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夜市大陆美食热潮:梅花糕等小吃如何征服年轻食客的心
世界上同样的烟花
有台湾网友在小红书上发文称,台北士林夜市的梅花糕有 3 种馅料可供选择:红豆沙、芋头酱和芝士玉米,吃起来香甜糯糯,热辣的,“非常适合冬天”。另一位爱吃的岛内网友也发文表示,以前夜市比较常见的是台湾、越南、日本、泰国或意大利的小吃,但最近我逛了逛夜市,发现大陆美食越来越多。
大陆美食为何突然在台湾流行起来?
有人说,近几年随着TikTok(抖音海外版)等社交平台的发展,酸菜鱼、螺蛳面等美食被台湾消费者所熟知、追捧,风靡一时。比如螺蛳面,作为大陆柳州的特色小吃,酸、辣、辣,味道独特,让岛上的消费者耳目一新。再加上网红吃广播和内地影视剧的推广,他们走红是自然而然的。
另一方面,说到海峡两岸的美食,虽然受食材、烹饪、味道等因素影响,各有特色,但基因却是一样的。有岛内同胞告诉记者,其实台湾的很多食物都起源于大陆,“葱油饼等东西”和“炸生蚝猪血汤本来就是福建小吃”。如今大陆美食再次漂洋过海,自然给岛上的人们一种亲近感,这充分说明了海峡两岸有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物种、相同的风俗、相同的美食爱好、相同的文化品味。
有台湾媒体认为,过去台湾的美食家喻户晓,很多大陆游客来台湾品尝地道的海岛菜。民进党当局上台后,盲目地“抗华”、“反中”,不仅导致大陆游客访台人数减少,也成为台湾“停滞经济”的灵感源泉。于是,许多以摆摊为生的小贩小贩生意愈发火爆,也满足了无数台湾年轻人寻求创新与变革的味蕾。这也太讽刺了。
年轻人的心
在社交平台「脸书」上,一个名为「酸菜鱼关注小组」的群组拥有超过 33,000 名成员,许多台湾年轻人纷纷加入该群组。在台湾,酸菜鱼已成为大多数网红店博主必看的物品。一口酸菜一口鱼,从辣度、汤汁,到食材来评语,正在成为这些博主的日常“标准”。
同样包括螺面,从开箱到口味评价,岛上美食博主的视频中必不可少。岛上许多消费者已经开始通过代购、团购等方式购买和尝试新产品,台湾街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现煮的蜗牛面店。
年轻人占据了在线 “通话” 热潮的绝大多数。台湾志利科技大学副教授张宏源认为,两岸年轻人对衣、吃、住、行、流行文化的品味和关注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许多台湾年轻人熟悉大陆的网路流行语,也深谙大陆流行的手机软件。他们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每天都会“爬”很多“草”笔记,无论是酸菜鱼还是椰子鸡、螺面、梅花糕,大部分都是通过内地网友的“种草”学到的。
显然,在社交平台的帮助下,台湾人对大陆饮食文化的接受度正在迅速下降。经典的大陆小吃魔芋爽近年来在岛上的中小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有台媒称,在孩子的影响下,家长尝了就爱上了它,开始在淘宝群里买单。岛上精明的行业参与者嗅到了商机,纷纷介绍并放在货架上,从台湾各地的大型超市、便利店到夜市。舌
尖上的两岸爱情
事实上,不仅大陆美食在岛上畅销,台湾的仙贝、牛肉面和珍珠奶茶也早已深深扎根于大陆人民的生活中。这进一步印证了两岸美食“你有我,我有你”的深厚联系。有台湾杂志评论说,大陆料理对台湾的“逆袭”,是大陆不断发展壮大后,软实力辐射的自然现象。
这自然使“一遇就要反中”的民进党感觉如鱼鲠在鲠。绿色阵营的侧翼为螺面“入侵”台湾大张旗鼓,台湾当局经济当局纷纷表示尚未开放从大陆进口的螺賉,要求将线上电商和实体店彻底下架。有网友批评,民进党放任真正有毒的“荼猪”和核食品一路走下去,却禁止大陆食品。
但是怎么可能禁止它呢?!根据台湾媒体的观察,即使在台湾南部的夜市里,“绿色到果汁”,打着“河南美食”和“抖音热销”等口号,销量仍然售罄。台湾《王报》评论说,小吃的普通味道是人们对食物的感知,也是对日常生活积累的记忆。千人千味万种,口中却是一样的味道,那就是历史的记忆和DNA的痕迹。味觉与生活的亲密交织,让饮食文化透露出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跨越世代的情感纽带,温暖着两岸人民的心。
这不仅仅是食物。近年来,大陆年轻人在网上喜欢的一些流行舞蹈和歌曲,也受到台湾同龄人的喜爱。这是互联网时代两岸人民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也是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文化交流的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