书评》拥有一万名读者。上海每天有一万人阅读这样前沿的社科书籍,这已经很可观了。没有这一万人,社会就会混乱,其价值不可低估。
南方周末:澎湃估值已突破30亿。近期,上海六家国有企业又投资6.1亿元。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你却选择离开体制去创业。这需要放弃很多东西,是不是也包括球队的股权安排?
邱兵:不存在股权问题。说实话,不管我有没有股权,我在澎湃的生活还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它的体系很完善,定位很精准,而且关注时事和思想。
在制作澎湃新闻的过程中,我对图像产生了兴趣。
当我们在家看电视、听新闻时,我们可能会觉得电视新闻不好看。我最近在美国待了一个多月,发现所有公共区域都在播放电视。电视新闻质量真的很高,滚动、实时,而且画面非常好。
我觉得短视频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5G时代,流量不再值钱,看视频的人肯定会很多。尤其是移动终端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取碎片化的信息。
我的家乡重庆就是最典型的。火锅店的服务员已经结束了工作,顾客也都走了。他的智能手机放在WIFI旁边的一个小支架上,不断显示信息,滚动,他只是看着这个。
南方周末:您是一个对文字很敏感的人,也很会讲故事。您怎么会想到需要图像来表达自己?
邱兵:从事内容生产的人除了活跃的用户需求之外,还希望在商业上证明自己。我并不回避这一点,也不拒绝它。我只是想知道我们是否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像技术人员或机器一样优秀,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
李视频的核心成员很多都擅长写作,所以这群人很可惜。也许未来我们也会做一些垂直的事情,开发一些非常精准、垂直的产品。现阶段,文字固然重要,但其商业前景却很渺茫。
有很多积极的话题,但它们不能回答你的问题。
南方周末:目前李视频App的内容比较复杂。它的分拣主要依靠机器推荐还是人工筛选?比如打开后页眉推荐的视频?
邱冰:开屏推荐部分是纯商业部门做的。从监测结果来看,理论上不宜过于高端,也不宜过于集中于专业领域。一般来说,应该以社会话题为主,比如一些恶性事件、娱乐话题等。
我们不能用老式的方式来推动它,但进行性暗示是非常有问题的。因此,我们会推送一些普通观众感兴趣的内容:海外飞机失事,或者黄晓明和Angelababy孩子的出生和长相。
我们在东方早报的时候,也谈到风格。该报纸每年的费用为1.45亿美元,可吸引约7000万个奢侈品广告。这些品牌就像你的外表和你的坚持。但当你做梨视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坚持的事情所能得到的好处已经不能支撑你了。成本可能是四五十亿。如果只考虑非常高端的几千万,永远无法填补这个坑。所以它的运作方式和以前不一样。它必须吸引十亿人。在此前提下,必须涉及比较广泛的领域。
目前,梨视频每天上传约500个短视频,其中40%来自第三方,即我们的梨合作伙伴; 30%来自聚合内容,比如购买版权的海外节目——BBC、半岛电视台等,以及国内电视台的内容; 30%是原创的。
南方周末:但总体感觉,《东早》和《澎湃新闻》的语气差别还是很大的。
邱兵:首先,正能量、主流新闻的标准在不断变化。例如,我们首先发布了一个视频,其中幼儿园要求孩子们带鱼去学校。其他孩子带来了小金鱼。一个孩子带了一条大鱼到幼儿园。这是一个很热门的社会话题,其中包含着调侃,也包含着一点关于教育的思考。
这是当天最热门的话题,我认为这与水平没有太大关系。记者对孩子带着鱼不是很感兴趣,但摄影师却特别感兴趣,居然找到了家长和他聊天。不能说是完全正面的消息,但也算是比较正面的消息了。
我们做了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河南有一位老人。女儿结婚后,为了防止家庭矛盾,让女儿幸福,他谎称要去工作。事实上,他住在街上和桥下。这是一个非常卑微的故事。后来,一位女士通过派克找到了老人,并为他解决了工作。
我还将这些定义为非常主流的新闻。社交平台产生的此类主流新闻相当多,代表了当前社会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公众态度。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发现了很多,但我们仍然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南方周末:在短视频的概念中,多短合适?
邱冰:5分钟的短片在短片中是比较长的,而且完成率很低。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持续了5分钟,他可能看了30秒就关掉了。他一看题目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其次,因为你还是很矜持,表情也不是很踏实去迎合他,所以你抓不到他。
遇到这种情况,我想第一个反思的人一定是我们自己。我们之前的想法一直是说,如果大众只有这个层面,你就得给精英看。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不会出现到达率。
我认为一是要求你尽可能简短。如果你能在15秒内完成,绝对不是30秒或50秒。首先,必须强调到达率。然后考虑到达后您需要什么积极的指导。
南方周末:15秒到2分钟有严格限制吗?你是通过测试推导出来的吗?
邱兵:当然不是硬性要求。我要求所有内容都在一分钟以内,除了我们认为值得执行的那些,但比例非常低。
像“西方盟国今天早上袭击伊拉克”这样的一句话新闻毫无意义,我也一定会反对。但就像澎湃新闻一样,如果旅行结束后没有写完5000字,我会为自己感到遗憾,并且对此表示反对。我会把那些空镜头慢慢推进10秒的场景全部剪掉。那么最好不要一直坐着说话,像专家一样,但也要反对。这就是一些所谓的规则。尝试尽可能地遵守它们,但你不能全部遵循它们。
▲该视频根据中国义乌美国大选旗帜的订单量和美国纪念品商店的销售量反映了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率,在梨视频上获得了不错的流量。 (梨视频/图片供图)
聚合平台赚10亿,大部分应该给内容付费
南方周末:李瑞刚非常关注“头部内容”。他在中华文化年会上表示,这是公司2017年的三大投资重点之一。在您看来,所谓的“顶级内容”到底是什么?
邱兵:我觉得李先生关心的所谓标题内容,一个很大,一个很小。
我们希望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内容提供商。图像是最容易国际化的,因为如何翻译书面表达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已经在与美国和日本进行谈判。我们将分发一些原创视频,包括英文双语字幕。
但制作过程、国家立场和话语权是无法回避的。你必须获得话语权。所以从大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需要有民族的声音,有家国的观念。
很小,关注个体,最弱的个体。如果媒体失去对最弱势群体的关注,那就完蛋了。
为什么我们今年的年会开幕式上有一段两分钟的视频,是甘肃省环县的一个小女孩拍摄的?这其实就是她每天在山里走的那条路。一开始我回答了一个问题:Moku界面产品需要用这样的视频来表达我们的价值。我认为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单独领域。
谷歌去年屏蔽了7.8亿条所谓不良广告,冬枣也有同样的要求。它不会触及任何偷偷摸摸的广告或金融产品。
当我们到达这个平台时,有很多诱惑。你的内容不小心包含了性暗示,一晚上很快就被一万人下载了。诱惑太大了。但我认为,首先,你不能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其次,你不能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其次,多动用有趣的大脑,不要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包括原生广告的制作,都有专门的部门。客户要求拍摄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全部是编造和虚构的,所以不能放在内容部分,必须明确标注。
有时员工也会说,这个拍得真漂亮,收视率很高,比正经事还要好。我不管,全部标记为广告。我想这也是职业道德之一。
南方周末:梨视频的目标是什么?另外,你好像说过现在的内容被严重低估了。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邱兵:我就是这么说的。目标是中国最大的资讯短视频平台,用比较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我们的核心生产力应该在于Pake系统。机器算法是我们的标配功能,还有一套智能推荐,但是我们不打这个旗号。我们有价值观,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
中国所谓聚合平台的整个体系是有问题的。一个聚合平台可以赚10亿。一家媒体的稿费才100万,做了两三次大采访,钱就花光了。
大部分应该付给内容,你应该拿10%或20%。另一方面,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最终内容人家都不愿意跟你做。当然,有人说你是螳螂,想忽悠你。你无法与一个拥有巨大流量的巨型公司、一个估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竞争。我觉得如果是这个心态的话,就没必要这么做了。
严肃、标杆的事情,没有合理的回报,未来将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希望和摄影师合作给内容定价的时候,每单一两千元是最低的。我的成本非常高。现在,我们是按收视率付费的,这成本很高。但我希望这钱花得值。
南方周末:摄影师的核心定位是很早就锁定的吗?
邱兵:一开始。李老师还问我,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我建议。他非常讲究调性,反庸俗,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变化,也比较国际化。我谈到了摄影师的概念。新浪和腾讯都曾是摄影师,但他们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更喜欢商业合作,就是你拍照片,我付你一些钱,几乎没有商业介入。
传统媒体有一些方向正确的资源,但是还有一个不小的门槛,包括你在采访中的突破技巧。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培养一批基础摄影师,然后培养记者等等。
南方周末:摄影师的作品是典型的UGC内容。它们是如何管理和质量控制的?
邱兵:目前有4000名摄影师,大概有一两千人在正常发表作品。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能发表,我们的审核也比较严格。很多假新闻,或者重复使用过去的东西,是不会通过审核的。
现在系统有拍摄软件,大约需要20秒到3分钟。拍摄完成后,所有素材都在我们的后台。您的收入将根据编辑后的播放12小时数计算,您将通过App付费。包括第三方的梨合作伙伴,他们要和我们的语气接近,有的是历史为主的,有的是烹饪为主的,我们先审核一下再合作。
南方周末:未来盈利点在哪里?
邱兵:一是广告,超过60%。有些专栏正在考虑是否可以收费,这只是一种必然。第三部分是版权。只要经营得好,一年收回几千万的版税是完全有可能的。版权主要销往海外。国内版权其实很难实现。如果你真的上法庭,你不太可能赢。但海外相对来说更加规范,我们现在正在拓展一些渠道。
南方周末:目前短视频的势头如何?它仍然在聚光灯下,还是已经消失了?在版权保护方面,视频相对于文字有什么优势吗?
邱兵:事实上,短视频的版权保护并没有那么有效。以前我以为文字根本无法保护,短视频也是如此。如果你要做自媒体甚至电商,这个场景就非常渺茫了。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大平台、一个庞然大物,你的商业空间想象力仍然会比单一自媒体更容易部署和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