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骑马来自远方:周涛生前最后散文集,诗性书写新疆自然与人文
出版年份:2024-09 页数:278
本书是诗人、散文家周涛生前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汇集了他近十年来的散文新作和部分代表作。作者以诗意的方式把握了观察世界的方式。写作半径主要指向他居住的新疆,主要内容是那里的人、动物、自然和生活的故事。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雪原上的路、命运中的街道、白羽云中的鹤、抓不到的黄鼠狼。它不仅包括作者青年时期在草原的亲身经历,也包括他的家人和朋友的命运曲折。其叙事风格雄浑冷峻,气势磅礴,意蕴深远,笔力雄浑。它挖掘出西北土地上延续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命的张力和韧性。
抱怨:周涛以自己热爱并居住多年的新疆为背景,书写西北的自然、人文、历史和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诗学思想和“大散文”理念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以新边疆诗歌和游牧散文闻名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涛的创作始终雄浑深邃,超越既定规范。他为中国当代散文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当今中国文坛,他对中国西部影响巨大。各种文字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鲜明色彩。
《逆风飞翔(更新版)》
豆瓣评分:7.0 出版年份:2023-4 页数:332
这是一个从“生来自卑”到“逆风飞翔”的故事。自幼辍学的吴世宏老师,经历了许多磨难,也经历了几度生死。从一名初中学历的护士,他以野蛮成长的势头,在IBM和微软两大企业帝国中披荆斩棘,奋勇拼搏,成为微软(中国)前CEO,展现了他的姿态和实力。职业者逆风飞翔的实力。
从章节开头的辞职,到微软的市场运作、人员管理方法、团队管理秘诀,吴世宏老师全景展示了他在微软和IBM的职场经历;从蓝领服务到IBM的“南王”,再到中国渠道总经理晋升的旅程,也描绘了优秀管理者的培养过程;吴世宏老师把青春期的家庭背景写得特别现实,催人泪下;从女性视角对职业身份的反思,也让人感受到吴世宏老师的独特细腻和温柔。
然而,一路高歌猛进,进入人生下半场的她,却在创业路上陷入困境,人生陷入困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教练行业。受其启发,她打破了生活和事业中的障碍,重新发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事业的方向,并成为一名职业创业教练,走上了人生考验的提升之路。 ,帮助和激励了200多位企业高管克服生活和事业上的逆境,获得启迪时刻。
控诉:如今,吴世宏先生第一次继续书写《逆风飞翔》,回顾旅程,细数那些飞扬的岁月和沉默的瞬间,首次公开创业历程,剖析差异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交流,并解读平台个人成长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等非常实用的话题,以及个人分享如何关闭企业的指导。数念既是回顾,也是向前看,提炼出发人深省的人生智慧。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豆瓣评分:8.1 出版年份:2024-8 页数:256
具海根在《特权与焦虑》一书中考察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韩国中产阶级的变化,指出全球经济变化对这个阶层的影响远非简单的经济衰退和减少在班级规模上。 。全球化导致中产阶级内部两极分化,将受益于全球化经济的少数群体与遭受全球化经济负面影响的较大群体分开。这种内部分裂为韩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复杂的动力,因为新富裕群体试图将自己与其他中产阶级区分开来,并建立新的特权阶级地位。
《特权与焦虑》探讨了这些紧张局势如何在三个领域发挥作用:消费和生活方式、居住隔离和教育实践。在这三个领域,富裕中产阶级的主导取向是保留他们新获得的特权并将其传给他们的孩子。具海根认为,他们的新阶级实践让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赢家和输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焦虑。
抱怨:本书是具海根教授继《韩国工人》之后韩国阶级研究的又一力作。它以敏锐的学术视角和现实的调查,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产阶级的某种可能走向。这对于我们认识现实的新变化、重新思考现有的相关理论具有很大的启示。内部分化往往是阶级权力严重削弱的关键。服务于上层阶级的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依靠时代红利成为了中上层阶级。他们满足于现状,在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与普通中产阶层有所区别。普通中产阶级与中上层阶级在综合发展上的差距不断拉大,但他们仍然把中上层阶级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使得普通中产阶级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因此,中产阶级的共同发展只能通过团结来实现,内部分裂只能带来无限内卷和高昂的社会压力。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豆瓣评分:7.5 出版年份:2024-8 页数:452
本书运用简牍、正史书、文臣奏疏、诗词等丰富史料,重点探讨先秦至清历史上文化与军事的关系,以及文人文化如何塑造军事。制度、军事理论和战争文化。
关注中国古代历史不同领域的学者重新审视军事与法律、政府、史学、艺术、哲学、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将军事文化与文人文化放在一起研究,展现出长期存在的两个方面。历史。人的互动。一幅中国古代战争与社会的图景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
抱怨:本书是2001年狄玉玉在英国坎布里特大学举办的一次中国历史军事文化会议的论文集,所以论文比较旧。有关中世纪时期的历史文献有限,书中收录的汉学家文章也并不新鲜。明清时期的论文显然有很多值得一谈的地方。比如赖开龄对明末精英文武实践的讨论就很有趣。武将文化书写与文职官员文化书写之间的张力非常有趣。方秀杰老师对明代文化实践的讨论非常有趣。清代日记材料的注重也很有趣。清代日记写作的妥协性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总体来说,虽然没有直接与性别相关的文章,但明清时期的文章却相当出色,值得一读。
《州县人民:内战与混乱之间小人物的命运》
豆瓣评分:8.6 出版年份:2024-12 页数:456
1644年3月,即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次月,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意思是“世界将灭亡”。 1779年,即乾隆四十四年,经过一百多年的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人口繁荣。全国总人口超过2.7亿。是为了“世界的繁荣”。盛衰之间,无数平民被时代洪流卷走,随波逐流。
本书以关中地区的西岐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以乾隆时期的《岐山县志》等西府地方志为依据,同时还收集了其他明清文献和档案。它从地县的典型人物开始,以斯文为代表。学生、富绅富商、勤劳的齐国人民、贞洁的妇女烈士……通过分析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我们试图还原帝制时期州郡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感叹:从地方志出发,这个视角确实很好。陈旭斌的序言也写得很好。中国的史料虽然浩如烟海,但都掌握在权力手中,当然也包括各种地方志。普通平民因为被视为道德模范而能被载入县志,但县志的寥寥几行却掩盖了他们有多少非人的辛酸。历史和现实是如此紧密相连。车轮在滚滚,口号在变,但有些情况我们还是改变不了。如何跳出历史的轮回,似乎仍然是一个谜。但我还是很感谢作者历史写作的草根精神,能够从旧纸堆里收集平民历史,还原正史之外真实而渺小的普通个体,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写作的可能性和历史写作的可能性。人文主义应该如此。关心。
爆炸: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豆瓣评分:8.5 出版年份:2024-10 页数:280
在文明之初,人类就一直渴望驾驭火的破坏力,但直到1860年代,人类才真正进入爆炸时代。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依靠他非凡的直觉,通过炸药的研制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炸药使许多改变地球面貌的大型工程成为现实。它们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并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破坏。在这场社会巨变中,诺贝尔成为了最富有的人之一,但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不安。最终,他用自己的全部财富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著名奖项——诺贝尔奖。
随着炸药消费量的急剧上升,世界各国围绕硝石这一稀缺自然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可以说,19世纪硝石的价值并不亚于21世纪的石油。两者都是国际竞争和权力斗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摆脱资源的限制,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解决了人工固氮的技术难题。这一突破成为绿色革命的基础,使人口急剧增长。哈伯还在战争期间开发了毒气,被认为是毒气战之父。为此,当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国际社会表示强烈愤慨和谴责。
抱怨: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包括人类对科学的痴迷,对道德的践踏,以及历史固有的讽刺。这个故事证明了人类在战争中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同时也提醒我们,历史是循环的,过去的解决方案往往会产生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欢迎出版编辑老师配合,可以添加编辑微信
结尾
· 有一种爱叫喜欢+看·