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与田园综合体案例分析
文件提出,把“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这也是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那么,文件中提到的“农业文旅”模式和案例有哪些参考依据呢?本文讨论这个话题,仅供参考。
一、农文旅融合模式 1、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元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于一体。依托现代农业基础,整合乡村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多功能复合综合体。
案例:江苏无锡田园东方
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以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集群、生活方式为园区发展模式。强调农业生产与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受与居住等新产业的综合价值。以及其他复合函数。为了真实地呈现江南乡村的田园风光,选址在什邡村旧址。设计在较好保留原有村落格局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该项目投资50亿元,是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新田园主义”——构建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的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实体。其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人们回归“乡村”的需要;城市的人员和知识的流动反作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新的产业组合,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它不是住宅地产、旅游度假村,也不是简单的小城镇、新农村建设,而是“城乡一体化的美丽乡村规划”。提升农业生产,嵌入休闲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在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下,构建现代城市与乡村文明交融的社会生产、社会活动、幸福生活的美好版图。
2、乡村旅游度假区
依托乡村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资源,建设具有度假功能的旅游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满足长期休闲度假需求的游客。
案例:莫干山乡村旅游度假区
莫干山镇以打造全国一流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休闲旅游,保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擦亮“生态小镇、旅游强镇” ” “金名片。 莫干山还被CNN评选为长城之外必去的15个中国特色景点之一,并在全球推荐的45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中排名第18位。纽约时报。
事实上,10年前,莫干山镇的旅游业仍以粗放型农家乐为主。政府年财政收入不足4000万元,当地人均收入刚过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县垫底。
随后,莫干山镇依托“创建生态小镇、建设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依托“莫干山”的名山效应,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户外运动、农业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创造力。按照“原生态养生、国际休闲”的理念,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羊家乐”为代表的多元化度假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据统计,莫干山镇目前已注册民宿(含度假酒店)近700家,床位逾万张,其中高端民宿(含度假酒店)130余家,中档民宿300余家,吸引社会资本入驻。投资达40亿元以上。
3.民俗文化体验区
以乡村民俗文化为核心景点,游客通过挖掘、保护、传承当地节日庆典、民间艺术、手工艺等传统民俗风情,深度体验乡村文化魅力。
案例: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全村有1468户、6000多人。原居民99.5%是苗族。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完整保留了苗族的建筑风格,民俗活动丰富,有苗族歌舞表演、传统节日“鼓藏节”等。游客可以品尝苗族特色美食、参与手工艺、深入体验苗族文化。
西江千户苗寨紧紧围绕文化核心资源进行顶层设计,聚合要素,强化特色。采用高效创业、市场化的方式经营管理景区,有机更新乡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旅游消费扶贫,文化保护。在法治建设、旅游品牌建设、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大胆探索 通过创新,实施景区乡村“西江模式”,带动颍上、前容、马良等11个村发展乡村旅游,与凯里及周边县市联动发展旅游业,形成了西江千户苗寨。以核心辐射带动,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万村共同富裕”的山地旅游发展模式。 2023年,西江千湖风景区接待游客464.89万人次,帮助全县1.1万户3万多人脱贫增收致富。全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显着增强。西江千湖风景区该景区已成为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
4.农业主题公园
将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展示、农业科技应用与旅游、休闲、娱乐相结合,农业主题贯穿整个园区。通常设有农业景观展示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体验区等功能区。
案例:北京通州南瓜主题公园
北京观光南瓜园位于通州区于家家回乡。园区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体现农业旅游休闲特色。以农业休闲为主题的北京观光南瓜园占地500亩。是集南瓜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文化、餐饮宴会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园。
公园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拥有12000平方米的南瓜品种展示温室。设计独特,依山傍水。有300多个品种的南瓜展示长廊、南瓜万圣节广场、南瓜雕塑广场。蔬菜种植、正在建设中的奇幻科技馆、各种奇形怪状的观赏南瓜,让游客仿佛进入了南瓜的童话艺术世界。温室内终年气候宜人,如春气候。园内建有20个日光温室、300个冷棚,供游客体验田园生产和蔬菜水果种植。开发与保护并举,运用生态原理实施立体种植,形成资源再利用和良性生态循环。采摘园聘请经验丰富的园艺师对农作物进行种植和管理,让游客在采摘过程中享受收获的喜悦和满足。可采摘的品种有(根据季节而定):各种南瓜、草莓、火龙果、蓝莓、樱桃、杏、桃、李、枣、西瓜、一些南方水果、特色蔬菜等。
同时,公园还设有宾客住宿、儿童游乐场、乒乓球室、网球室、羽毛球室、台球室、专业卡拉OK房等,供游客健身娱乐。有生态餐厅,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
5. 花卉农场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展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以花卉种植为主业。游客可以赏花、采花、享受农家菜和住宿服务。
6. 疗养度假村
利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新鲜空气、优质水源、宁静的田园氛围等优势,结合中医养生、温泉养生、森林沐浴、食疗等保健方法为游客提供身心放松和保健服务。 。
案例:中铁·春泰岳
中铁首个城市田园ccrc康养旗舰社区开创全国田园居家养老新模式
中铁·春泰月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中铁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打造的首个城市田园CCRC康养旗舰社区。该项目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总占地面积1100亩。中铁春泰悦依托便捷的区位交通和优质的自然资源,打造集养生护理于一体的田园生态养生主题酒店。是绿色生态康养基地集中心、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健康产业孵化园、田园农业旅游、亲子游学等健康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项目亮点:
1.集体建设用地医疗卫生利用的创新模式;
2、千亩乡村医养结合模式;
3、产品组合商业模式(永久使用权+15年长期租赁+长期营业收入);
7. 游学基地
依托农村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学生群体开发农业知识普及、自然科学考察、乡村文化传承等学习课程和实践活动,将教育与旅游融为一体。
案例: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基地
科研基地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科研场所,同时也作为科研、旅游基地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参观现代水稻种植实验田,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科学原理,参与水稻种植过程。
8.创意农业园
专注于农业创意产品开发与展示,通过创意设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开发具有创意特色的农产品、农业工艺品、农业文化创意纪念品等,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案例:《稻香渔歌》
多元化、综合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稻香玉阁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沙区街道。稻香玉阁位于成都市大邑沙区街道香河村,距大邑市区25公里,规划面积1.6万亩。在国家乡村振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市落根乡村的背景下,稻香渔阁打造了以田园酒店(民宿)为核心,集亲子科普、主题公园、以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为内容。川西临盘田园综合体。是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与四川安正集团在西南地区联合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紧随国家“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现代农业园区产业生态,积极落实省委、四川安正集团天府粮仓工作。
稻香玉阁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现有1.5万亩优质粮油生产核心区,规划100多片林地100余亩集体经营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天府粮仓”示范基地5万至15万亩。同时,项目坚持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核心,将“农业、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多元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孵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案例。 ,形成了广泛的示范效应,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邑县粮油现代核心区称号农业园区等;翔龙社区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四川省“六无”平安村(社区)等称号,社会影响力持续上升。
9.工业旅游
聚焦特色农产品,开发系列旅游项目,构建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道路。游客可以参与农产品采摘、加工,购买特色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案例: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旅游
吐鲁番有大面积的葡萄种植园。游客可以在葡萄成熟季节参与葡萄采摘,参观小型加工厂,品尝葡萄干、葡萄汁、葡萄酒等产品,购买各种葡萄制品和工艺品。
10. 共享农场
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农场的土地、农产品、农业设施等资源共享。城镇居民可以租用土地,参与农场的种植计划。农场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休闲旅游项目。
案例:嘉禾共享农场
儋州嘉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金枝表示,十年来,公司着力整合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生活共享社区,实现一、二、三一体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农业和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初级生产方面,公司利用自有5000亩土地作为示范种植基地,链接农民种植热带水果。目前种植的品种有莲藕、菠萝、百香果、燕窝果、杨桃、荔枝、芒果等,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全产业链种植联盟。截至2022年,建成联合种植基地23个,完成联合工厂化种养面积10万亩。在二次生产方面,嘉禾共享农场通过打造具有“海岛印象”的本土文化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三产业方面,继续推动云社松涛海南中国村建设成为集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生活共享社区三区为一体的热带田园综合体。
嘉禾共享农场所在的儋州市南丰镇友文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建告诉记者,嘉禾成立十年来,不仅带动村民发展菠萝、咖啡产业,有保障。价格回收,还利用村里废弃的小学建设特色民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友文村也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全省知名的“网红”村。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村集体经济也累计增加收入300万元以上。
“企业发展中,不应该与农民争夺利润,也不应该总想着政府的支持,而应该从市场中寻找出路。”周金枝认为,嘉禾共享农场的成功在于资本与资源的联动、企业与农户的联动、产品的特色。与标准联动、线上线下销售联动、企业品牌与区域特色品牌联动,紧扣儋州农业产业转型和国家数字产业发展机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活动时间】:2025年1月5日-7日
【活动地点】:海南-儋州
【参加人员】:开发单位、建设单位、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公司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
【主办单位】:北京一方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一方城特色产业联盟
【活动特色】:实用专家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行业资源链接
【咨询电话】:苗老师(获取官方邀请函信息)
考察地点:海南---西河农场
01
我们要学什么?
周老师将深入讲解西河农场41万会员、年收入4亿的路径,并进行分组讨论,对六个联动进行实际解读:
✦资金与资源联动
✦企业与农民联动
✦专业产品与标准之间的联系
✦线上线下销售联动
✦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联动
✦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02
课程亮点
✦ 水果订单种植深耕:
已从1个农场发展到23个联合种植基地,从5000亩发展到10万亩联合开发规模。
✦ 会员服务社区新零售:
41万名高端家庭/企业会员年收入达4亿
✦ 农文旅一体化品牌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西河农场+海岛印象+云社松涛海南中国村
✦“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科研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区
03
课程详情
DAY1---1月4日
【下午】报到
【晚上】欢迎晚宴
DAY2---1月5日
【早晨】
☛ 深度解读西河农场41万会员、年收入4亿之路
【下午】
☛ 深度游------云社松涛·海南中国村·西河共享农场
☛ 体验咖啡沙龙/山茶艺术聚会
实战小组讨论深度解读西河农场41万会员、年收入4亿之路
DAY3---1月6日
【早晨】
☛海南柚夫妇共享一个农场
海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海南省首批共享农场
【下午】
☛ 考察梦幻象山旅游区
“农业+旅游”产业模式典范
项目亮点:
1、以“香”为主题的文化公园;
2、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将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集现代农业种植、乡村休闲旅游、芳香产品研发生产、科普教育研究服务等一二三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旅游区。
DAY4---1月7日
【早晨】
☛游学:三亚阿纳亚
项目亮点:
1、用阿那亚的方式重新开放三亚;
2、阿那亚·三亚设计项目中,运用沙漠植物的配置、留白、光影、简约的配色等设计,营造出空灵、静谧的场所。
【下午】
☛游学:大茂海洋生态村
共享共建共荣的田园综合体
项目亮点:
1、打造共享、共建、共荣的田园综合体;
2.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裕;
3、依托农业基础实施多种业态,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聚焦中高端用户市场,提供高品质健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