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探索潮汕美食文化:2024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与潮商大会的美食艺术盛宴

发布时间:2025-01-10 00:42:03 点击量:

每一帧都是美味,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带领您探索“潮州美食密码”,打磨潮汕饮食文化品牌,用文化助力旅游升级,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为汕头的“潮汕美食注入文化旅游”十万项目”动能。 《龙湖文艺》开设栏目,转载推荐给汕头日报的优秀作品和访谈。

本期介绍张碧山的作品《迎“两件大事”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吃有乐趣》。

美食潮汕记者是哪里人_潮汕美食纪录片_潮汕美食记者

画家张碧山介绍自己的作品

美食潮汕记者是哪里人_潮汕美食纪录片_潮汕美食记者

张碧山的作品

美食,米花香,书写幸福生活

——画家张碧山的画作充满了人间烟火,生动地呈现了新的生产力。

为迎接国际潮团年会和国际潮商大会“两件大事”,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助力“百万工程”,龙湖区文联、汕头传媒集团推出“美食在趣”——迎2024年“两件大事”潮汕美食文化艺术写生征集活动。征集活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日,画家张碧山来自我市的应邀积极投稿,创作了系列作品11幅,发表在公众号“龙湖文艺”上,作品有海门糕、大豪年糕、糯米糕等,深受人们喜爱。大米小吃,还有红桃糕、豆糕、石榴糕、鼠壳糕、朴子糕、无米糕等薄壳糕点等潮汕美食。米饭、炸豆腐、甘纳许,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而且每张图片都附有诗词文章,读起来很有趣。

近日,记者采访了张碧山。她幽默地调侃道:“潮汕菜‘吃就是好玩’,画都画不完。我喜欢吃,想和大家分享更多我喜欢的美食,所以画了很多画。”作品发布到朋友圈后,北京的朋友纷纷来到汕头了解该作品。这算是对汕头文化旅游的贡献吗?”

幸福生活在美食中

美食潮汕记者是哪里人_潮汕美食记者_潮汕美食纪录片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农耕如绣,精耕细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产量高、质量好。聪明的潮汕人用优质大米,制作各种米制品和小吃,如米粉、糯米糕、米粉、米方、糕点、咸米糕等,不胜枚举。现在人们富裕起来了,吃饭真有趣,从吃饱到吃好,画上题字是“趣食”,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金耳朵弯腰,收割机。前景是海门糕、米粉等各种米类小吃,制作糕点的器具是具有浓郁潮汕风味的竹刀。丰收的喜悦从画面中溢出……

张碧珊告诉记者,去年她去朝阳写生。她偶然在全国种粮大户马振顺的粮食种植基地看到了秋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里,机器的轰鸣声中,收割、脱粒、水稻生产……智能化的生产线让她深受感动,于是她创作了《稻花飘香诉好年》 。 “食趣”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融合了以大米为原料的潮汕特色小吃。

“聪明的潮汕人把大米磨成粉或浆,制作出许多精美的潮汕小吃和美食,比如咸水年糕、糯米糕、糕饼等,这些不仅是我最喜欢吃的,而且还有很多隐藏的宝藏。童年的回忆。”她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只想吃饱饭,不敢想别的。现在国家强大了,科学发达了。农业已经机械化、现代化,大家不仅讲究吃得巧、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吃得健康,潮汕菜的背后蕴藏着历史文化内涵,今年的二中有个热词“新生产力”。她认为这些都是新生产力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我们在这个时代长大是很幸福的,有时候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作诗。诗写完之后,如果还不够,我就画画。我们也应该用颜料反映新生产力的画笔。”她拿起《烤蚝》这幅作品,上面有一首诗,让人想起江南赋的《炸蚝》诗:“猛火浓油,里烫嫩,外脆里红。” “头儿,怎么不让你流口水呢?”张碧山说,用潮汕话读起来更押韵:“一顿饭。”使游客胃口大开。肉少了,壳多了,但味道更好。尝试新事物只有心情好”;干炸脆嫩,吃完就出汗。”在每一张美食图中,张碧珊都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将生蚝的酥脆、薄壳的鲜美、各种小吃的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

有趣的是,图中的美食食材也别具一格。将生蚝浸入鱼露中时,可以隐约看到辣椒末浮在液体表面;大蒜、小米椒、金不换是炒薄壳的“吉祥三宝”。最好玩、最独特的是,在创作《炸豆腐》时,张碧珊画完标题后,总觉得画上少了点什么,就去厨房拿了一些黄豆,撒在了上面。绘画。 “当时我眼睛一亮,感觉真好。这就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把黄豆‘勾画’到了画上。这就是‘吃的乐趣’,从品尝美味到写诗到画画。”潮汕菜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创意和精神价值与追求。”她说。

美食支撑文化旅游发展

“红桃糕”、“豆糕·石榴糕”、“鼠壳糕”、“朴子糕”……糕点产品也是张碧珊此次重点关注的主题。她说,潮汕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融潮汕为一体。人们的历史、传统、审美、情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粿文化,体现了潮汕人的美好愿景,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同红桃糕一样,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豆糕、石榴糕是潮汕孩子外出游园的必备品。如果你有孩子,那就意味着有福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龟饼,希望能像乌龟一样长寿、富贵。 “我喜欢收集糕印,里面的各种文字、图案也蕴含着很多丰富的文化内容。此外,潮汕还有根据季节制作时令糕的习俗。清明朴子糕可以清凉肠胃,清热解毒,用鼠壳草制作的鼠壳饼还能保护肠胃、预防痢疾,具有保健功效,这些都是潮汕文化和潮汕人的智慧。”她向记者讲述了每幅画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龙湖区文联与融传媒集团联合推出的‘美食即趣’主题活动,将潮汕美食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非常有特色、有意义。”张碧珊说,创作完成后,她创作的《龙湖》在文艺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发到朋友圈,立即吸引了大量“围观者”和点赞。很多外地甚至国外的朋友看到​​后都表示流口水,很想来汕头。前不久,北京的学生和画友组团去潮汕旅游。她带他们去吃年糕、牛肉火锅、游览汕头。上海的朋友也列了一份美食清单,来汕头吃吃玩。最终,他们还是满意了,把海门糕带回去留作纪念。

张碧山早在2018年就开始尝试将美食与绘画结合起来。当时,汕头的老潮兴粿品店荣获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们在小园的店里积极宣传潮汕粿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请她画画。张碧山也很高兴,愿意不仅把各种年糕展示出来,而且背后的饮食文化等内容也以长标题的形式展示。借此,顾客可以品尝美食、欣赏画作,了解汕头的年糕文化和饮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省美协会员、省书法协会会员和省楹联学会会员,张碧山也不错在书画方面,她的作品赏心悦目,给观者带来极大的欢乐。艺术享受。

色香味俱全的潮汕美食在张碧山的画笔下生动迷人。而且,通过她的提炼,传递出潮汕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 “我认为美食可以为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赋能,书画与美食的跨界结合不仅可以拓宽美食推广渠道,还能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弘扬潮汕文化。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因为画而喜欢它。去吃潮汕美食,来汕头就爱上它。”张碧山说道。

潮汕风光抒情

张碧珊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画家,而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她似乎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2014年提前退休后,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她先后就读于北京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等艺术殿堂。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潜心于中国古代传统笔墨画、新水墨画、宋画的研究。她注重创作素材的积累。每次出门,她都要带一本速写本。她每次创作作品时,都要根据写生对象进行反复思考、进行艺术再加工。一件作品往往要经过几稿,完成后必须写下创作笔记。经过努力和不断创新,2018年张碧山的两幅作品《寻找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梦——中国福州”全国美展)和《美丽揭阳我的家》(《美丽揭阳》) 《揭阳我的家》)《南粤之光》全国美展)跻身全国美展前50名,并分别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资格”奖。随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她的作品《旧时王谢堂面前的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致富之路》、《美丽家园3》连续入选国家美术作品展。并于2020年7月正式加入协会。

潮汕美食纪录片_潮汕美食记者_美食潮汕记者是哪里人

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张碧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充满着古老的沉思,画中的花鸟生动有趣。她对色彩设计也有个人的理解。她能区分黑白,并灵活运用。闽南粤东的建筑文化和潮汕侨乡风光是她近年来关注的重点。热点,2021年参加第26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侨乡风景”主题作品备受关注。

“其实,我从小就很迷恋潮汕的风土人情,很多都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我妈妈是传统的潮汕妇女,做年糕很拿手。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老庙里,我特别喜欢那些殿堂和雕梁画栋的屋顶,我经常临摹它们,父亲告诉我“潮汕民居是皇宫的起源”。和角落金、木、水、火、土……于是我对潮汕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一名私塾教师,自建国以来一直担任校长。他从小就熟悉音乐、棋、书、画、诗词,我至今还深深地记得他对诗词、书法、绘画的兴趣。写作,这是基础,而你必须刻苦练习; “第二,要读诗词,学国学,修文化道德。”张碧珊回忆道。在父亲言传身教的指导下,她严格要求自己,德艺双修,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凭借良好的家风,她的家庭被授予“全国书香家庭”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同时,在艺术方面,她刻苦学习,刻苦修行。她的2米多高的建筑题材大型国画,其建筑线条画得沉稳、细细、笔直,这是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是不可能实现的。

文/摄影:陈娜

美食潮汕记者是哪里人_潮汕美食纪录片_潮汕美食记者

信息来源|汕头日报

审稿人:

1. 每周例会

2.徐二妮

3.林培森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