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历史真相:曹操与曹丕的真实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群雄争夺王位,战斗激烈,场面宏大,无不令人敬佩。这一时期的真实历史也极其精彩。三大王国对峙,转眼间风云突变,深深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小说中,罗贯中有“尊刘贬曹”的倾向。他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奸诈”的形象:多疑、敏感、残忍、无情;而刘备则忠诚仁慈,爱民如子。
那么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描述是否一致呢?事实上,很多历史学家更喜欢称曹操为“英雄”。他的“挟持皇帝以令诸侯”、“错杀吕伯奢”等行为一直备受争议。虽然他至死都是汉族官员,从未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继位后建立了曹魏,被称为“魏文帝”。与父亲相比,曹丕的寿命要短得多——只活了40岁。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曹操的长子早逝。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他从小就随父亲去打仗。他极其勇敢,雄心勃勃,为曹操的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曹操却非常宠爱他的四子曹植。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曹植在文才上无疑是第一。
谢灵运曾这样形容曹植的文采:“天下一石,子健(曹植字子健)有八斗。”这是曹植非凡文学才华的真实写照。后人用“人才八斗”来形容人的才华。这就是卓越的来源。作为曹丕的弟弟,他早年并不像他的哥哥那样勇敢。在父亲的宠爱和保护下,他更加纯真,作诗、吟诗。作为一个学者,他也非常希望能够结束这个乱世。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他的想法与曹丕相比还是有些不成熟。
曹操采取大刀阔斧的手段稳定局势时,多次向曹丕施压,布置了许多艰巨的任务。他还十分宠爱曹丕的弟弟曹植,不允许他过多参与政务。据说,曹操后来说,他不想让自己天真善良的小儿子被黑暗笼罩。
然而,曹丕却一次次受到父亲的高压。曹操屡次为难曹丕,但对弟弟却十分宠爱。曹丕心中苦涩。曹操在壮年的时候,就打算立曹植为太子,将来继承他的遗产。但他很清楚,曹植本性单纯,而曹丕沉稳成熟,他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有一次,他问部下荀彧和郭嘉谁应该立太子。荀彧写了“立君”,郭嘉写了“立贤人”。这个时候,曹操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到了后期,已经头疼不已、年纪已大的曹操每天都在为自己的事情发愁,终于身体承受不住了。
在曹操最后的时刻,他终于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曹丕,因为他知道,这些儿子之中,只有曹丕最像他,也只有曹丕能够稳定现在的局势。但他知道自己当年对曹丕太过严厉,曹丕太过压抑。他担心自己会怨恨弟弟曹植,就叮嘱曹丕要善待弟弟。此时,曹操去世了。
“一个人压抑久了,突然释放出来,就会生病。”这种病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曹丕终于得到了他向往的皇位。然而,他早年因抑郁症而郁郁寡欢。再加上战场所受的伤势,此时他的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
正如曹操所期望的那样,“父无其子”。即位后,曹丕对曹植的怨恨越来越大,从而引发了“七步诗事件”。此时的他,已经身心俱疲。然而早年的过度压抑,导致他即位后将所有的情绪释放出来。他很像当年的曹操。没有人敢靠近他,他的生活不受控制。
历史上有很多人嘲笑曹操,认为他是一个欺负孤儿寡妇的真正的小人。有网友调侃曹操,称曹操的爱好是“别人的老婆”。曹丕在这一点上也和他的父亲非常相似,对女性也很亲近。
早年,他机缘巧合下爱上了后来的郭皇后。事实上,这个郭氏出身非常卑微。然而曹丕却非常喜欢她,称帝后甚至立她为皇后。当时的官员们都反对,认为郭氏毕竟是小家当国母,有辱人格,但曹丕却执意立她为皇后,可见他对郭氏的喜爱程度。
这并不是唯一的这样的事情。 《世说新语》曾记载,曹操因袁绍儿媳甄宓而一举攻下邺城。曹操听说甄宓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可以征服国家,所以他想占为己有。谁能知道曹丕有这样的想法,他在战斗中经过深思熟虑,率军首当其冲地攻入了袁府。
他一看到甄宓,即使头发蓬乱,也无法掩盖她的美丽。她看起来就像是千载难逢的美女,所以她就把她占为己有。曹操听说后,已经发现自己的儿子曹丕和甄宓居然已经结婚了,只得作罢,勉强认了儿媳妇。
曹丕除了好色之外,还喜欢甜食,每天都要吃大量的葡萄和糖。即使是平常的一顿饭,他也会放很多糖。有网友猜测,曹丕之所以爱吃甜食,是因为早年吃得太苦了。
然而这样的摄入量,早已超出了普通人能够承受的标准。现代医学证明,吃太多甜食首先会对牙齿造成损害,进而诱发肥胖并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然而,即使到了最后,当他的身体病入膏肓的时候,他的身边仍然有美丽的小妾。至此,大家就不难想到曹丕为何年仅40岁就去世了。
看来,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对于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曹丕之所以短命,不仅是早年父亲给他带来的精神压迫,更重要的是他即位后的奢侈生活方式。可见,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自律的人才能时刻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