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藏邮票必知:如何区分纪特邮票与个性化邮票的价值与升值空间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邮票是由国家邮政机构发行的,用于贴附邮资凭证以寄递邮件。由于收藏人数众多,一些人逐渐开始投资、投机,从而形成了“邮政市场”。
然而,近年来,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个性化邮票逐渐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一般单位和个人也可以在侧印上贴上自己的个性化头像,尽情享受。业内专家提醒收藏者,在选择邮票时,要区分特种邮票和个性邮票的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千万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所谓“特种邮票”是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简称。纪念邮票主要发行给收藏家,因为基本不用来寄信,所以贴有纪念邮票的信件很少见。纪念邮票通常尺寸较大,设计印刷精美,图案丰富,不允许重印,并且有特定的销售期限。特别邮票主要是为了宣传特定的事物而发行的。基本上,凡是普通邮票或纪念邮票以外的邮票都属于这一类,其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广。
今年以来,龙邮票的涨跌牵动着众多藏家的神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政市场。今年3月初,有关部门公布了去年一季度邮票发行量。正如很多专家所预料的那样,生肖兔门票的发行量大幅增加。大版兔子已经达到了3049985,小版兔子也增加到了330万。与2010年的290万张大版和虎年票相比,300万张小版门票的发行量分别增长了5.17%和10%。兔子书的数量也增加到了700万本。业内人士分析,生肖邮票的发行量正以每年5%至10%的速度增长。因此可以推断,龙年系列邮票的价格走势依然扑朔迷离。
很多“玉米”可能还记得,2006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李宇春新年纪念封”,这是大陆艺术家的头像第一次出现在中国邮票的正面。这套个性化邮票将李宇春的肖像转化为8个子邮票图案,色彩鲜艳夸张,并采用了她的卡通全身形象。上面还有邮戳和印刷的个人签名。官方售价是36元。记者近日在网上搜索发现,这套邮票有人以25元的价格出售,比当年的发行量低了11元。个性化邮票也是国家证券
什么是个性化邮票?记者了解到,它起源于2001年中国邮政推出的一项新型邮票个性化服务。该业务是指使用中国邮政批准使用的专用邮资图或邮票,在邮票图片或邮票的空白区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整页邮票。 “主印是一个印章,副印可以是公司或个人选择的图案。整个页面由个性化边框和多个个性化印章组成。”邮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性化邮票也是国家有价证券,由中国邮票印制局统一印制。纸张采用邮票专用防伪纸、红蓝纤维纸,并采用专业的荧光喷墨编码和油墨防伪技术。 “普通人的肖像和邮票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普通人的肖像被撕掉,邮票仍然可以使用;但普通人的肖像被撕掉,只是一个不值钱的小东西而已。”图片“只是为了我自己的娱乐。
一些专家认为,在邮票边缘印上普通人的肖像只是相关个人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诚然,个性化邮票的发展给了很多普通市民“玩得开心”的机会,但从投资和收藏的角度来看,更具礼品属性的个性化邮票远比特种邮票便宜。 “个性化邮票目前主要用作个人礼品和企业促销,不具备收藏和投资的特点。”
不过,在谈到流通量对邮票收藏的影响时,专家严先生表示,邮票的流通量与收藏价值并不完全成反比:“现在每张邮票的流通量往往是几千万,但与过去相比,这个发行量并不是很高,比如1992年发行的第二轮猴票发行量就超过了1亿张,所以价格远低于第一轮猴票。”他认为,发行规模与市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比如最近的龙票加价和去年的兔票,一开始就发行的很少。当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时,大量货物投放市场,从而影响价格。 “邮票的发行量短期内最好保持稳定,发行量太大影响信心,发行量太小又容易引发投机行为。”
提醒:一些旧版“特别”邮票的价格不对称。值得注意的是,邮票的流通是有阶段性变化的。 20世纪90年代之前,邮票纯粹是消耗品,很少有人收藏。 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的邮票发行量可以达到数千万枚,但由于当时的通讯消耗了大量的邮票,所以当时的发行量根本没有影响目前该类邮票的市场状况。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2002年,这个阶段发行量往往达到千万甚至过亿。此外,寄信邮票的消耗也逐渐减少。 1997年发生的市场崩盘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邮票的功能逐渐从消费通讯转向收藏、投资。邮票的发行量大小与市场价值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还提醒消费者,目前一些旧的“吉特”邮票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存在价格不对称。二是质量争议较多。第三,邮政企业没有大量物资供应,不愿意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