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禾与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30年代艺术精英的留学故事
巴黎有高耸的城墙和宏伟的宫殿。
1931年初春,26岁的唐一和来到了这里。
20世纪20年代,徐悲鸿、张道藩、颜文亮、林风眠、潘玉良等曾在巴黎留学,回国后成为艺术界的佼佼者。
20世纪30年代,一批新的艺术青年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在各个艺术学校学习。大部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只有少数来自内陆省份。
当时,巴黎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简称“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不仅是其皇冠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更是艺术精英眼中最高贵的宫殿。 3月中旬,唐一鹤在一年一度严格的入学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名列第一,考入巴黎美术学院。同时入学的还有杭州的常书红等人。唐一和也是第一位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的湖北人。这两个“第一”对于湖北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当时,继清末“洋务运动”之后,武汉是一个日益繁荣、商业、人文繁荣的大都市,全面引进西方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需求与日俱增。武昌艺术学院虽然成立已有10多年,但也聘请了一些外籍和海外教师在学校任职。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缺乏真正扎根本土教学的高端人才,西画未能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专业风格。唐一和在巴黎的留学和艺术活动无疑会对武昌艺术学院产生更大的影响。
他和常书鸿的导师都是著名的保罗·阿尔伯特·劳伦斯教授。这是巴黎美术学院历史上最古老的工作室之一。劳伦斯的父亲和兄弟都曾主持工作室的教学。劳伦斯本人钦佩从普桑、富凯、卡尔登到大卫和安格尔的新古典主义。他强调绘画的理性和写实训练,对学生也有严格的要求。唐一和和常书红同在一个工作室,一拍即合,兴趣相投。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
唐一和江津素描一号,布面油画,38×47厘米,1941年
唐一和租的小公寓在拉丁区帕舍明里28号楼上。距离巴黎美术学院和卢森堡花园都很近,步行大约一刻钟左右。
卢森堡花园位于拉丁区的中心,建于路易十三时代。里面有卢森堡博物馆,定期举办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公园内还散布着许多反映希腊神话的人物和动物雕塑。在面向先贤祠的大门前,有一家名为Bullier的咖啡馆,是中国学生的传统聚集地。 1921年,徐悲鸿、张道藩等人组织的“天狗社”在此成立。唐一和经常在这里喝咖啡或者去公园散步。有时他会到常书鸿家聚会,大声说话,说心里话。
他的朋友圈还包括曾少柱、周贵、冼星海、艾青、彭友贤、何志培、陆斯白。每逢圣诞节,朋友们总是聚在一起共度节日。 1932年的元旦假期尤为隆重、热闹。为了送行巴黎美术学院同学、福建人郭应林回国前,共有18人参加了在常书鸿家中举行的年夜饭。他们是:唐一和、常书红、陈秀芝(女)、周贵、郭英琳、于冰烈、于冰烈夫人(女、小提琴家)、刘开渠、曹竹韶、王林一、程洪绶、李云生(女) )、卢斯白、陈策云、马鲁羽(女)、张显范(女)、卢传文(女)、朱继清等
在这次活动中,有人提议成立留法艺术家协会。
常书鸿曾在《艺术风格》杂志上写道:
“当时,我们四五个人一起住在班迪内街16号阿特希尔,因为这里是为画家或雕塑家准备的工作室。那是一个远离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另一个世界,这很自然,没有外国礼仪和习俗的限制,我们可以自由地玩耍和庆祝,所以我们决定在我们的 Atehier 举办。”
“Bandinet”这个词不是法语,可能是印地语发音。
一百多年来,巴黎道路的名称基本上没有变化。
常书鸿提到的住在附近的四五个人,应该是指卢斯白、刘开渠等人。
2月5日至3月5日,他们在这里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大家都表示成立团体对于留法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和势在必行。
讨论的要点之一是小组的名称。
此次提出四个名称:1.中国留法艺术学会;2.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2.中国留法艺术研究会; 3.中国留法艺术校友联谊会; 4.塞纳河协会。
4月2日,经过再次会议反复辩论,最终确定为“法国华人艺术协会”。 “艺术”包括音乐、建筑、设计等学科,“社会”则代表群体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本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任期两年)。
委员会成员的分工如下:
综合股——常书红、卢斯白;文献组——唐一和、周庆丁;出版单位——秦山,刘开渠;展览单位——郑科、王林吉;会计股——曾竹韶、谢投霸。
徐悲鸿自画像 布面油画 70×49厘米 1924年
会议还决定做好四件事:
1、建立常设工作室; 2、举办会员艺术展; 3、打印会员作品画册; 4、与《艺术风格》杂志合作出版专刊。
由于作品数量和质量不理想,原定于当年10月举办的画展未能举行;由于资金不足,工作室没有建成;专辑仅印刷了第一卷,共4位成员的11首作品。
1934年8月,《艺风》杂志出版了《旅法中国美术学会专刊》,刊登了部分会员的作品、文章和照片,并对学会进行了重点介绍。后来,随着第一届委员陆续回家,学会的活动陷入了半停滞状态。然而,法国华人艺术协会却是海外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它对推动中国现代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令人惊叹的一瞥。
唐一和不仅是该团体的骨干成员,也是重要的组织者。
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在仅存的活动照片中,每一张都出现了唐一和的身影,特别是徐悲鸿访问巴黎时与学会主要成员的合影。
二是当选为第一届委员,分管“文书股”。参加过团体活动的人都知道,所谓“文员”就是提前计划、写章程、定规则的人。他们往往是组织的发起者和核心人物。
第三,他与主要负责人常书宏志同道合,亲如兄弟。两人都胸怀大志,敢为人先。两人有更多的机会去计划和讨论。
唐一和在法国巴黎中国艺术学会的活动为武昌艺术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与全国各地的留法艺术家深入交流,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而且还代表湖北艺术家活跃在全国艺术界,大大提高了武昌艺术学院的知名度。带回的欧洲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和体系也为湖北的艺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三人)
(通讯员何伊莎特别感谢郭红梅、董松江明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