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粿条:传统美食如何走向全球市场?汕头发布行动方案推动粿条产业化
“海鲜粿条汤要加入蛤蜊、肉丸、虾丸、墨丸、鱼皮胶和鱼卷。” “牛肉丸粿条汤,加生菜!”……这些喊叫声在潮汕各地的餐馆里每天都在重复着这句对话。
潮汕人离不开粿条。粿条作为潮汕传统特色食品,不仅是潮汕人舌尖上的乡愁,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尝试。
目前,在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出海成为中国餐饮品牌的选择。从麻辣烫到小龙虾,再到柳州螺蛳粉,不少国内特色食品品牌都摩拳擦掌,准备进军海外市场。如何让粿条这个海外旅人的“家乡记忆”不断走出潮汕、走向海外,成为著名侨乡、美食之乡汕头正在思考的问题。
去年6月,汕头发布《加快汕头方便面产业化发展行动计划》,指出要把汕头方便面打造成汕头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部分推出预包装汕头方便面系列产品。计划用5年时间,力争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汕头还发布了食品产业振兴一揽子行动计划,其中以调理菜产业为重点。让粿条赶上万亿预制菜新趋势,以“生产力+品牌力”撬动“市场力”,把市场放在生产的最前沿,生产与市场双抓。借助熟食新领域,汕头正在探索如何将这碗“家乡记忆”推向世界。
(图为汕头大学留学生代表品尝粿条。图片来源:汕头融传媒集团)
一碗米粉的工业化之路
粿条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磨成米糊后,摊成薄层,蒸干,然后切成手指宽的条。吃法以“炒粿条”和“粿条汤”居多。这道美食最初是潮汕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用新鲜的牛肉和米粉制作出美味又实惠的小吃。
其实潮汕风味的特点都是新鲜,牛肉粿条也不例外。这道美食以香米粉、嫩牛肉为主要原料,辅以香菇、笋干等辅料。米粉要筋道可口,牛肉要鲜嫩多汁,蘑菇和笋干要味道鲜美。经过独特的蒸煮和调味技术,就能烹制出一道道美味可口、香气扑鼻的年糕菜肴,让食客回味无穷。
潮汕菜保留了当地的“鲜”味,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食客来到汕头品尝美食。但要将潮汕风味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还需要走向产业化发展。
为了将汕头粿条推向广阔的市场,近年来,汕头创新推出了汕头粿条方便面,包括以卤味为卖点的“潮汕牛肉粿条”和“潮汕粿条面”。与此同时,各种融合传统与时尚口味的“汕头粿条方便面”正走向各大卖场,以新的形式开启粿条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随着食品工业化和冷链技术的发展,很多技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推出了一种即食牛肉丸米粉,在汕头乃至全国多家超市、便利店均有销售。线上线下同步推出。”广东集味村食品有限公司营销策划经理辛再勇表示。
乘着工业化发展的快车,汕头牛肉粿条正以方便面的形式驶向广阔的天地。目前,已有16家企业推出了35种方便面产品。其中,生产常温产品的企业有8家,生产速冻产品的企业有8家,还有多家企业有方便面(粿条)产品上市。
去年,汕头明确提出强化工业化理念,从提高原材料供应能力和质量标准、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拓展市场、做大品牌五个方面推动汕头粿条产业发展。影响。
汕头计划三年内实现汕头粿条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五年内力争方便面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郭鹏程表示,粿条作为特色食品,可能主要在堂食餐厅吃。现在汕头正规划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重点解决粿条产品的口感、新鲜度、储运等共性技术瓶颈。大力推动汕头特色粿条产业发展。
挖掘当地特色,打造IP
熟食正成为培育食品行业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多地利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当地特色食品产业资源和大规模人口消费需求,抢占调理菜产业新机遇。食品预制,以准备菜肴为主,已成为各地的食品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汕头开发了近500种方便、美味、富有潮汕特色的预制菜肴。红烧狮头鹅、牛肉丸、鱼丸等预制菜品迎来“井喷”爆发。炒一条条如何抢占行业风头,成为潮汕地区下一个熟食主导产品?
去年,汕头陆续出台一揽子政策,为汕头熟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汕头熟食品牌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提出,用“生产力+品牌力”撬动“市场力”,把市场放在生产前端。从品牌文化推广、熟食新产品研发等10个方面,着力提升潮汕熟食产业发展水平。
国内资深商业顾问刘润曾表示,未来备菜市场将越来越品牌化。随着国内调理菜行业不断发展,扩大产品品类、增加横向覆盖、注重品牌化是这条新赛道的必由之路。
对于像粿条这样已经非常有名气的当地特色小吃来说,利用预制菜品实现高度IP化,将极大促进当地美食经济的发展。
被誉为“世界网红”美食代表的柳州螺蛳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螺蛳粉是柳州当地的特色小吃,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夜宵摊上。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名不见经传的螺蛳粉一夜之间红遍了中国吃货界。从此,螺蛳粉成为柳州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将达到669.9亿元,同比增长11.5%。正朝着明年底实现全产业链销售收入900亿元的目标迈进。 。
发展近千亿的美食产业,创新必不可少。近年来,柳州不断寻找发展路径和产品多元化。去年,柳州开始在调理菜领域展开竞争,不少产业园区重点培育调理菜产业。通过预制菜品的改造,螺蛳粉不仅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还可以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让这道曾经不起眼的地方美食迅速成为柳州的城市名片和完整的IP。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汕头在培育粿条熟食品牌方面应尽快以培育区域公共服务品牌为重点,同时注重地域特色,从汕头地理标志产品入手,让汕头文化赋能区域特色品牌,将凉菜发展与当地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发挥多方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推动美食IP的形成准备粿条菜肴。
从潮汕到海外
“粿条是每个海外游子的味蕾记忆,小时候在潮汕这里经常吃潮汕牛肉粿条,也很怀念家乡泰国的味道。”泰国时尚达人和短视频创作者“来自泰国的V姐”陈英玲说道。
潮汕菜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与潮汕人远赴海外探索的足迹重合。过去,无数旅行者把潮汕风味从汕头带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又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风味带回了潮汕。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潮汕人特有的“舌尖上的乡愁”。
如今,随着汕头坚持“工商双兴”的发展定位,汕头城市消费活力持续旺盛,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城市“引流”能力依然较高。正如汕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汕头潮菜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成全所说,“很多走出去的潮汕侨胞之所以能够回来,是因为家乡的味道吸引了他们。”
美食为汕头带来流量,并将流量转化为“留存”,带动酒店、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溢出效应”不断放大。但汕头的美食似乎并不想仅限于此。近年来,向外扩张已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在各大城市,越来越多以“潮汕”字样开头的餐馆随处可见。
潮汕菜早已享誉海内外,出国是最好的选择。从“小众”到“大众”,近年来中式餐饮企业开始在国外走红,一张新的世界连锁版图正在慢慢为中式餐饮企业打开。
作为潮汕美食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标志,澄海狮头鹅卤鹅预制菜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并已远销东南亚等地。辛在勇表示,如今,汕头方便面产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集生产、销售、冷链、包装、设备于一体的调理菜产业生态圈。同时,当地借助丰富的华侨资源与海外市场紧密相连,潮汕的“专属”品味已开始向世界展现。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餐饮品牌出海,强化供应链、打好“本土牌”是关键。对于汕头粿条来说,打“本土牌”有着天然的优势。汕头应该思考的是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做强自己的产品,解决供应链问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发现,目前出海的不少餐饮品牌主要以奶茶、咖啡、火锅、夜宵摊为主。主打新鲜口味的潮汕菜尚未开始大规模海外扩张。但乘着预制菜的潮流,潮汕牛肉丸早已“南阳行”了。独特的粿条如何突围?
在良辰烹饪学院院长、上海潮谷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高雷看来,中餐海外不能只靠人气。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赛道、品类、受众有清晰的认识。那么就要保证供应链优先,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最后,还要将当地的口味融入到研发中,并做出一定的改进。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